切爾諾貝利核災難恐造成百萬人死亡,這些“釘子戶”為何不願離開

亞太日報綜合 谷悅

本月4日,切爾諾貝利禁區西部發生了多起野火,同時由於趕上大風,火勢開始迅速蔓延。據烏通社報道,截至當地時間19日,這場森林大火還未完全被撲滅,但目前已消除了火災對核輻射廢料儲存倉庫和核禁區內危險物的威脅。

這場大火重新將人們的視線拉回到當年的切爾諾貝利。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烏克蘭普里皮亞季鄰近的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連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併散發出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大氣層中,這些輻射塵涵蓋了大面積區域。

切爾諾貝利核災難恐造成百萬人死亡,這些“釘子戶”為何不願離開

直至2006年,根據相關報道,官方統計數據共有4000多人死亡。但根據科研組織的調查,過去的日子裡,由於切爾諾貝利事件死亡人數超過九萬人。綠色和平組織則認為真實的數字是官方統計的二十倍之多。

據相關資料顯示,世界衛生組織有數據表明,1986年切爾諾貝利事件約有500萬人的生活受到核洩漏的威脅,300萬兒童一生都要接受著各種治療維持生命,有27萬人生活在受到嚴格管控的區域之中,一共有4000人在接觸到核輻射之後第一時間內死亡,當年的核輻射至少造成了全球100萬人死亡,爆炸相當於500顆1945年投到日本廣島長崎那樣的原子彈,至今位於烏克蘭境內的普里皮亞季鎮依舊是全世界無人敢踏足的禁區。

輻射危害嚴重,導致事故後3個月內有31人死亡,之後15年內有6-8萬人死亡,13.4萬人遭受各種程度的輻射疾病折磨,方圓30公里地區的11.5萬多民眾被迫疏散。為消除輻射危害,保證事故地區生態安全,烏克蘭和國際社會一直在努力。

切爾諾貝利核災難恐造成百萬人死亡,這些“釘子戶”為何不願離開

切爾諾貝利發生核爆炸後,大約35萬人在爆炸後被疏散,許多人永遠離開了他們的家。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周圍的地區,包括附近的普里皮亞季市,已經變成了廢棄之城。但是,其中一些居民在爆炸和疏散後又重新回到了他們的村莊,儘管當地的輻射仍然非常危險,但這些人至今都還留在那裡。這些人如今都怎麼樣了呢?

伊萬·山姆雅諾克,是目前仍生活在輻射禁區的一位90多歲的老人。伊萬·山姆雅諾克曾在2016年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切爾諾貝利發生核洩漏後,他拒絕被安置到新的家園,目前仍生活在被劃為禁區的一個村莊中。他表示自己沒有受到任何輻射的影響,自己的身體也非常健康。“我有時會唱歌,到院子裡轉一圈,生活也慢悠悠的。”他告訴路透社。

切爾諾貝利核災難恐造成百萬人死亡,這些“釘子戶”為何不願離開

據估計,目前現存的像伊萬·山姆雅諾克這樣的“釘子戶”,大概還有200人左右。這些人無視政府的安全警告,在發生切爾諾貝利事件後,仍然堅持回到自己的家中繼續生活。這些人分別散佈在禁區中的162個村落中,其中大部分已是耄耋老人。

嚴格來說,居住在輻射禁區是非法行為。但是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來說,並沒有其他的選擇,他們已經和這片生活了多年的土地無法分割。現年84歲的伊萬·賽門雅克曾在2018年的一次採訪中說,當初如果不是政府派軍隊來逼著他們走,他是萬萬不會離開他的家的。

不過在離開兩年後,也就是1988年,伊萬·賽門雅克又攜他的妻子回到了曾經居住的村莊,不幸的是,他的妻子於2017年去世了。他在被採訪時說,在輻射禁區生活是非常艱難的,但他儘量讓自己忙碌起來,比如劈柴和餵雞。另外他補充道,他仍然相信,在發生核爆炸後選擇回來村裡生活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

切爾諾貝利核災難恐造成百萬人死亡,這些“釘子戶”為何不願離開

賽門雅克說:“我不喜歡基輔(烏克蘭首都),那裡太吵鬧。但是現在,如果我需要魚,那麼我會自己去釣;如果我需要蘑菇,我就自己去採。”

另外據報道,在伊萬·賽門雅克生活的村莊,每週都會有商販趕來售賣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賽門雅克還說,他的孫女每週六都會回到村莊來看他,還會幫他做飯和打掃房間。對他來說,在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件發生前後,他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很大的改變。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