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尚書》的出現到說理散文的定型、哲學觀在其中的體現

導語

在我眼裡先秦時期的文學發展一直是我國文學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對於先秦之後的文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先秦時期的文學包括詩歌、散文等在內的多種文學形式都有著較大的成就。這樣一個像封建社會過度的時期,文學的發展受到政治的影響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最小的,即便是後世以開發著稱的唐代,也無法企及,唐代的開放更多的是一種態度上的開放,在文學思想領域依舊有著較大的干涉;而明清時期的思想文化控制可以說是兩千年來之盛,對比先秦時期的文化的蓬勃、諸子百家的爭鳴,在明清時期是不可想象的。

從《尚書》的出現到說理散文的定型、哲學觀在其中的體現

《尚書》

從《詩經》到《楚辭》,從孔子周遊列國到儒墨道法爭相輝映,整個先秦時期的文學思潮可謂輝煌冠絕古今。先秦時期的文一直比較發達的,例如像《戰國策》、《春秋》、《左轉》等眾多敘事散文,以及《孟子》、《荀子》、《論語》等說理散文,都是先秦時期重要的文學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具體而深刻的展現了儒墨道法各個學派的相關思想,同時也展現的作者例如像孔子、孟子、莊子等人的世界觀以及哲學思想,通過這些作品我們可以較為清晰的認識到孔廟、老莊等人的文學思想的演變。

先秦說理散文的成熟

先秦說理散文的發展大約經過了三百多年的發展,《尚書》的出現是先秦說理散文的開端,已經開始具備議論的語言特色;《論語》中率先出現了語錄體,《論語》中主要記載的是孔子和其弟子的一些言行對話,在對話中闡述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相關思想特徵等。這種語錄體的形式說理針對性強,層次清晰,尤其是其在對話中進行說理的方式,影響了之後眾多說理散文的創作形式。而且這種語錄體的這種表達形式使得《論語》的語言含蓄雋永、感情充沛,在對話之中表達了深刻的道理。並且在《論語》中表達了儒家的基本待人接物的觀點,既所謂的忠恕觀,也是儒家仁的理念的外在展現。

從《尚書》的出現到說理散文的定型、哲學觀在其中的體現

儒家聖人·孔子

《老子》中的文章大多以韻文出現,採用韻散結合的方式,是說理文的另一種形式。在《老子》之中闡述了其宇宙觀以及政治觀念,在老子眼裡道既為自然規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衍變萬物的根本;在政治觀念上,來自強調無為而治,拒絕過多的干涉,這種思想影響了西漢建國初期的治國理念,但是在今天看來是不適用的;老子希望通過無為而治的政治理念最終達到一種小國寡民的社會狀態,雞犬相聞、卻老死不相往來的一種社會狀態。老子這種思想是一種消極的出世態度與儒家積極入世形成了鮮明的態度。

從《尚書》的出現到說理散文的定型、哲學觀在其中的體現

老子·道家創始人

《孟子》是第一部對話體論辯文,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又一代儒學大師,倡導仁政的理念,在《孟子》中反映了孟子對儒家學說的在繼承以及新的發展,表現了孟子的思想以及主張。孟子在其思想之中提出了鮮明的性善論,並且強調仁義禮智,對人的德學做出了先天的規範,是繼孔子之後有一位對人的行為做出規範的人。而且孟子是較早的提出民本思想的人,他強調君王要施行仁政,以民為本,而且在孟子的觀念中認為民貴君輕,君王只有以百姓為出發點才能做到長治久安,並且與民同樂,國家才會安定,孟子的思想可謂晴天霹靂,這裡承認了百姓的重要性,得民心者得天下。

從《尚書》的出現到說理散文的定型、哲學觀在其中的體現

亞聖·孟子

《孟子》中的散文長於論辯,經常採用各種邏輯推理進行論辯,例如採用類比推理來不斷證明之際的結論;而且長於譬喻,經常將極其抽象的事物採用具體的事物表達出來,採用簡單的比喻等方法進行證明,如緣木求魚便是出自《孟子·梁惠王》;而且《孟子》中的語言樸素無華,明白曉暢,簡單易懂,但是卻字字準確,直達要點,對於艱深晦澀的道理,往往採用簡單的語言將其解釋的很清楚。《孟子》在說理散文的發展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極大的影響了之後說理散文的創作。

莊子以及《莊子》

莊子是繼老子之後有一位影響較大的道家代表人物,是戰國時期的宋國人,擔任過漆園小吏,莊子的文學思想以及哲學理念,均是源自老子,並且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發展了對道的認識以及理解。《莊子》是莊子及其門徒所作,共有三十三篇,主要記載了莊子的言行以及思想理念,以及其哲學觀點。在其中《逍遙遊》、《庖丁解牛》等都是其代表名篇,彰顯了其齊物論的觀點。在《莊子》雖然延續了老子的思想但是並沒有像老子那樣消極避世,但是也沒有過於像儒家那樣直接入世,保持著一種中庸的態度。

從《尚書》的出現到說理散文的定型、哲學觀在其中的體現

莊子

在《莊子》中其理的表達方式主要包括三種方式,主要包括卮言、重言為、寓言。所謂卮言是指那些無心的自然而然所流露的言語;而重言則是在闡述自己的道理的時候引用前代名人或者尊者的話來為自己的道理進行證明,提高自己道理的真實性;而寓言則是將一些道理虛擬的寄託其他人他物之上,使得自己的理更加的有可信度,而這三種表達方式又淑寓言在《莊子》中佔比最重。

從《尚書》的出現到說理散文的定型、哲學觀在其中的體現

莊周夢蝶

在《莊子·齊物論》中我們可以看到莊子對於人生宇宙的思考以及對於人的生命變化無常的豁達或者說對生死的豁然。莊周夢蝶是莊子對生命的體驗,究竟是蝴蝶為莊周,還是莊周為蝴蝶,這種變化,在莊子眼中是為物化,其實是蝴蝶為莊周也好還是莊周為蝴蝶也罷,其實這不過是生命的不同體現罷了。

從《尚書》的出現到說理散文的定型、哲學觀在其中的體現

庖丁解牛

在《莊子·外篇·至樂》中講述了莊子妻子去世後,莊子卻鼓盆而歌之的故事。面對生死莊子沒有將其簡單的看作為消失與否,反而將生死的看法上升到了宇宙的高度。在他看了人生的從無到有,就如同四季變化一般,人從嬰兒到垂垂老矣,從生到死,如同四季變化是自然的規律,既然是自然的規律那我們又何必因為生而歡樂,因為死而悲傷呢。因為不論生與死只是自然宇宙的規律,只是一種生命形態的變化。就如同庖丁解牛一般所體現的養生理念,莊子認為養生要善於尋找嘈雜世界中的寧靜,而這種寧靜實則是自己賦予自己的,要學會放下,放下功名利祿讓自己的心中的雜念都出去,以一種虛心的態度來面對這個世界,才能是自己在世界中肆意的遨遊。

逍遙遊——遊於天地

馬敘倫曾言:開宗不了"逍遙"字,空談南華三十篇,可見《莊子》中《逍遙遊》的重要性,以及"逍遙"精神在莊子的思想中的重要性。逍遙遊,何為逍遙,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可化而為鳥,其名為鵬,振翅而飛,南去數千裡。逍遙否?這樣的鯤鵬應該已經是人間最逍遙的了,可遨遊大海,翱翔九天。然而即便如此依舊無法做到真正的逍遙,振翅而飛依舊需要藉助風的力量才能翱翔九天,依舊是有所依靠。

從《尚書》的出現到說理散文的定型、哲學觀在其中的體現

《莊子》

何為真正的逍遙,在我看來,身處嘈雜世界中的我們,都無法做到真正的逍遙,正如莊子所說,只有至人、神人、聖人才是真正的無所謂,才可以正真的遨遊天地之間,於世間之間無窮無盡的去享受"逍遙"。而我們平常人被各種事情所拖累,無法做到真正的無牽無掛,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我們無法擺脫世俗功名,甚至說我們無法擺脫的是身為一個社會人的責任,因為我們不是一個單獨的存在,我們有親人、有朋友,這也是人的存在的價值。

從《尚書》的出現到說理散文的定型、哲學觀在其中的體現

天地之逍遙

而聖人、神人為何無所待,無所牽掛,在我看來他們所放下或者拋棄的不僅僅是世俗功名,還有親情、友情,這是作為一個人的存在的基礎,正是在這種複雜的社會結構中,每一個人才得以凸顯出其價值。而一旦拋棄了這些,便不能稱之為人,或者不能稱之為完整的人,所以他們被稱之為聖人、神人。雖然他們具有著超越世俗功名的高尚品質,但是真正原有去模仿的人卻屈指可數,雖然在《逍遙遊》中展現出一種世俗功利無功用的思想,但是設身處地而想,我們又是否正真可以做到,相反讓我們看到了身為人的本質。

從《尚書》的出現到說理散文的定型、哲學觀在其中的體現

宇宙之規律,自然之變化

在這裡莊子依舊延續了老子的無為而治的思想以及那種淡泊功利的態度,這是道家一脈相承的思想理念,但是我們要認識到在那個動盪的社會雖然這種態度是消極,但是何嘗又不是代表了一類人,他們厭惡戰爭,祈求和平。而且道家的哲學觀或者說世界觀是非常龐大的,面對生死也好、生命的變化也好,老莊均表現出一種豁達的觀點,甚至於站在宇宙的角度進行闡述。

這種世界觀在那個時代是難以想象的,老莊沒有侷限於個人世界甚至沒有侷限於人類這個集體,而是直接面對自然,面對宇宙進行對話,率先站在自然規律的角度來審查人生的變化。

總結

在《莊子》中有著豐富的寓言故事,這些故事在淺顯易懂之中向我們闡述了眾多的深刻的道理,而且莊子還擅長採用奇崛的想象來表達其較為抽象的哲學觀點。在其中不僅僅有莊子的思想觀念而且有著對當時社會現狀的反映,具有較為強烈的批判精神。而且在藝術表達上文字語言瑰麗奇異,使得散文如同詩一般,語言跌宕跳躍,音調和諧,在閱讀是如同詩歌一般。說理散文於同一時期的敘事散文不同,敘事散文主要有著記敘歷史抒發作者對相關事件的看法的作用,有著一部分的史書的作用;但是說理散文不同,說理散文之中大量的表達了作者本人的思想觀念尤其是哲學觀以及世界觀,因為在我國哲學的發展並沒有形成鮮明的流派或者是脈絡,一直處於一種相對零散的狀態,分散在古代學者的眾多著作中。而說理散文的出現可以看作我國古代哲學發展上的首次相對系統而且集中的出現,其影響可見一斑。

參考資料

《藝概·文概》

馬敘倫《 為成率題絕句》

《莊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