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說理】高校思政課開展線上戰疫教學的新維度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不僅對國家醫療衛生體系帶來巨大考驗,也給高校教學秩序帶來一定影響。當前,在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下,高校思政課教師應當在做好防護、保證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做好思政課線上教學。

紮實做好網上備課

充分利用微信、QQ等網絡互動平臺,以及“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臺”,在教研室組織下,集中時間和精力開展線上教學集體備課,重點研討、切磋琢磨線上開展“思政課”教學的技術因素、知識傳授、教學進度、互動答疑、話題討論、作業佈置、考試考察等各環節,解決好“為何開展線上教學、怎樣開展線上教學”等問題;不同於以往的思政課教學,如何將疫情防控知識傳授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步推進,是思政課教師當下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以思政課教材內容為核心,做好在教學及知識傳授中加強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精心選取疫情防控中的抗“疫”英雄、典型事蹟等育人元素,結合當代大學生身心特點及學科優勢,有針對性撰寫和製作線上教案、課件等,不斷增強疫情防控期間開展思政課線上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化危為機,為打造高質量“雲端思政課”創造有利條件。

切實推進線上教學

綜合運用“中國大學MOOC(慕課)”“智慧樹”“學堂在線”“好大學在線”等線上教學平臺,選擇適合自身的線上教學模式。以“智慧樹”平臺使用為例,以國家優質網絡課程資源為依託,以“見面”直播“翻轉課”為重點,以話題討論、作業答疑等為補充,形成高校思政課線上教學新模式。思政課教師應全心全力投入到“停課不停教、不停學”教學一線,把線下教學搬到線上。針對線上教學存在的管理難、互動難等現實難題,要創新思維方式和教學手段,拓展教學內容,不趕進度趕質量,不刷課時刷實效。提煉知識要點,增加課程的趣味性、故事性,通過線上短時段講解課程章節核心內容,幫助大學生系統有效掌握課程學理體系;通過線上靈活開展“簽到”“搶答”“提問”“答疑”“頭腦風暴”等環節,不斷提高大學生線上學習的認可度和參與度參與度;通過線上有針對性佈置疫情防控問卷調查等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思考現實,積極參與社會建設,提升大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務實開展互動交流

線上教學具有遠程性、虛擬性的特點,高校思政課教師在做好“網上備課”“線上教學”的同時,還應關注學生對於課程設計的需求。思政課教師在線授課不能變成“獨角戲”,而應該成為老師與學生線上交流的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線互動,彌補因缺少面對面現場授課引發的溝通缺失問題。教師可在線上向大學生髮布社會熱點話題,例如:“說說你瞭解的疫情防控”“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你收穫了哪些感動”“中國共產黨應對疫情的做法和基本經驗有哪些”“大學生如何抵制食用野味陋習、樹立生態文明理念”“作為普通人你能為疫情防控做些什麼”等等,讓大學生髮揮專業優勢和特長,通過撰寫心得體會、創作歌曲畫作等多種形式參與話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加深學習,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在討論過程中,思政課教師應及時通過評論、回覆與大學生開展互動交流,為學生的金點子點贊,鼓勵學生旗幟鮮明批駁社會錯誤思潮、虛無論調,引導學生辨別事實與謠言,積極傳播社會正能量,幫助大學生克服認識模糊、情緒焦慮等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思政課教師需要以紮實的學識和真情實感增強親和力、感召力及課程吸引力,激發大學生愛國心、強國志、報國行,培養學生在困境中奮進的拼搏精神,使之進一步增強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報效祖國和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思政課教師在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線上教學,不僅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手段,更是未來發展的現實之需,是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創新教學的有效之舉。在這次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高校思政課教師唯有不斷增強和提高駕馭線上教學的能力和水平,因時而進,因事而化,因勢而新,為戰“疫”的全面勝利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湖南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