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一方良亭
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以距艮山門三里立名”的杭州三里亭,最早是古時休憩停靠的地方。唐代始,隨絲織業在杭城興盛,艮山門外以東逐漸成為了杭州的機杼之地,“機聲隆隆,比戶相聞”,尤以三里亭最為集中,因而流傳“艮山門外絲籃兒”代指三里亭的諺語於民間。我們的項目——杭州綠城·春月錦廬落地於此。
最初一個歇腳涼亭,到今天的“地以亭名”,其間經由種種,代際的變遷,歷史的沉澱,成為項目立意溯源古杭城絲府文化的起點。歷史文化與時代環境之間的微妙交流,給予我們對這片土地上承載的織錦文化基因以全新的審視角度。正如密斯凡德羅提出“賦予建築以形式,只能是今天的形式而不應是昨天的,也不應是明天的。”,我們的設計同樣站在“今天”的時代語境之上,向文化內裡回溯,在時代生活中表達。
建築本身獨特的倒影關係,與現代藝術感的前場環境所帶給軟裝展開的前提條件已足夠清晰。我們嘗試在理性主義的建築框架之下,以三里亭的歷史屬性為線索,通過外部景觀與內部空間的共鳴關係,呈現空間內部的人文與藝術肌理,為喧囂的城市生活闢“一方良亭”,尋一處溫潤生活的理想休憩地。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居一隅而知山水”
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白居易《池上篇》中從居住與自然的一體性角度探討了詩意棲居的生活之美。從“自然”的審美理念到“雅”的審美情趣,松、木、竹、石,皆凝聚著中國曆代文人對生命意味、外在形式的審美追求與理想。
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應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個自然運動中完成其個體生命。詩意棲居體現著生活的終極意義,也是我們對於日常生活的內在要求。
在春月錦廬項目中,我們尋求一種人與自然融合的詩意狀態。室內外邊界的打破,通過自然的引入而柔和地模糊、暈開,形成新的圖景。自然無意志、無外求,所以平靜、充實,與雅緻的文人氣銜接,呈現“居一隅而知山水”的棲居美學。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入口的接待區用於調和參觀者的情緒,一排密穗的千峰草帶入了幽靜的雅緻感受。軟裝延續自然屬性,採用少許輕薄的黑白,強調空間的建築體塊感與純粹力量。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藝術接待區以傢俱自由陳列的方式呈現空間的藝術感與自由性。形態圓融如鵝卵石般的皮質沙發,散佈在空間,形態各異而圍合相洽,地毯以材質區別形成曲線,恰如山石入水,盪開波紋,又在恍惚間,營造了枯山水的意境。



線條簡潔的燈具與通透的玻璃材質,細節之處的含蓄美,營造屬於江南煙雨朦朧的氣質感。大面積落地玻璃,使外部的自然光與景得以輕鬆介入,在細膩的材質感受中,產生微妙的互動。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水吧洽談區利用光影的變化,將空間的暖調光面與粗糙面進行比例調和,表達為柔和與溫潤氣質,體現杭州人精緻的生活方式。水吧規劃為融合中西特色的咖啡與茶主題,龍井的清香,咖啡的馥郁,在空間中形成氣味的碰撞。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桌上的燈具來自FLOS,典雅的造型與優美的線條,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體現出現代風格與古典風格的融合。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VIP室以“聞竹”為主題,鑲嵌金絲的手工地毯,精緻啞光的金屬細節,營造出色彩典雅素樸的空間品質感。對於細節的堅持,還體現在亞克力茶几下襬放的四款不同產地的天然石材,設計師花費一個多月的時間,將數百個石材樣本用以對比,只為尋找這四款形態不一的石材。在光的照射下,石頭表面粗糙的自然紋理得以顯露參差的本色,為空間添入一絲自然意境的表達。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項目名稱 |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項目地址 | 杭州
項目面積 | 810m2
硬裝設計 | LWMA李瑋珉
軟裝設計 | LSD interior design
項目拍攝 | 如你所見·王廳

綠城春月錦廬「錦」生活美學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