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的家庭相處模式,23歲女兒與父親共浴,女兒:怕傷父親的心

寶寶1~2歲時與父母共浴,或者年紀再大一些,這種情況都是可以令人接受的,畢竟孩子年紀小,或許還不懂得

“性別差距”是什麼。但是等到孩子長大了,如果再繼續“親子共浴”行為,我想,大多數人都是不能接受的。


畸形的家庭相處模式,23歲女兒與父親共浴,女兒:怕傷父親的心


案例

之前,網絡上爆出“23歲女兒與父親共浴”的事情,發生在日本。當時這名女子在綜藝節目中表示,“感到很困惑,因為身邊的朋友都覺得這麼做很奇怪,我現在自己也很為難,但是又不敢和父親說,怕傷了父親的心。”

據悉,這名女子與家裡人的相處模式一直是這樣,平時她不僅與父親共浴,也會哥哥共浴。這一習慣從小維持到大,所以家裡人一直都覺得很正常。

當時在節目的鏡頭中,大家起初都會覺得肯定很尷尬,可是誰能料到,當婦女二人共浴時,不僅沒有想象中的尷尬,而且還很自然,甚至拉起了家常,這讓日本網友都直呼不敢想象。


畸形的家庭相處模式,23歲女兒與父親共浴,女兒:怕傷父親的心


就連日本的網友都表示不能接受,更何況我們國內的網友,紛紛說起“性教育”的問題。確實,我們可以注意到的是,這名女子已經開始感受到為難了,因為與家裡人的這一相處模式,似乎有悖“通識認知”。

說到這,我們就要來談一談“兒童性教育”的問題。前幾天,我看到一位網友的評論,“國內兒童性教育不進反退,為什麼現在大多數家長都不敢把這種話題擺在檯面上講呢?反而是遮的嚴嚴實實。”

還有一位網友說的話,我也很認同,國內最缺乏的三大教育“性的教育、生的教育、死的教育。”因此,今天我們就藉著話來先來聊聊“性的教育”。


畸形的家庭相處模式,23歲女兒與父親共浴,女兒:怕傷父親的心


為什麼“兒童性教育”難以開展?

我們都知道,我國傳統一直是以“內斂”為美,傳統延續至今,讓我們表現得含蓄,不敢太過於直白地與孩子討論這些問題。在多數家長的固有認知中,都覺得似乎與孩子探討這些,會誤導孩子,帶給孩子不好的影響。

還有一部分家長,他們認為沒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甚至自信地表示,等到孩子長大之後,就算不用教,什麼也都懂了。

不得不說,這類想法都是片面的。以先前發生的那麼多起“兒童被性侵”事件為例,不論是廣西玉林縣一女孩被18名男性侵犯案件,還是其他誘姦類案件,都無不在提醒家長們,“兒童性教育”刻不容緩!


畸形的家庭相處模式,23歲女兒與父親共浴,女兒:怕傷父親的心


為什麼要開展“兒童性教育”?

1、讓孩子懂得自我保護

在不少家長的認知中,“性教育”就只是有關夫妻行為那些事,實則不然。“性教育”的範圍遠超過我們的固有認知,它還包括性器官的認知、性器官的保護、性衛生、正確的性行為、性別意識等等。

而不論是哪一項,孩子們都是需要了解的,只是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進行選擇性普及。因此,兒童性教育這件事,並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從簡單的性別意識開始,再到性器官的認識等等。

只有通過這一個一個臺階的鑄造,孩子們才會懂得自我保護,不會被“有心人”誘導。由此一來,類似於“誘姦”的事件也會減少。


畸形的家庭相處模式,23歲女兒與父親共浴,女兒:怕傷父親的心


2、為孩子的性健康做鋪墊

這幾年來,國內人流率越來越高,可見國內年輕女性朋友的性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有多差,這與家長在孩子青少年時期沒有做好性教育有一定的關係。因此,家長們對孩子做好這方面的知識普及,對於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有幫助作用。

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要花時間與精力為他們普及。就女孩子而言,更應該要注意,因為女生在性這一方面相對處於弱勢地位,更容易受感染或是引發炎症,因此懂得自我護理是保持性健康的關鍵,家長們如果不向孩子們普及,或是不讓孩子知道這一方面的重要性,孩子將來很可能會吃虧。


畸形的家庭相處模式,23歲女兒與父親共浴,女兒:怕傷父親的心


話又說回來,個人並不建議家長在孩子長大之後仍與孩子共浴,其實孩子等到3歲之後,家長們就應該有意識地進行“任務分工”,男孩由爸爸負責,女孩由媽媽負責,讓孩子知道,性別之間是有隔閡的。

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畸形的家庭相處模式”當中,等到他們進入社會,認知到正常的相處模式,便會開始對自我產生懷疑,日本那名女子現如今開始感到難為情,想逃避,就是這樣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