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深处的年味

原创祝小茂


年复一年,又过年了。但人们普遍都感觉到:年味越来越淡了。年味是什么?年味去哪了?带着这些疑问,思绪瞬间返回记忆的深处——

我的家乡,在滇东北的珠江源头。三四十年前,故乡的年味,非常的浓厚。进了腊月,似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过年而准备。洗年猪、推豆腐、炒豆、扫尘、撕松毛……每个环节,似乎都有种仪式感,都洋溢着年味。在时光的深处,萦绕着悠长的年味——

洗年猪,是过年的一个重头戏。乡村人为了避讳,尽量不说杀字而用洗。当然,洗年猪只是部分家境殷实的才能有。洗宰一头养了一两年的肥猪,肉、油腌制保存好,基本上就够来年全家的油盐开销了。过年前十天或半月,就会把这事办了。洗年猪的整个过程,惊天动地惊险刺激,就像一幕情景剧,充满故事情节。因此,在洗年猪的现场,常会有许多孩子围观欣赏。不洗年猪的人家,会去集市上适当购买几公斤猪肉,确保过年有肉吃。


时光深处的年味


扫尘,这事不能少。要过年了,自然要把家收拾打扫干净。一年到头,农村的房子,各个部位和角落,积满了各种灰尘。砍几棵青竹子,削去下半部的枝叶,简单扎一下,制成一个长约三四米的大扫帚。把堂屋的楼板顶上,高处的角落等地的各种尘灰、蜘蛛网、污秽杂物扫除干净。哪天扫尘?时间可是很有讲究的,家里的大人要算好日子:扫尘那天的属相,不能与家中某人的属相相同,如果相同相冲就不吉利,会有“被扫除、被扫地出门”之意。


时光深处的年味


推豆腐。在乡下,豆类较多,豆制品也是人们常见的食品。其中,经过很多道程序做成的豆腐制品,营养价值较高,且易储存。大多数人家,在过年时,都会制作一些豆腐吃。村里会有几户人家,专门以制作豆腐为营生。到年边时,几乎家家都要推豆腐,生意非常好,经常要排队。豆腐脑、新鲜豆腐、豆腐干、卤豆腐,吃法花样较多,味道各有不同。有句俗语叫做“有肉不吃豆腐”,由此也可看出豆腐在菜肴中的地位。在肉少的情况下,至少还有豆腐。


时光深处的年味


炒豆米。过年期间,闲暇时光较多。除了正餐以外,各种零食自然不可缺少。在那些年代,糖果类比较贵,也不禁吃。于是,许多人家就会在年前炒制各种干粮当零食,炒豆、炒包谷、爆米花等。用河沙在铁锅里炒热,把浸泡过的蚕豆拌在热沙中炒。这种土法炒制的炒豆,香、脆。不过,有时会吃到沙子,牙齿咯得难受。炒豆、炒包谷,成了那些年代的普遍零食。到后来,有人专门带着个爆米花机器,走村串户帮人爆米花、爆玉米花,生意很好。特别是,准备出炉时的那一声脆响,非常有震慑力。


撕松毛。这件事,通常是到了年三十前一两天做的。或背着竹篮,或赶着牛车,到山林里砍些松树枝回来。撕下青翠的松毛,铺在家里,堂屋里、楼板上。过年期间,到处散发着松毛的清香气息,寓意清吉平安。


时光深处的年味



购年货。过年,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因此,过年所需要的物品用度,就特别多。吃的、穿的、用的,除油盐酱醋外,还有香、烛、纸、对联、门画、爆竹等等。到了腊月的后半截,就要专门计划着依次购买所需要的年货。否则,到了过年前两三天,就有可能因为事多忙乱,而忘记了些该买的东西。比如,要是忘了买对联年画,那就尴尬了,年就过不好了。


时光深处的年味


筹备年夜饭。年三十这天,全家人开始分工合作,分头忙碌,筹备年夜饭。生好一个炉火,炖煮着排骨等。宰只鸡或鱼,洗好各种蔬菜青蒜、收拾打整房间。张贴春联,先要清除旧有的年画,意为除旧迎新。春联、年画一贴,过年的气氛就出来了。经过大半天的忙活,炖、煮、炒、煎、炸,各种菜肴准备好了,几乎就是下午六点多钟了。吃饭前,必须要焚香、燃放鞭炮。这个时候,如果村里有一阵成串的鞭炮声响起,就表明某家的年夜饭做好了,开吃了。随后天黑时,村里许多人家的鞭炮开始此起彼伏,争先恐后密集成堆地响个不停……据说,年夜饭不能吃太早,说是怕稻雀偷吃粮食。年夜饭,一般在楼上吃(农村的民房通常为两层)。年夜饭为啥要在楼上吃?难以考证。


时光深处的年味


守岁。除夕守岁,也是旧时过年的习俗之一。“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人吃完饭团聚在一起,围坐在炉火边闲聊,吃着各种零食。过年期间,不得昏说乱讲,忌讳很多的。即便孩子做错了什么事,长辈都尽量压着火气,好言相教。守岁,通常是守到凌晨12点,也就是新的一年开始。此时,许多人家都会放炮仗、拜天地。中国民间,向来有“开门爆竹”之说。在响亮的爆竹声中,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初一吃素。年夜饭是尽可能丰盛的鸡鸭鱼肉,大饱口腹一餐。大年初一,多数人家都是吃素食一顿或一整天。老辈子的传统习俗是,新年的第一天不能碰刀,寄意一年到头平安吉祥。印象中,素食一般吃得比较简单。有时直接煮一锅糯米饭,拌上些沙糖或蜂蜜吃。一碗甜蜜的糯米饭,有些腻,但也很禁饱。新年的第一天,吃得很甜蜜,象征着一年生活甜如蜜。除吃素外,初一通常是不许串门的。只能在户外活动,闲逛。若偶有不识规矩的人,冒冒失失进了谁家的门,主人家绝无好睑色,比较招恨。为此,初一这天很多人家都是闭门谢客。


时光深处的年味



到了初二,就开始相互走动,走亲访友拜年问好了。初三过完,年就基本算是过了。初五这天,是小年,这天一过年就过完了。次日,开始筹划生计干活,或出远门。新的一年,正式开始了。

此外,还有很多与过年相关的习俗和环节,比如祭灶、蒸米酒、压饵块、荡秋千、踩高跷……总之,那时的年,充满了各种仪式感。每一个环节,每一种仪式,都是一种表达,一种民俗的传承。根本原因是,那些年物质生活水平较低,所以过年就显得很隆重,年味氛围自然浓厚。

蓦然回首,那些如古董般的过年仪式,好多已渐行渐远。三四十年的光阴,世界早已千变万化,沧海桑田,换了人间。衣食住行等等,物质生活已极度丰富。只是,在物质极度丰盛的时代,年味却越来越淡了。因为平时的生活,就跟以前过年时差不多了。过年时,自然没啥新鲜感了。再丰盛的饭菜,也难勾起渐已麻木的食欲。年味减淡,也就很正常了。


时光深处的年味


地道的年味,只属于那些特殊的年代。新时代的年味,在以更多元的方式呈现。衣食住行娱,几乎应有尽有。各种美食,随时都可能享受。电影电视等娱乐更不必说,手机网络wif,早已改变了生活。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像“过年”一样。如今,即便是“团圆”意义,都在淡化,已没有那些年代那么炽热。感知年味,已成了一种怀旧。

社会在快速发展,物质在极速狂飙,精神积淀已远远跟不上了,便会有空荡荡的失落感。人生就是如此,你拥有了很多时,你也失去了很多。因此,发掘新时代的年味,弘扬传统的年节文化,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撰文:祝小茂

制作:胡冲飞

外联:张朝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