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八大码”中的莱菔尊有何来历

清代有名的豇豆红“八大码”中,有一件叫做“莱菔尊”或萝卜尊的瓷瓶,以形似萝卜而得名。


清代康熙“八大码”中的莱菔尊有何来历

清康熙豇豆红“八大码”,左5为豇豆红莱菔尊 2019北京保利秋拍3050万元成交


中国人为何对萝卜如此钟情?实则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


萝卜原产自我国,栽培食用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诗经·邶风·谷风》中就有关于萝卜的记载:“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其中的“葑”是蔓菁,形似萝卜,也就是现在说的疙瘩菜;“菲”就是萝卜。萝卜还有一个名字叫莱菔,中国两千年前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莱菔条中称萝卜为“莱菔、葖、芦菔”。


一、中国饮食中的萝卜文化


几千年来,萝卜一直是人们日常食用的蔬菜之一。萝卜既可生食,又可入馔。元代许有壬曾作诗《上京十咏芦菔》称赞萝卜:“熟食甘似芋,生荐脆如梨。老病消凝滞,奇功值品题。”李时珍说萝卜“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在山东潍坊一带自古就流传着“烟台苹果莱阳梨,比不上潍县萝卜皮”的民谚,就连“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任潍坊县令时也作诗称赞萝卜曰:“昆仑灵芝长白参,不如潍县萝卜根”。可见,萝卜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一。


清代康熙“八大码”中的莱菔尊有何来历


萝卜,在兼具美食和药用价值的同时还具有文化价值。在云南滇西北山区彝族群众视其为神灵崇拜,彝家人更有萝卜节,这是萝卜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传说霜降日是萝卜的生日。彝族人非常重视这个节气,这一天,彝家人家家户户早早出动,开展一系列以萝卜为主题的活动,为萝卜“祝寿”。人们选寿星、贴对联,最后再一路载歌载舞到各家各户观赏“寿星”,彼此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同时献歌或献对联以表祝贺。霜降日后各家各户开始挖、收萝卜。人们边干活边对唱山歌。歌词必须以萝卜为题,歌颂萝卜的栽培技术、药用价值、烹调和加工方法……寓教于乐,传承了独特的萝卜民俗文化。


清代康熙“八大码”中的莱菔尊有何来历


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历时半月的萝卜节降下了帷幕。这一天,人们要举办吃“吉”和送“吉”的活动欢庆。吃“吉”,就是各户生吃或煮萝卜防病治病;送“吉”,则是互相赠送萝卜食品和萝卜“花”。相赠的萝卜食品有蜜渍萝卜、萝卜咸菜和“药”萝卜。“药”萝卜是以萝卜为主料,配以其他食物和药物制作的美食。彝家人的“药”萝卜有近百个单方,是民族药的宝库中的珍贵财富。送萝卜“花”则是青年男女的“专利”,通过萝卜“花”连情、做媒,多少有情人结成了眷属。


二、艺术品中的莱菔文化


中国古代瓷器上的装饰花纹,不仅题材丰富,技法巧妙,且“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常用谐音表意和象征手法寄托吉祥的寓意。


清代康熙“八大码”中的莱菔尊有何来历


莱菔即萝卜。萝卜是中日瓷器中常见的花纹或器形。莱菔在民间取同音“来福”之意,具有吉祥幸福寓意。此纹饰在民窑瓷器上表现最早始于明代,常见于清康熙年间晚期,十分流行。当时社会战乱得到平息,生活稳定,人们开始祈求富足的生活,所以莱菔这种纹饰就大量体现在日常用瓷上,杯碗盘居多,每次使用的时候都会看见这茂盛的莱菔叶,故希望“福”早日到来,日日相伴。表现了当时社会对富足生活的一种期望,是一种民俗的体现。当然把器物做成莱菔器形也是寄托了同样吉祥的寓意。


清代康熙“八大码”中的莱菔尊有何来历

豇豆红釉莱菔尊 清康熙


清代康熙“八大码”中的莱菔尊有何来历


豇豆红釉莱菔尊:清康熙,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19.9厘米,口径3.2厘米,足径3.9厘米。尊撇口,细长颈,丰肩,长腹,窄圈足。外壁施豇豆红釉。口部红釉夹杂少许绿苔点。颈下部凸起弦纹三道,凸起处釉层较薄,透出白色胎骨。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款。此器造型轻灵秀美,修胎规整,釉质匀净光亮。


莱菔尊又称萝卜尊,系清代瓷器流行器形之一,因其形状类似萝卜,故名。此造型另有天蓝釉、苹果青釉等品种。清代康熙朝晚期景德镇创烧的豇豆红釉属于高温铜红釉,它是各种铜红釉器物中最精妙的一种,因釉面酷似豇豆皮的颜色而得名。由于红釉的深浅及绿色斑点分布在不同的部位,所以还有“美人醉”、“桃花片”、“娃娃脸”等美称。清人洪亮吉(1746—1809)曾作诗赞誉其釉色“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


清代康熙“八大码”中的莱菔尊有何来历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豇豆红釉莱菔尊


冬青釉暗花海水龙萝卜尊:清康熙,高19.2厘米,口径3.3厘米,足径3.5厘米。尊撇口,细长颈,丰肩,深腹,外腹微弧,瘦底,足底内凹。通体施冬青釉。颈下部凸起弦纹三道,腹中部至足凸印螭龙两条,间以带状云纹和海水纹。底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清代康熙“八大码”中的莱菔尊有何来历

冬青釉暗花海水龙萝卜尊 清康熙


清代康熙“八大码”中的莱菔尊有何来历


清代康熙“八大码”中的莱菔尊有何来历


河南博物院馆藏 “象牙萝卜”。年代为清,整体造型看起来和新鲜蔬菜不分两样。萝卜主体呈粉红色,红茎绿叶,萝卜缨翠绿又水灵。在萝卜缨与萝卜主体的结合部位,趴伏一只绿色蝈蝈,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萝卜本身红白相间,白里透红,由深到浅的红色,直到下端自然的象牙白,整体色彩鲜艳醒目,惟妙惟肖,实为不可多得的一件精品。萝卜的两根主根自然弯曲,萝卜上面细如毛发的九条须根清晰可见,须上没有洗干净的泥土,仿佛还带着一股田园的清香。


陕西历史博物馆也藏有一件类似的牙雕萝卜。


清代康熙“八大码”中的莱菔尊有何来历

牙雕萝卜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日本人也喜用萝卜作为工艺品上的纹饰。日本江户时代(1660-1670)有田(产地)青花萝卜纹盘。盘高3.6厘米,直径21厘米。白色萝卜沿盘内壁盘曲,其余部分满绘萝卜叶,令人感受到萝卜的力度。圈足内见四方形福字款和3个支钉痕。


清代康熙“八大码”中的莱菔尊有何来历


清代康熙“八大码”中的莱菔尊有何来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