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李安的小儿子李淳要去台湾演戏,于是出生长大在美国的“香蕉”便发了狠练中文发音,绕口令也背了不少。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李安和儿子李淳

那日,李安请王正方吃饭,要儿子展示下口才给王伯伯看。

老王问:这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合理吗?

李淳想了一下说:好像有点讲不通。

老王呲牙一笑,吃葡萄不吐皮儿,葡萄皮是不容易消化的东西,第二天不吃葡萄的时候,葡萄皮儿就从“菊花”出来了,所以它是“倒”着出来的嘛。

为老不尊!李安没忍住,噗嗤笑出声来。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说起王正方,他1938年生人,现已是耄耋老翁,人生一路走来尽在颠沛流离中,但说话行为仍然调笑如昔。

1982年,他还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工程系的副教授。

一日,他找院长说不想干了,要去拍电影。

院长很诧异,当时州政府刚拨了许多经费,系里只有两个副教授,如果他干下去,过不了多久就可以荣升教授、系主任。

院长建议他寒暑假去拍电影,两不耽误。

王正方回答:这个世界上有兼职的教授,但是没有不全身心投入的导演。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电影《半边人》剧照

这话颇有理想主义者的冲动劲儿,但像一层浮土盖着心虚。

那时王正方刚离婚,儿子读私立学校,他要出抚养费,没收入怎么得了?

戈武为了拍电影,命都不要了,你那点破薪水怎么样嘛!

导演方育平的一句话把王正方逼入墙角。

戈武是王正方和方育平的好朋友,毕业于加州大学电影戏剧系,写了一个叫《半边人》的剧本。

不久前因手术意外离世,方育平想把这个剧本拍成电影,但需要修改剧本,便找到王正方。

操!这一去就走上不归路了!

王正方心一横,就这么“休”了教职,既编又演《半边人》。

在电影里他有句台词:

你认不认识有钱的女人,介绍给我,他妈的这辈子就为艺术牺牲了。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电影《半边人》剧照

王正方没找到有钱的女人,只好置之死地而后生。

《半边人》一炮打响,获得第3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摘得第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项大奖。

王正方也凭借在片中对一位残疾教师的出色演绎,荣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王正方自己也没想到能以这种飞行的方式倏忽间翻越崇山峻岭。

那时正值八十年代中期,美国兴起了独立电影(非好莱坞式的商业化、专业化制作),王正方就自编、自导、自演了《北京故事》,是第一部反应改革开放后中西文化冲突的电影,比李安的《喜宴》还早六年。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影片播出,引起在美中国留学生的巨大反响。

当年初出国,正为思乡所苦的陈丹青,一口气把这部片子看了三遍,感动极了。

他说:那年我刚满三十岁,因这部电影而提前预支了年迈后才会拥有的岁月之感。

王正方又何尝不是呢?

他的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家国战乱;经历了数百万人携家带口逃往台湾的烽火流离;也经历了被台湾当局驱逐,二十年有家难归的落花飘零。

但他身负的家国记忆却不闻悲叹,不露愤慨,反倒是从数不清的苦,道不尽的难中走出潇洒来。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或许是由于婴孩时吃过一罐稀罕的美国Klim牌奶粉,也或许是由于早产多呼吸了两个月鹅湖的清氧,王正方从记事起就满脑子古怪想法。

1940年,江西鹅湖的冬格外湿寒,王正方记着自己在嚎啕大哭,坐在一堵矮墙上。

远处,校长母亲正在带着全校同学晨跑、做早操,无暇管他,就把他放在这堵墙上,两只小脚悬着。

王正方怕摔下来,又不敢动,就只好嗷嗷地号。母亲很忙,被他哭烦了,冲过来指着他说,住口!

王正方听不懂什么叫作住口,以为是“漱口”,便一直纳闷正在哭的小孩要漱口吗?

长大一点,背唐诗,家中一本《唐诗三百首》,小孩子不准碰,母亲念一句,就跟着重复一句。

意思不讲,能朗朗上口,流畅押韵就好,这叫“闻音生义”。

一日,邻家伯母来访,和母亲聊起最近身体弱,脸色不好,抱怨长期失眠的苦恼。

人家走后,王正方就问母亲,她也跟我一样,晚上有尿床的毛病?

小孩子都在胡说什么呀!

刚才伯母不是说每天晚上都会“湿棉”吗?那就是憋不住尿,尿在被窝里,把棉花尿湿了呀!

胡说!但是母亲好像在偷笑。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父母、哥哥、王正方

王正方的父亲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抗战军兴,投笔从戎,任第三战区中校教官,负责赣东地区的士兵教育,平时好京戏。

四十多岁,先后得了哥哥和王正方俩大胖小子,就常哼一句:老天爷,不绝我的后代根哪!

一日教王正方唱《捉放曹》,起首四句:

八月中秋月光明,行人路上马蹄忙。

坐立雕鞍用目望,见一老丈站道旁。

那么曹操是坐在马鞍上,还是站在马鞍上用目望呢?王正方这下可把老爸问住了。

过了好几天,父亲才给了答案,应该是双脚踩住马镫子,屁股离开马鞍,直着身子望。

对唷!《三国》里曹孟德才七尺,比诸葛亮矮一尺,比关羽矮两尺。

王正方虽然不知道一尺是多长,但比别人少两尺,想必是很矮了。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抗战初期,日军虎狼之师气盛,王家能偏安一隅且偶有小欢喜实属庆幸。

但好景不长,很快日军攻势又起,王家与母亲学校的师生们不得不从江西翻越武夷山逃往福建麻沙去。

缘起是1942年的浙赣战役,当时美军轰炸日本的飞机大多是从衢州、丽水起飞的。

日军的这次战役目标很清楚,就是要占领浙江和江西两省的机场。

所以逃往福建北部是上策,但日军也心知肚明。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抗战期间住江西美军飞行员

到了麻沙,王正方发现这里满目空屋陋院,人烟稀少,一片凄惶萧条的景象。

在树林里拉野屎,他遇到村里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名叫东源。

东源全家五口前不久和村子里许多人一样都死掉了,说是发现了一只好大的死老鼠,全家人轮流拎起来掂量分量,没一个月就先后病死了,就他扛了过来。

长大后王正方才知,那大片的不讲理的死亡都是日军731部队研发的细菌弹所至。

还好由于母亲的“严防死守”,王家幸免于鼠疫,但王正方却得了疟疾,身上忽冷忽热“打摆子”,但昏沉中,他总能听到院子里逃难的师生们一遍又一遍地唱:

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1970年,日本政府悍然宣布对钓鱼岛拥有主权,台湾当局暧昧,美国政府默许。

当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电机工程研究生的王正方不干了,

他又想起了那首《保卫黄河》,与其他台湾留学生们一起扛起了“保钓”大旗。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不可以低头”。

五四运动时罗家伦在北大校园写的那两句标语又重现美国街头。

作为“保钓运动”的学生领袖,他与其他五人受到祖国大陆邀请秘密前往北京访问,受到到周总理亲切接见。

因缘际会,童年镂刻在心底的细碎记忆究竟翻腾出来,王正方以自己的方式给了日本迎头一击。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可惜这次秘密访问很快见诸报端,台当局污蔑他们是“共匪文特”、“毛虫”,将王正方等人列入黑名单,从此禁止入境台湾,直到九十年代才解禁。

其间二十年,王正方有家难归,人生为之丕变,当时是乌发斗潮流,归来却已银鬖伤鬼魅。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也许颠沛流离本就是王正方的人生主线,可是同样的经历,在旁人看来是坎坷悲戚,于他则多是盎然生趣。

1945年,驻扎在江西上饶的美国大兵突然乐呵呵向天空放起信号弹,轰轰响,快把王正方的耳朵震聋了。

抗战胜利了!老爸说,咱回老家去。先奔杭州,再沿江上海,轮船天津卫,火车北平府。

想得美,战争刚结束,中国满目疮痍,交通阻隔,千万人归家,各个归心似箭,却行如乌龟,结果这趟归途断断续续走了一年。

困在杭州,父亲带王正方拜岳王庙,母亲教他读“水浒”。王正方的英武劲儿出来了。

一日,西湖边见几个年轻人拿鸟枪打鸟,砰!大鸟惊叫吓飞,小鸟叽喳待宰。

年轻人恼怒,举枪再瞄准鸟巢,正预开火。也不知为什么,王正方突然冲过去扯住那人手臂,大喊,你不要再打了!不要开枪打它们了!哇哇大哭不止。

居然救下一窝幼小的生命。事后,老爸赠他一对,赞曰:

见义勇为护小鸟,涕泗横流是小方。

困在天津,王正方混进影楼,平生第一次“触电”。

是默片,演员嘴巴动,没声音,但动作大,好笑。

后来听到钢琴声,寻声上二楼,见一位穿洋装的阿姨一边看电影,一边弹琴。

电影里的主人公被追,阿姨就弹出又快又响的节奏;主人公撞电线杆子,阿姨就跟着重敲琴键,哐当!

王正方站在阿姨身后,看傻了,也听傻了,只是当时他还不晓得这颗电影的种子终于在他45岁时发芽并长出参天大树来。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七十年代访问大陆拜见昔日老师

最后,一家人好不容易回到北平,落脚西总布胡同,王正方辍学一年后,继续读书。

学业跟不上一筹莫展,体育课却兴致盎然。

体育老师教学生打棒球,王正方由于身材矮小没被选中打主力,站在一边眼馋,耐不住央求交好的一垒手:

让我也接一次球吧!反正老师也没朝这边看。

结果,王正方私下出场漏接了三垒手的长传球,把老师气得破口大骂。

不过这次他没哭,因为老爸有句名言:挨骂又不疼,难受什么

看来要疼还得挨打。

一日上课,王正方又因和同桌说笑激怒了主课老师。

老师提起铜尺打手心,重击之下还往上抽回去,一阵麻辣辣剧痛顺着手臂直向王正方的心里钻。

手掌肿了三天,他一直觉得老师会武功,铜尺打下的刹那发了内力。

......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往事如烟,许多长辈凋零了,王正方也慢慢变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去年,80岁的王正方将这些往事写成一本散文集《十年颠沛一顽童》,没什么惊心动魄,都是些细碎的小事,但鲜活地存在于家国离乱的历史褶皱里。

王正方说:

不是我们那个时代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一个个普通的人。

只是这么多年经历过那么多的世事变迁,我们作为时代过程里面的一份子,一个小小的公民、旁观者,我们感受过的、我们经历过的,我觉得也很重要。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1948年,时任北平《国语小报》副主编的父亲受台湾友人邀请,押送一整套有注音符号的“铅字铜模子”赴基隆办报。

王正方与母亲、哥哥紧随其后,本以为两三年就能回来,没想到这一走又三十年。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王正方这辈子没做什么经天纬地的大事,他演绎的只是人生随顺的小趣,

在贯穿一生的颠沛辗转中,于荆棘丛生中撷取小花,在辛酸苦辣中品出小甜,遇到大是大非,就执剑拼杀,事了而去,消匿无名,继续行他的洒脱。

王正方:潇洒归来笑颠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