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氫站今年會迎來“爆發式”增長嗎?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加氫站今年會迎來“爆發式”增長嗎?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加氫站今年會迎來“爆發式”增長嗎?

繼河北省發改委發佈《河北省2020年氫能產業重點項目清單(第一批)》後,四川省經信廳近日也發文稱,將編制印發《四川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以推動全省氫能產業發展。

自2019年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我國氫能迎來了快速發展。作為氫能產業的重要基礎設施,各地政府對加氫站建設的補貼和相關規劃也非常明確。因此,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經過近幾年的醞釀和實踐,加之各省氫能產業發展的推動,今年加氫站建設或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文丨本報記者 李玲)

多地出臺利好政策

據悉,河北省今年第一批清單將重點建設43個氫能項目,涵蓋制氫、氫能裝備、加氫站、燃料電池、整車生產、應用示範、技術研究等氫能全產業鏈條,總投資約87億元,其中在張家口市佈局項目21個。河北省在文件中表示,要“探索建設支撐產業創新發展的新機制、新政策,率先制定有利於氫能產業發展的管理辦法和標準體系”。

記者注意到,河北省此次佈局最多的是加氫站項目,共16個,包括新建加氫站、新建油氫合建站、現有加氫站改擴建等,其中規劃於2020年完成投產的達10座。

四川省今年同樣對氫能“寄予厚望”,提出“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產品”。另據瞭解,南京今年也將用氫燃料客車部分替換現有7000輛純電動公交車。

為了推動氫能產業發展,目前各地也陸續出臺了相應的加氫站建設補貼政策,比如,山東濟寧就對500kg/d的撬裝式加氫站每站補貼400萬元,固定式加氫站每站補貼800萬元。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全國已建成加氫站61座,按照規劃,2020年我國加氫站數量達到100座,2030年達到1000座。

“加氫站建設是氫能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把氫作為能源發展方向,首先就要把加氫站網絡建立起來,否則發展氫能就只是一句口號。”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鞏寧峰表示,“現在各地政府都對氫能發展有了更明確的思路和規劃,抓緊佈局加氫基礎設施建設,所以我認為今年加氫站數量會快速增長。”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氫能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蔣利軍也表示,今年會是加氫站的快速發展時期。“通過這幾年的發展,各個項目逐漸落地,加氫站數量已快速增長;同時,隨著國家正式將氫能納入能源體系,相關標準規範將進一步完善,這對推動加氫站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佛山經驗值得借鑑

事實上,在探路氫能發展上,廣東省佛山市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氫能和燃料汽車產業以及基礎建設已形成規模優勢。去年7月,中石化佛山樟坑油氫合建站率先落成,成為全國首座集油、氫、電能源供給及連鎖便利服務於一體的新型供能網點。

來自佛山市發改委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佛山市已啟動建設加氫站29座,其中已建成並投入運營和試運營加氫站13座,正在驗收3座,在建加氫站6座,正在辦理相關審批報建手續7座。

而在規劃建設加氫站的同時,佛山也不斷摸索解決在建和已建加氫站相關審批環節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並取得了一定成果。

“加氫站建設涉及方方面面,質監、發改、消防、應急管理等各部門都要相互協調。雖然佛山有先行的經驗,但具體到各個站,由於情況不太一樣,所以審批上也有所差別,而前期又沒有參照,所以我們也在不斷調整和完善。”佛山市氫能產業協會會長林俊峰表示,“最近我們出臺了一些補充政策,通過創新行政審批方式,解決審批中遇到的新問題。目前運營的幾個站已走完了審批全流程,這可為其他各省提供參考。得益於去年加氫站的飛速發展、投入建設,以及行政審批流程的走通、理順,相信今後加氫站的建設會更快。”

對此,鞏寧峰也表達了相同看法:“各地方政府部門在審批時並沒有可參照的標準,導致審批環節不通暢,影響後續的建站。如果可以參照佛山模式,那麼其建設速度可能會快很多。”

核心設備短板仍存

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是,目前我國加氫站的多個核心裝備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

在蔣利軍看來,這也是導致目前加氫站建設成本過高的主要原因。“國產設備可靠性還沒有較大突破,因此大部分新建加氫站為了保證安全穩定運行,都採用了國外進口設備,導致建站成本偏高。目前建造加氫站因此仍需要政府給予優惠政策,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現在有一些國產設備廠商加入到供應商序列,但國產設備還需要時間和市場的檢驗。待氫能產業規模化後,進口設備價格會低一些,另外國產替代進口後,也會大幅度降低設備成本。”林俊峰表示。

蔣利軍也指出:“國家這幾年也看到這些問題,科技部近兩年發佈的科技項目,就聚焦於此,旨在解決這些關鍵材料和關鍵裝備的‘卡脖子’問題。但要想真正作為產品商業化應用,還需要幾年時間。所以還需要一個過渡期,但我認為,隨著關鍵設備國產化水平的提高,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蔣利軍同時建議,要加強氫能相關設備的質量檢測,為制定相應的設備標準規範提供一手數據。“相關數據的積累非常重要,我們目前在這方面的工作非常匱乏,需要加強對所有涉氫裝備、元器件的數據積累,這一方面可為制定合理的、優化的標準規範提供依據,另一方面也可為實時在線監測提供技術支撐。”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責編 | 李慧穎

推薦閱讀

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關鍵何在?丨電規總院聚焦“十四五”規劃②

加氫站今年會迎來“爆發式”增長嗎?

能源早新聞來啦!

加氫站今年會迎來“爆發式”增長嗎?

“新能源+儲能”再遇推廣難

加氫站今年會迎來“爆發式”增長嗎?

我知道你 在看 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