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產業扶貧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據陝西省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統計,產業扶貧累計受益20.03萬戶68.78萬人,2019年人均增收2405元。2019年陝西省產業扶貧成效考核安康產業扶貧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陣。”4月21日上午,安康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崔用慧在“打贏脫貧攻堅戰 決勝小康新時代”發佈會上介紹到。

  

安康:產業扶貧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近年來,安康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以產業扶貧統攬農業農村各項工作,凝聚力量,精準幫扶,通過“抓產業、抓主體、抓技術、強聯結、強品牌、強營銷”“三抓三強”舉措,推進產業扶貧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安康:產業扶貧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安康立足實際,以推進精準脫貧,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聚力聚焦發展“茶葉、魔芋、生豬、核桃、生態漁業”五大主導產業和“蠶桑、中藥材、食用菌”等傳統特色產業,形成了“5+X”扶貧產業格局,主導特色產業覆蓋到所有貧困村和所有產業扶持戶。截至2019年,全市茶葉面積達100.8萬畝、產量4.01萬噸,面積和產量居全省第二;建成魔芋基地49.5萬畝,種植面積居全省第一;生豬出欄177.4萬頭;水產品產量4.2萬噸;蠶桑面積40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 75萬畝,全市農業總產值達247.86億元,增長4.3%。2019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達10475元,增長10.2%,增速居全省第一。

安康:產業扶貧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持續實施“千村千園”“十百千萬”工程,聚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強帶貧益貧能力。目前,全市培育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省級64家、市級211家;現代農業園區1107個,其中省級36個,市級39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突破6000家;省級產業聯合體8家、市級33家;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1790個,992個貧困村集體經濟組織全覆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入園務工、資金入股、託管經營、訂單生產等多種形式,將貧困戶精準鑲嵌在產業鏈和利益鏈中,全市共有3561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12.61萬戶貧困戶脫貧,形成了經營主體與貧困戶“互生共享、互利共贏”的嵌入式產業扶貧模式。

安康:產業扶貧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為提升貧困戶發展產業造血能力,安康市用現代農業發展理念,強化農業技術培訓指導。以職業農民培育為重點,就地培養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行家裡手,全市職業農民達10577人,其中中高級以上職業農民748人;因戶施策突出精準培訓指導,截至2019年底累計開展課堂教學和田間培訓達54.95萬人次,每個產業幫扶戶至少掌握了1-2門用的好、有實效的生產技能;開展“百隊進百園”科技承包服務活動,全市農業農村系統技術幹部直接服務指導在產業扶貧一線;從種養能手、土專家、農技推廣及科研人員中遴選各類農業技術人員1393名,為992個貧困村至少選聘了一名以上的產業發展指導員,實現貧困戶產業發展有人幫、技術指導有人教、產品銷售有人管。

安康:產業扶貧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按照全產業鏈發展的思路,著力打造安康五大富硒產業品牌體系,提升農業產業質量效益和產業脫貧成效。“安康富硒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已在國家知識產權局註冊併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安康山豬”“安康漢水漁”集體商標已獲得國家公示,平利女媧茶、白河木瓜等14個農產品獲得國家農業農村部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積極開展安康市富硒農產品“三年百市百店千點”送健康活動,基本實現了安康市富硒農產品營銷渠道全國省會城市全覆蓋。大力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探索“農業+旅遊、康養、休閒”等新興業態,全市已建成24個省級旅遊示範村;發佈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精品線路4條;發展縣鎮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站點)710個,開設農村網點5630家,年均線上交易額達23.8億元,有力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路徑。

來源:陽光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