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稱,將打造「終身不退休社會」,你怎麼看?

零依米


作為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又是東亞地區非常重要的經濟體,日本的經濟發展向來都是中國人關注的焦點,最近一段時間,日本開始推行終身不退休社會,這個消息一出,立馬引發了大家的熱議,而最近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的《低慾望社會》一書也已經上市,我們就結合大前研一的觀點,認真來分析一下,日本是如何被自己的老齡化所拖垮的?

一、日本要推終身不退休社會?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近日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將討論把繼續僱用的年齡提高至65歲以上”,以打造不論到多大年紀、只要有意願就能參加工作的“終身不退休”、“終身活躍”的社會,並以終身不退休、終身活躍的社會作為前提,推進醫療和養老金等涉及社會保障制度整體的改革。

日本現行《高年齡者僱用安定法》規定,對於有工作意願的人,原則上把65歲定為“繼續僱用年齡”。日本政府計劃修改該法律,逐步把年齡上限提高至70歲。首先將把維持僱用員工至70歲定為企業的“努力目標”。自2019年度起,政府還將對積極僱用老年人的企業提供支援。在此基礎上,2019年以後將討論修改《高年齡者僱用安定法》,允許工作到70歲。

事實上,安倍上臺後的2013年就推動國會通過了《高年齡者僱傭安定法》,該法要求企業原則上將員工僱傭到65歲,並作為企業的一種義務規定下來。日本各大企業隨後開始改革人事制度,規定到了60歲退休年齡的員工,如果本人願意繼續留下工作,那麼除了不能擔任領導與管理工作之外,工資待遇降為原工資的70%左右。 但是該法施行了僅僅5年,日本政府就發現僅延長5年還是解決不了政府社會保障負擔沉重和財政狀況日益惡化嚴峻問題。

而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慾望社會》一書中就曾經反覆強調,日本經濟持續低迷的原因就是國民對老年生活和未來感到的不安。在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前的1989年,當時日本國民的個人金融資產是1000萬億日元,當日本經濟進入了長期停滯會後,日本的個人金融資產是1700萬億日元,增長了高達了700萬億日元,而且這擁有1700萬億日元的大部分是65歲以上的老人,日本的經濟問題由此而來。

二、日本是怎麼被自己的老齡化拖垮的?

眾所周知,日本是亞洲少數的發達國家之一,藉助美國的援助,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久就快速發展起來,日本的經濟在上個世紀70、80年代達到了頂峰,在達到了頂峰之後,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日本被迫接受了美國的廣場協定,日元開始快速升值,結果導致了日本的經濟泡沫開始出現,在上個世紀90年代之初,日本經濟出現了問題,經濟泡沫被刺破,日本正式進入了“失落的25年“。

從那個時代之後,日本人口的老齡化問題也開始快速出現,在日本年輕人群體當中開始出現了“儘可能不負債”的心理。根據大前研一的研究,這是因為日本人開始對未來和自己的老年生活感到不安。日本人在30歲左右就開始存錢,即使存到的存款已經足夠買車買房,他們會是要將一部分錢用於儲蓄,以備自己的老年生活。

在日本由於大量的人口進入老年化,導致了日本老人普遍將每個月匯入年金賬戶裡的三成甚至更多地資金用於儲蓄,自己卻過著簡樸的生活,幾乎不花錢。這種現象導致的結果是,等到臨終時,日本老年人平均每人擁有3500萬日元的金融資產(約合215萬元人民幣)。

其實,老年人消費水平的下降這幾乎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個共性問題,由於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根據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研究數據顯示,目前,日本的出生率是歷史上最低的,只有1.4%,維持人口可持續發展的比例是一位女性生育2.1個孩子。日本勞動力的短缺程度是非常嚴重的。許多公司已經開始削減他們在服務和餐飲方面的支出,但是這仍然無法覆蓋日本老齡化人口的開支。世界經合組織預測如果日本人口的出生率不能得到提升,日本的人口總量將會從目前的1.28億左右下降至2050年的9800萬。如果這種預期真的出現,那麼日本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佔總人口的比例將會從目前的26%左右上升至45%。

根據大前研一的研究,由於日本的老齡化比重太大,導致了大量的勞動力短缺,日本的養老體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國家難以提供妥善的服務和護理,只能依賴於居家養老,然而由於年輕人人數更少,日本老年人只能夠不停地存錢,通過老年人彌留之際還攥在手中的3500萬日元,讓其成為了一種用來讓子女履行贍養義務的“牽制力“。

與此同時,由於老年人人數的快速增加,日本父母對老年生活的不安感進一步奪走了社會創新的活力。日本的父母們對子女的職業考慮往往帶有自己的私心,大前研一的研究表明,他們希望女孩從事護理行業,男孩成為公務員,如果女兒是護士的話,那麼就可以在父母年長的時候照顧自己,若兒子是公務員,每天都會定點回家,也不用擔心經濟不景氣時的失業,而且退休後還能夠拿到穩定的年金,既有時間也有錢,這樣就能好好地贍養他們的父母了。

大前研一不禁感嘆:被這樣父母養大的孩子,他們會認為平平淡淡過一生就好了,所以不要指望這些孩子能夠突然有一天變成擁有遠大抱負的有志青年,這已經成為了日本的悲劇。把贍養老人的責任交給子女,不僅束縛了老年人自在地花錢,同時也扼殺了子女們其他的可能性,如果這種不安感不去消除的話,那麼下一代人還會重複他們上一代的事情,這種聯繫就像複合汙染一樣,會導致日本國力極速衰退。

如今,安倍再推出的終身不退休社會,其實是把這種惡性循環進一步加深,讓老年人的不安感不斷升級,最終極有可能這種經濟思維方式就會成為拖垮日本經濟的重要根源。


瀚海觀察


安倍是個有才有智的人才,別小看他,我們要向他學習,他辦的事基本達到現實,後面的事也許中。。可成攻,我國要團結日本,還要團結中國周邊的一些小國,要認真以良好的形象看待他們,為未來中國社會開創一個良好空間,這些小國與我國如有問題,要以最大的努力,協調解決,決不讓外來認何國家干涉,


用戶8957351618435


這是安倍為了應對日本老齡化社會而採取的措施,但卻不得不讓人擔心中國的未來。中國當代的年輕人,以後會不會也要“終身不退休”呢?

只要是去過日本的朋友,一定都對日本社會的老齡化感到很震驚:在各種崗位上,都能看到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和老奶奶。在中國大媽開心地跳廣場舞的時候,日本的大媽卻還在認真地工作,這種鮮明的對比,已經足以說明日本老齡化程度有多麼嚴重:年輕人不足、難以贍養龐大的老人群體、於是老人只能選擇自己養活自己。

而且由於日本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之一,所以它們的老人群體還在不斷壯大,這也是為什麼安倍提出“終身不退休”社會的根本原因,因為在日本社會,65歲以上的老人群體數量,在可預見的將來還會不斷增加,甚至有可能超過年輕人群體的數量。

在社會發展方面,日本比中國更先進,而由於是鄰居,所以日本的發展路徑,在許多方面對中國也有指導意義。現在中國正在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比日本更嚴峻的是,中國是“未富先老”,人均GDP還不足1萬美元(2017年是8836美元),這也就是說,中國社會未來的養老壓力更沉重,這樣你便能理解,為什麼從明年1月1日起社保繳費要由稅務部門來統一徵收,為什麼在前兩年便開始設計和制定延遲退休措施了。


速讀財經


日本提出打造“終身不退休社會”,是有他的國情在這兒的,日本是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 據數據顯示,按照日本目前老齡化程度,到了2025年,日本將有3500萬老人。更嚴峻的情況是,日本老人正在步入老無所依的狀態,以前平均有5個年輕人贍養65歲以上的老人,而2060年平均大約只有1個年輕人供養。

因此,安倍提出“終身不退休社會”實屬無奈之舉,老人不退休繼續工作,不僅可以減輕養老金負擔,緩解養老壓力,而且還可以在暫時解決由人口增長率低所帶來的勞動力供給不足。

但是,無論是對於日本還是中國來說,“終身不退休社會”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老齡化問題。老齡化的根本原因在於生育成本過高而帶來的低生育率,房價、教育、醫療等關乎民生福祉的問題若不得到改善,生育率是很難提上來的。

日本是一個奉行“活著就要勞動”的宗旨的發達國家,也許“終身不退休社會”在日本是有可行性空間的。但是如果中國想借鑑這個奇招,可能就不太合適。畢竟,中國人骨子裡追求閒適的生活,如果退休還要繼續工作,對於已經勤勉工作一輩子的人來說,“終身不退休”或許不太可能是他們想要的生活。


盤和林看經濟


謝謝悟空!



9月3日,安倍晉三首相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將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在日本社會推行“終生不退休”、“終身活躍”作為勞動方式第二輪改革的舉措,以推動醫療和養老金等涉及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

事實上,日本是世界上一個經濟富裕卻很早進入老齡化社會、受老齡化問題嚴重困擾的發達國家。從目前的現實狀況而言,儘管日本社會憑藉豐裕的家底維持著品質較好的生活,但是,在日本存在著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很多老人退而不休,繼續工作,在很多行業可以看到老年工作者,這樣的結果便是日本社會的贍養比處於低位,但是,這會帶來醫療健康和社會保險等更多的問題。


按照國際慣例,老齡化年齡劃分標準是65歲,而日本社會的老齡化年齡是70歲(我國的老齡化年齡是60歲),這樣以來透過現象看本質,一是安倍以“根本不擔心日本的人口結構”的思想觀點提出了“終身不退休”、“終身活躍”改革措施,似乎是有些過於自負的了。據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一項研究稱,到2033年,日本全國範圍內空室將到達2150萬戶,屆時幾乎達三室一空,日本社會人口結構和老齡化問題可見一斑。二是從人的生理結構、功能和人性的社會化等諸多方面考慮,“終身不退休”和“終身活躍”制度的提出,也許是安倍晉三首相對日本社會真正面臨老齡化危機到來的無奈之舉吧!當然,如此以來所引發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也應當引起我們中國的借鑑和深思。


行燊1


牛熊交易室認為,打造終身不退休社會,只是一時之計。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老齡化已經成為多數國家的普遍現象,而這其中,日本的問題尤為嚴峻。老齡化會導致勞動力短缺,降低勞動生產率,不斷削弱一個國家經濟的競爭力,同時為確保老年人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國家需要大幅增加用於養老金、醫療衛生等社會福利的財政支出,進而導致減少經濟建設方面的投入。

目前日本法律規定60歲是退休年齡,但是到65歲才能真正領取養老金。老齡化、少子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為減輕養老負擔,日本政府要打造永不退休社會,呼籲公司取消退休制度。實則依靠延遲退休解決僅僅只能緩解一時,無法起到長遠的積極作用。

應對老齡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日本應當建立全方位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更為積極的養老政策,使老有所依,出臺育兒相關支持政策,給予更多的財政補貼,鼓勵生育等,一個良好的社會模式才是長遠發展之計。


牛熊交易室


日本社會真實的一面,寒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0578096ee4782f9b4588fe9b7d0a2954\

舉出白胡椒粉


如果社會具備足夠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且會根據不同人安排不同的工作種類,並不會影響到老年人的就業薪酬與就業壓力,那麼適度推行安倍提出的改革制度,也是可以理解的。實際上,對於安倍的這一舉措,實際上更多還是為了應對持續嚴重的老齡化壓力,而隨著老齡化壓力的持續增加,加上當地新增人口或新增勞動力不多的因素,卻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發展速度,而按照老齡化持續加劇的趨勢發展,或許數十年後會對日本帶來非常消極的影響。或許,對於有能力、有體力的老年人,在不降低他們的薪酬水平,不增加他們的就業壓力前提下,可以有針對性的推進,且需要有完善成熟的社會保障制度給予配套。否則,若社會福利水平不高、社會保障制度並不完善,那麼盲目模仿或複製這一模式,顯然並不合適。


郭施亮


日本首相安晉三稱,如能繼續連任,將打造“終身不退休社會”,這真是日本一個“悲傷"的消息。

終身不退休”,反映的不是日本社會的無比勤奮精神,而是日本對“老齡社會"人力缺乏的無賴狀態,漫沿的是日本國“漸漸老去“的憂愁。

日本自二戰戰敗後,很長一段時期國民都沉浸在戰爭失敗的衰傷中,國民將主要精力發瀉在經濟建設和科研工作中,使日本經濟和科技得到長足進步,國民經濟曾長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科技更是站在世界的前沿。成為世界先進國家。

隨著西方世界思潮的溶入,高享受,少子,晚婚或不婚也成為年青人追求的目標。死亡率超過出生率成為日本現有的國家現狀。體力型勞動力嚴重缺乏已成為無法彌補的嚴峻局面。

“安倍經濟學"可以暫時挽回日本經濟的日益衰落,卻無法挽回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用工荒。安倍打造日本社會“終身不退休"的動議,並非安倍腦袋發熱,實在是無可奈何之舉。終身不退休,不會受到大多數國民的擁護,在高享受的日本,只會受到日本國民的抵制和國際社會的嘲笑,想想一個到處都是拄著柺杖還在工作的國家,還有什麼希望?


老狼48440790


終身不退休社會將會是在很長一段時間成為社會的主流形態,安倍也會因此被人們所記住。

首先對比一下安倍的退休政策和在俄國鬧的沸沸揚揚的普京退休政策的最大差別是什麼?可以自主選擇退休時間,注意這裡說的自主選擇。普京的退休制度之所以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他的動機和出發點有問題,他是為了緩解俄國養老金不足而強制百姓工作,強制交錢而又想盡可能晚的付錢。安倍的制度則是充許過了65歲依然可以工作,鼓勵百姓為國家繼續做出貢獻。在一個人有能力工作,又想多掙錢的前提下,給你工作的機會。而在你覺得體能有問題或是無意工作的情況下也仍然可以選擇退休。

現實日本社會存在一大批的超過65歲的人,想要參加工作,這是安倍想要改革的社會基礎。日本平均壽命位於世界前列,進入到老齡化社會,就有很多新問題需要解決。在65歲強制退休的背後有兩個社會問題需要解決,一個是仍想掙錢,另一個是退休後等於被社會拋棄。要填補物質和精神上的空虛,就要制定順應時代政策的法律法規,去滿足百姓的願望。發展生產上說,由於經濟發展良好,產生很多的工作機會,正好能滿足這些老年人的想法,因而就給了有眼光政治家變革的機會。

最後看下人類社會發展大趨勢。從人類產生至今,在人類生存的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的進步,衣食住行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先進國家已經做到了生下來不幹活生存就有保障。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人的壽命卻沒有多大變化,人類平均壽命比高齡的動物都還有差距,這是非常讓自詡為高級生物的人類感到難堪。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多有識之士已經看到這一領域的希望,並在這領域耕耘多年。在未來30年人類壽命必將翻倍的增長甚至更多。人類可以大幅提升自身的運動能力和工作能力。為此有著遠見卓識的政治家也及時的制定相關的政策,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避免到時間出現法律真空的尷尬。

因此,安倍的立法新提議有著非常深遠的歷史意義,是非常適合人類發展的法律法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