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南越王:陪葬玉器為何殘、斷、碎

西漢南越王墓是嶺南地區迄今發現規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保存完好的一座漢代彩繪壁畫石室墓,出土文物多達1000多件(套),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價值,是廣州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被評為中國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該墓隨葬有大量珍寶、生活用器和15個殉人,充分反映了當時“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很多器物是墓主生前的實用器和珍愛之物。甚至有些器物,在當時就業已破裂,卻依然被珍視,經重新修補加工後繼續使用,並隨墓主人一起入藏相伴千年,可見古人對於玉,甚至是殘、斷、碎玉器的珍惜。

堂堂南越王:陪葬玉器為何殘、斷、碎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之玉盒

玉盒通高7.7釐米,直徑9.8釐米。由青玉雕成,玉質溫潤,內外打磨光潔,雕琢精細,堪稱漢玉之精品。其蓋子與盒身有子母口相扣合,盒身如一圓碗,從上到下依次裝飾有三週紋飾。蓋內也有線刻的雙鳳紋裝飾。盒蓋一側原已破裂,沿著裂縫鑽有對稱的兩組小孔,還在盒蓋內側刻有凹槽,應是以絲、麻類線繩把破片連綴起來,線頭可掩藏在盒蓋裡面的凹槽內而不外露。

堂堂南越王:陪葬玉器為何殘、斷、碎

玉盒蓋外側沿著裂縫鑽有對稱的兩組小孔

堂堂南越王:陪葬玉器為何殘、斷、碎

玉盒蓋內側盒蓋內側刻有凹槽

據報告稱 :“經仔細檢視,破口的毛邊幾乎已呈平滑狀,表明器蓋破裂後已使用一段較長時間。”這表明玉盒是墓主長期珍愛之物。

堂堂南越王:陪葬玉器為何殘、斷、碎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金鉤扣龍形玉佩

虎頭金鉤扣龍形玉佩出土於南越王墓玉衣頭罩的右側位置。龍形玉佩長11.5釐米,金鉤長5.9釐米,整體通長14.4釐米。由一條青玉雕刻的龍和一個金質的虎頭帶鉤組合而成,形成一幅龍虎爭鬥的生動圖景。玉龍長體彎曲成S形,張口銜鰭,尾巴回捲,下半部分折斷,斷口兩邊各鑽有3個小圓孔,應以線繩連綴。

堂堂南越王:陪葬玉器為何殘、斷、碎

龍形玉佩斷口兩邊各鑽有3個小圓孔

金鉤扣是鑄成的,器表打磨光潔,鉤尾和鉤首均作虎頭形。鉤尾的虎頭雙眉上揚,額頂鑿出一個陰文“王”字。虎口形成的套銎,出土時正好套在玉龍的折斷處。鉤腹有一圓鈕。顯然是龍形玉佩下半斷裂後,特意製作了一虎頭金鉤與之相配,使玉佩改變功能成為帶鉤。帶鉤發展到春秋戰國時達到鼎盛,漢代則有“滿堂之坐,視鉤各異”的用鉤盛況。墓中出土的5件玉帶鉤均為墓主所有。這件玉器因其斷裂,龍、虎這兩種神靈動物才有機會得以巧妙地用不同材料組合形成一件器物,掩飾修補痕跡於無形,反映了工匠富有創意的構思。整體氣韻生動,雕琢精細,是漢代玉帶鉤中的經典之作,彰顯了主人尊貴特殊的身份。

堂堂南越王:陪葬玉器為何殘、斷、碎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鳳紋牌形玉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