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獎勵很易盜走孩子的樂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是最有意識、最有動機的動物,人的行為同樣有動機,人的行為動機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當人對活動本身有興趣,對活動挑戰力感興趣時,這種內部動機帶來的愉悅感更長久;為了某些外在結果從事某些活動,被稱為外部動力,這種外界的物質獎勵過多、過頻繁的話,內部動力產生的愉悅感會減弱。

別用分數、名次給孩子排隊


物質獎勵很易盜走孩子的樂趣

一、經常接受物質獎勵的孩子,更加功利。親子教育惑與獲

很多家長習慣用物質獎勵督促孩子的學習,並對孩子進行行為矯正,讓孩子漸漸養成乖乖聽話的一種手段,投其所好的物質獎勵能讓孩子順從,並在初期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隨著難度的加大,孩子的‘胃口’也會越來越大,以前的獎勵舉措很難讓孩子心悅誠服,只會讓孩子提出不斷‘升級版’的物質要求。孩子不喜歡該科老師,延伸到不喜歡該科目,該怎麼辦

物質獎勵很易盜走孩子的樂趣

二、精神獎勵取代物質獎勵,效果更佳。兒子,對不起,你沒有善於傾聽的母親

當父母用外部獎勵對待孩子的行為習慣時,等於將孩子行為與物質獎勵聯繫起來,從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喜好和願望,那麼孩子的自覺性就會下降,並逐漸對活動失去興趣,假若物質獎勵一旦得不到滿足,孩子行為會出現消退或停止該行為。真正好的獎勵措施:對孩子進行精神獎勵取代或弱化物質獎勵,讓孩子從成長面和精神面得到滿足,活動才能持久且高效。讀《你的堅持終將美好》感悟


物質獎勵很易盜走孩子的樂趣

曾看到一則故事:一位老者院中經常被淘氣孩子丟石子,老者很苦惱多次勸誡頑皮孩子但無效,老者想個辦法:孩子丟石子第一天給一百美分,第二天給五十美分,第三天給十美分,第四天什麼也不給,等第五天頑皮的孩子再也不朝他院中丟石子了。扔石子本是孩子玩樂的興趣,因為老者的獎勵減弱,孩子的行為和樂趣也逐漸削減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明白:孩子的行為本是樂趣,與物質掛鉤會削減興趣。所以別對孩子進行物質獎勵,最有效的手段是精神獎勵,讓孩子從行為中得到足夠的滿足和愉悅,孩子這種行為就得到正強化。

物質獎勵很易盜走孩子的樂趣

三、理智獎勵的原則。

孩子的學習過程實質上是社會化的過程,孩子與大人一樣想得到肯定、尊敬和重視,這些感覺能讓孩子有成就感和滿足感,對孩子進行精神獎勵是對孩子真正的成長和陪伴,孩子能從精神獎勵中得到長久成長。但生活中,若缺少適量的物質獎勵,似乎很單調,家長和老師可適當對孩子進行少量的物質獎勵,獎勵時需要遵循以下原則:(一)不要亂承諾,承諾的都要兌現。父母和老師可以理性地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在滿足的過程中儘量延遲滿足,讓‘小滿足’變成‘大滿足’,若不能滿足時需耐心說明原因。(二)選擇對孩子有益的物質獎品。有些孩子告訴我,我媽說我若考進全級前十給我買手機,若考進班級前二十,請我吃大餐。這樣的獎勵只會培養功利性的孩子,給孩子選擇物質時切忌選擇奢侈品和玩樂品,可選擇書籍、籃球或足球。

物質獎勵很易盜走孩子的樂趣

物質獎勵很容易盜走孩子的樂趣,缺少樂趣的孩子沒有了內部動力,樂趣會削減或消失,當孩子表演優良時,不如給孩子點個贊,用中肯且具體言語對孩子加以讚賞,給孩子充分的信心和鼓勵。家長要及時與孩子協商獎勵的措施和延遲滿足的好處,當孩子物質獎勵得以‘延遲’時,家長可用帶孩子去動物園或通過旅遊的方式獎勵孩子,讓孩子的性情在延遲滿足中得以沉澱,並在遊樂中長見識,從而有物質獎勵轉變成精神獎勵,讓孩子體會到進步的喜悅,他會加倍付諸行動,做個有行動力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