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變與核裂變的區別,為什麼兩種反應會釋放如此大的能量?

核裂變

由重原子核,也就是質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在元素週期表上排到最後幾位的元素,比如鈾(yóu)、釷(tǔ)和鈈(bù)等,在中子的衝擊下,分裂成多個質量較小的原子的反應,並且這個過程伴隨著巨大能量的釋放,這種反應成為核裂變反應。有可控和不可控之分,比如核電站裡的核反應堆就是可控,廣島上爆炸的原子彈就是不可控。核裂變是一種鏈式反應,當用中子去衝擊鈾-235原子後,鈾-235原子會分裂成2到4箇中子,由於分裂就伴隨著能量釋放,所以分裂出的中子伴隨著這些能量繼續轟擊其他鈾-235原子,從而形成鏈式反應。再發電站的核反應堆中,利用中子棒以及慢化劑來降低中子的速度,從而實現可控的核裂變反應。


核聚變與核裂變的區別,為什麼兩種反應會釋放如此大的能量?


核聚變

由較小質量的原子,比如氘,在高溫高壓下,其核外電子拜託原子核的束縛,從而使得兩個原子核能夠碰撞在一起,發生相互聚合作用,生成質量更大的原子核(如氦)。因為中子不帶電,所以也能在這個碰撞過程中脫離出來,電子和中子的釋放會伴隨著巨大能量的釋放。現在人類已經實現不可控核聚變,比如氫彈爆炸,但是可控核聚變還正在努力研究中。

核聚變與核裂變的區別,為什麼兩種反應會釋放如此大的能量?

核裂變與核聚變為什麼會產生能量?

這個也許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了。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中,E代表能量,m代表質量,c代表光速是一個固定值。這個方程描述質量與能量之間的關係,簡單的可以從這個方程中看出,即便是質量再小的物質(比如原子核)也能釋放巨大的能量,因為光速是一個很大的係數。

不管是核裂變還是核聚變,兩種反應過程中原子核都虧損了質量,這個虧損的質量乘以光速平方就是所釋放的能量。質子和中子以及它們的反物質統稱為核子,是構成原子核的粒子,這些核子之間能夠結合在一起是因為核子之間存在一種強力,這種力比電磁力更強。隨著核子數的增加,核子之間的結合能力也有所變化,這也成為不同元素的穩定性不同的原因。

核聚變與核裂變的區別,為什麼兩種反應會釋放如此大的能量?


上圖中可以看到鐵元素的結合力最大,也是最穩定的元素,這也是超新星爆發的根源。在鐵前面的元素稱為輕核,後面的為重核。若干個輕核子(重質量M)聚變成為更重的原子核(質量為m),而M>m,質量虧損造成能量釋放。反過來裂變就需要吸收這麼多能量,就很難實現,所以輕核子很難發生裂變。同樣的道理,重核子發生裂變也會有質量虧損,伴隨能量的釋放,反過來,重核子聚變就需要吸收巨大能量,所以重核子只存在理論上的聚變。

實驗研究表明,核聚變的質量虧損要大於核裂變,所以核聚變所釋放的能量更大,而且核聚變所使用的原料沒有放射性,安全,所以未來核聚變將是一種重要的新能源。

核聚變與核裂變的區別,為什麼兩種反應會釋放如此大的能量?


像太陽這樣的恆星,爆發出能量都是核聚變反應,大家知道,一般恆星的質量和體積都非常巨大,在恆星內部,不斷的發生核聚變,最後停留在鐵元素這裡,因為鐵元素不會發生核聚變以及核裂變,而核聚變產生的重元素會沉積在恆星內部,並導致恆星引力坍縮,隨後物質急劇往內部沉積,導致剩餘的輕核子短時間內集中聚變,從而引爆恆星(超新星爆發),最終走向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