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創佳績!中國“人造太陽”獲重大突破:1億度能運行近10秒

據央視報道,近日,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製的中國大科學裝置東方超環,其等離子體中心電力溫度首次實現了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資料顯示,東方超環是我國第四代核聚變實驗裝置,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非圓截面全超導託卡馬克裝置。

再創佳績!中國“人造太陽”獲重大突破:1億度能運行近10秒

不過要明確的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除了自主研發的東方超環項目,中國在核聚變領域上同時也廣泛開展國際合作。早在2003年,中國就加入了ITER計劃,並承擔其中10%的研發製造任務。資料顯示,該計劃是由美國、蘇聯、歐洲共同體等七國於1988年啟動。13年後,中國承擔生產和設計的首個超大部件,脈衝高壓變電站首臺主變壓器,如約交付。 同年,中核集團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研發製造的國際熱核聚變核心部件,在國際上率先通過權威機構認證。

再創佳績!中國“人造太陽”獲重大突破:1億度能運行近10秒

不過,中國在該項目國內國際兩開花的背後,是凝聚無數科學家長期默默無聞的奉獻。一方面,相較於發達國家對此項目的研究,中國屬於長期追趕的模式。1974年,美國聚變裝置就已經實現第一次激光點火了,而目前主導聚變研究的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甚至還沒有成立。而另一方面,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中國自主設計製造的HT-6等一系列聚變裝置,技術參數長期落後世界先進水平。直到九十年代中旬,利用前蘇聯T7裝置改裝的HT-7裝置才勉強達到國際水平。然而,侷限於內的製造業水平,很多部件無法國產,據參與此項目的李建剛院士透露,出現問題,甚至需要花費大量精力,不遠萬里請俄羅斯專家來檢修。

再創佳績!中國“人造太陽”獲重大突破:1億度能運行近10秒

從一窮二白到不斷刷新國際記錄,從依賴他人到獨立自主,在短短40多年裡,中國從奮起直追變成了部分領先。目前,美國的託卡馬克已處於基本停擺或者正在停擺, 而在歐洲,除中國參與的ITER計劃,歐洲其它聚變項目大多也是經費不足,日本韓國雖不容小覷,但與中國各有優勢。如果中國保持目前態勢,領先是遲早的事情。

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來源網絡,全部轉載,內容未經核實,如有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