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府的“血泪史”

你好,这是“约茶记”第150篇原创文章,我是茶小约。

本文导读:之前我们在《改土归流和古六大茶山的故事》中了解到,普洱府的成立是伴随着流血与牺牲的,这些矛盾在普洱府成立之后依旧存在,那么六大茶山和普洱茶是怎么从动乱中走向安定,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普洱府刚成立时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

普洱府的“血泪史”

本文思维导图,欢迎保存

普洱府成立之初,官民矛盾日益突出:

本来车里宣慰司原住居民各民族间关系和睦,傣族一直是统治核心的。改土归流将车里宣慰司下12个版纳,

有一半被划分到普洱府,结果未任命任何一个原车里宣慰司官员任职。这对车里宣慰司当地的旧势力是一种打压,也会引起他们的不满。

在管理上,普洱府又采用强硬的手段,导致了普洱府乱象丛生,最终引发各种官民矛盾。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最终的反抗就是:刀兴国被逼起义。

普洱府的“血泪史”

第一任土千户刀兴国被逼起义:

刀兴国是普洱府的第一任土千户,刀兴国是傣族头人,在改土归流中协助清政府平乱有功,被任命为普洱府第一任土千户。

刀兴国了解茶山民情,体恤当地民众,不愿过多盘剥和压榨当地夷民。然而,刀兴国的上级领导(管理他的流官),不顾刀兴国的建议,强征暴敛,终于矛盾越来越大。

具体过程是:普洱府总兵李天鹰带兵进茶山强征军粮、军饷,搜刮一通。李天鹰走后,普洱府知府佟世荫又来征收税粮。

刀兴国反复说明民穷力竭,不可再征,却被佟世荫所拒绝和辱骂。刀兴国一怒之下,开始起义。

普洱府的“血泪史”

六大茶山的愤怒:

刀兴国起义是六大茶山愤怒的爆发。这次起义犹如导火索,点燃了六大茶山少数民族长久以来心中积蓄的不满。

刀兴国起义后,六大茶山思茅、普洱府、镇沅、元江、他郎、哀牢山、无量山等区域的少数民族开始响应,仅数天起义军就达上万人。

攸乐人,开始围攻流官政权攸乐同知,烧攸乐城。橄榄坝的李阿,也很快攻下思茅城、普洱府。

新任云贵总督高其倬派重兵镇压起义。打仗两年多,夷民死了上万,清军也亡了数千。高其倬也怒不可恕,严惩几个普洱府为非作歹的流官,将普洱府知府投进大牢。

第三任云贵总督尹继善改革普洱府:

尹继善看到了思茅茶叶总店的弊端,下令撤销总店。推进制定云南茶法,打算用法律的形式来管理云南茶叶。

尹继善将攸乐同知撤至思茅,改成思茅同知。把六大茶山的治安防卫、茶业税赋等交由倚邦土千总和易武土把总负责,该方法一直用到清末。

雍正十三年(1735年)滇南少数民族起义完全平息,同年云南茶法正式公布。

普洱府的“血泪史”

普洱府的调整:

普洱府经过调整改成下辖三厅一县一司,思茅厅(六大茶山归其中)、威远厅、宁洱县、车里宣慰司(此时车里宣慰司仅指澜沧江以西的6个版纳)。车里宣慰司这6个版纳,没有进行改土归流,普洱府对其采取笼络、牵制的管理办法。

倚邦土千总曹当斋“正式管理地方”,成为六大茶山最高长官,及第一任贡茶采办官。就此曹氏家族登上历史舞台,管理六大茶山将近200年。这200年也是普洱茶发展黄金期,是六大茶山最辉煌的时期。

关于曹氏家族对六大茶山以及普洱茶的重要贡献,下期专门讲解。

本文系“约茶记”整理文章,作者:茶小约,资料来源詹英佩《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图片来源网络【更多知识和故事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