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府的“血淚史”

你好,這是“約茶記”第150篇原創文章,我是茶小約。

本文導讀:之前我們在《改土歸流和古六大茶山的故事》中瞭解到,普洱府的成立是伴隨著流血與犧牲的,這些矛盾在普洱府成立之後依舊存在,那麼六大茶山和普洱茶是怎麼從動亂中走向安定,並逐步發展起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普洱府剛成立時那段動盪不安的歲月。

普洱府的“血淚史”

本文思維導圖,歡迎保存

普洱府成立之初,官民矛盾日益突出:

本來車裡宣慰司原住居民各民族間關係和睦,傣族一直是統治核心的。改土歸流將車裡宣慰司下12個版納,

有一半被劃分到普洱府,結果未任命任何一個原車裡宣慰司官員任職。這對車裡宣慰司當地的舊勢力是一種打壓,也會引起他們的不滿。

在管理上,普洱府又採用強硬的手段,導致了普洱府亂象叢生,最終引發各種官民矛盾。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最終的反抗就是:刀興國被逼起義。

普洱府的“血淚史”

第一任土千戶刀興國被逼起義:

刀興國是普洱府的第一任土千戶,刀興國是傣族頭人,在改土歸流中協助清政府平亂有功,被任命為普洱府第一任土千戶。

刀興國瞭解茶山民情,體恤當地民眾,不願過多盤剝和壓榨當地夷民。然而,刀興國的上級領導(管理他的流官),不顧刀興國的建議,強徵暴斂,終於矛盾越來越大。

具體過程是:普洱府總兵李天鷹帶兵進茶山強徵軍糧、軍餉,搜刮一通。李天鷹走後,普洱府知府佟世蔭又來徵收稅糧。

刀興國反覆說明民窮力竭,不可再徵,卻被佟世蔭所拒絕和辱罵。刀興國一怒之下,開始起義。

普洱府的“血淚史”

六大茶山的憤怒:

刀興國起義是六大茶山憤怒的爆發。這次起義猶如導火索,點燃了六大茶山少數民族長久以來心中積蓄的不滿。

刀興國起義後,六大茶山思茅、普洱府、鎮沅、元江、他郎、哀牢山、無量山等區域的少數民族開始響應,僅數天起義軍就達上萬人。

攸樂人,開始圍攻流官政權攸樂同知,燒攸樂城。橄欖壩的李阿,也很快攻下思茅城、普洱府。

新任雲貴總督高其倬派重兵鎮壓起義。打仗兩年多,夷民死了上萬,清軍也亡了數千。高其倬也怒不可恕,嚴懲幾個普洱府為非作歹的流官,將普洱府知府投進大牢。

第三任雲貴總督尹繼善改革普洱府:

尹繼善看到了思茅茶葉總店的弊端,下令撤銷總店。推進制定雲南茶法,打算用法律的形式來管理雲南茶葉。

尹繼善將攸樂同知撤至思茅,改成思茅同知。把六大茶山的治安防衛、茶業稅賦等交由倚邦土千總和易武土把總負責,該方法一直用到清末。

雍正十三年(1735年)滇南少數民族起義完全平息,同年雲南茶法正式公佈。

普洱府的“血淚史”

普洱府的調整:

普洱府經過調整改成下轄三廳一縣一司,思茅廳(六大茶山歸其中)、威遠廳、寧洱縣、車裡宣慰司(此時車裡宣慰司僅指瀾滄江以西的6個版納)。車裡宣慰司這6個版納,沒有進行改土歸流,普洱府對其採取籠絡、牽制的管理辦法。

倚邦土千總曹當齋“正式管理地方”,成為六大茶山最高長官,及第一任貢茶採辦官。就此曹氏家族登上歷史舞臺,管理六大茶山將近200年。這200年也是普洱茶發展黃金期,是六大茶山最輝煌的時期。

關於曹氏家族對六大茶山以及普洱茶的重要貢獻,下期專門講解。

本文系“約茶記”整理文章,作者:茶小約,資料來源詹英佩《中國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圖片來源網絡【更多知識和故事持續更新,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