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裡的六月,我的"趣蓮“往事

小時候,六月有兩個節日,“端午”和“忙罷”。

兒時的端午節是不放假的,那個時節三秦大地金黃一片,大人孩子都忙著搶收麥子,端午前夕母親會帶我去山上的舅舅家給外婆家送油糕粽子綠豆糕,賢惠的外婆給我們做了漂亮的香包,夏天的風吹過舅舅家門口的小山頭,端午的味道香香甜甜。

時光裡的六月,我的

然而,“忙罷”才是我這個鄉村少年內心最不可割捨的帶有時光印記的節日。

那時六月要放“忙假”。每年六七月份北方的麥子成熟了,九十年代那會很多地方還沒有機械化收割“麥客”也沒流行起來,為了保證糧食顆粒歸倉,農村學校的老師和孩子們都要集體放“忙假”回家收割麥子,大約放一週左右,還會佈置作業-撿麥子。放假對孩子們來說自然是無比開心的。

收麥子的程序是是複雜的,提前磨好鐮刀,規劃好先收哪片地後收哪片地,我的任務總是在家燒水做飯,送茶送飯,母親說我是左撇子用不了鐮刀,至今我一直沒明白左撇子的父親是如何收麥的,割麥打捆裝上架子車,麥子裝的高了用繩子捆一圈,最後再讓我爬上去壓住,以免麥捆滑落,趴在又高又軟的麥垛上面,車子像搖搖車一樣晃晃蕩蕩的,刺激又好玩。

時光裡的六月,我的

地裡的麥子被收割完後,母親會安排我和哥哥去地裡撿麥子,把那些遺留的麥穗撿回家,鐮刀割過的麥地麥茬還很高,穿著母親做的布鞋往往都要被扎,腳面腳背扎的起皮有點生疼,我和哥哥往往象徵性的撿一下就跑回家了,母親也不會責備。

時光裡的六月,我的

把麥子割回家僅僅是整個收麥季活動的第一環,把麥子拉到提前打好的麥場裡晾曬,晾乾之後,在用碌碡碾,碾到麥粒脫落然後用大鐵叉把麥梘全部挑起在旁邊垛起一個金黃柔軟圓滾滾的可愛麥垛,那可是孩子們玩耍的天堂,古樸的跳跳床。

時光裡的六月,我的

然後大人們就把脫粒的麥子和麥皮全部收集在一起堆成一個小谷堆,等到起風的時候開始“揚場”,風吹走麥皮留下金黃的麥粒,麥皮在風中像黃色的小花打轉飄灑然後輕盈落地,孩子們看見麥粒堆起來了,一腳就跳進去,把身體和四肢全部埋進去只露出一顆腦袋,嘴巴張著大笑開心的像個傻子,大人們看見麥粒飽滿收成不錯汗水和喜悅全部在臉上的褶皺裡漾開一朵花兒來。

時光裡的六月,我的

時光裡的六月,我的

麥收時節最怕下雨,那全部露天敞放的麥子麥粒可是一家人全年的口糧經不得半點閃失,一旦聽見打雷落雨點,全村人集體快跑趕緊急速拿大棚布把麥子收攏蓋得嚴嚴實實,真的是如打仗一般,一旦淋了雨,那就會潮溼發黴,飯都吃不上的。

麥收完畢後,緊挨著各村就陸續開始過“忙罷“了。每個村忙罷的日子都不一樣這樣便於大家走親訪友,“忙罷會”是對辛苦勞作的犒賞,親戚朋友聚在一起慶祝美好生活,總結勞動成果,計劃秋種適宜,品美食,嘮家常,所謂勞逸結合,就是讓辛苦的人們在節日裡感受到知足和快樂。

“忙罷”一般都吃些什麼呢?按照老家的傳統,忙罷前嫁出去的女兒要烙15個油塔饃送給孃家親人,舅舅給侄子侄女要送“屈原饃”(也叫趣蓮饃),也就是各種樣式的花饃。舊時候,鄉里窮,天天玉米糝子、玉米麵饃,平時吃個油塔饃只是奢想。屈原饃也叫子福饃,意思是希望外孫,外甥享福,健康幸福,無災無難。

時光裡的六月,我的

油塔饃

時光裡的六月,我的

屈原饃(趣蓮饃)

而今,隨著大批年輕一代進城工作生活,這一古老的習俗逐漸被淡化,但是在鄉間,大多數人還保留著過“忙罷”的傳統,只不過日子好了,“屈原饃”是送不出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高級“洋貨”。

等到真正“忙罷”那天,村口各種賣油糕油餅豬頭肉牙籤肉等的小攤販沒到天明就擺開一排了,大家去採買後就在家裡準備各色好吃的招待親戚,再用新麥子換幾個大西瓜抱回家放到新打的滲涼的井水裡冰著,早飯做傳統的農家鹼水臊子面,下午吃白麵饃饃涼菜熱菜做上七八個,幸福不外乎就是這麼回事了嘛!

時光裡的六月,我的

在外漂泊的年份裡很久不曾過“忙罷”,孩子出生以後,每年六月忙罷前,母親還是會問我,忙罷給孩子買點什麼好呢,那根植於母親記憶裡的節日,早比而今的端午更令她欣喜。因為“忙罷”才是真正屬於勞作人的節日,它有汗水的浸潤,拼搏的力量,收穫的喜悅,是活生生的帶著生活氣息的節日,讓人不忘辛勤耕耘去換取美好生活。

時光裡的六月,我的

今年忙罷前母親又問我“忙罷”給孩子還送“趣蓮”嗎?我說來呀,別忘了帶上“趣蓮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