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虐女者曲某亭:你“虐待”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整個社會的未來

01

4月28日,一起虐待兒童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致虐女者曲某亭:你“虐待”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整個社會的未來

據網友爆料,黑龍江佳木斯建三江創業農場的一名4歲女童疑被其親生父親和繼母虐待,身上受傷嚴重被送醫。後經警方介入調查,確認該女童是被繼母曲某亭毆打致顱內出血。目前女童已接受開顱手術,尚未醒過來,仍在ICU病房觀察。

網友發佈的照片顯示,女童身上有多處疑似菸頭燙傷,臉上和嘴唇內側也有多處傷口。

致虐女者曲某亭:你“虐待”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整個社會的未來

這其實不是小女孩第一次被打入院。知情人士稱,此前的4月8日、4月13日女孩都曾因被打受傷而住院,“小孩13號因骨折住院,22號出院,23早上7點多又被打,又送回醫院。”

看到這個消息,真是氣憤到渾身發抖!

作為繼母,你可以不愛繼女,但利用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優勢來這樣傷害一個小女孩,就是天大的不對!


02

事情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後,很多人質問,孩子的父親呢?

孩子父親自述“外出幹活時,孩子被繼母帶走遭虐打,自己並未參與打孩子的事。”但鄰居對此說法卻存疑,“孩子父親是否認的,說孩子有自虐傾向,傷是孩子自己弄的。但打孩子不是一次兩次了,他肯定是知道的。”

目前孩子父親是否有參與虐待孩子尚在調查中。但無論是否知情,作為孩子的生父和監護人,他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事實上,不論是繼父繼母,還是親生父母,家庭兒童虐待案在我國並不鮮見。

● 2019年8月,福建惠安一5歲男童遭後媽毆打,被送醫院時已無生命特徵。據孩子生母的描述,之前她看兒子被拒,每次看過後孩子都會捱打——她曾多次發現兒子雙肩、大腿等多部位出現傷痕。

致虐女者曲某亭:你“虐待”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整個社會的未來

● 2018年12月,網上曝光了深圳8歲女孩遭親生父母虐打的視頻。視頻顯示,這名女孩在家中吃飯、做作業等過程中多次遭到父母親瘋狂毆打虐待,包括抽耳光、拿掃帚抽打、拉拽頭髮,甚至用腳蹬踏,手段很是殘忍。

致虐女者曲某亭:你“虐待”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整個社會的未來

致虐女者曲某亭:你“虐待”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整個社會的未來

● 根據2019年1月某媒體的報道: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以“虐待+兒童”為關鍵詞搜索相關刑事案件,篩選出13起父母為被告人的虐童案,其中3起案件的受害兒童重傷,7起案件中的受害兒童被毆打或虐待致死。

這還只是由司法機關介入並做出了裁判的相關案例信息。可想而知,這背後還有多少因情節其相對較輕、或被看做“家務事”而未被處理並得以曝光的兒童虐待事件。


03-

根據相關事件報道,由繼父母或是親生父母對孩子施虐的事件普遍發生在家庭內部。而家長施虐的動機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 管教孩子。很多虐童父母都表示,對孩子的打罵行為是為了教育孩子。比如,2017年12月北京市三中院作出的《張佔霞故意傷害、虐待一審刑事判決書》中,被告人張佔霞稱,“我和我丈夫打娃是因為娃有很多壞習慣,如愛偷吃東西、愛說謊話”“就是想把他教育好”“後來經常打習慣了,我有時心情不好就打孩子解氣”。

◆ 將孩子作為發洩不滿的工具。這類父母往往受教育程度較低,且面臨較大的生活或情感壓力。比如因生活窘迫而無處發洩,或是夫妻關係不睦將氣往孩子身上撒等。

● 精神疾病或性格缺陷。這類父母對孩子的虐待更難以控制。

致虐女者曲某亭:你“虐待”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整個社會的未來


04

看起來,虐待兒童不過是“打罵”而已。但其實,對孩子的傷害卻遠不止生理上的。隱藏在精神層面的心理傷害,更難以恢復,且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並波及到更多的人。

▶ 虐待會使兒童的認知發展受阻。

○ 已有足夠的證據表明,虐待與兒童詞彙和造句方面的語言發展遲滯有關;

○ 還有一些研究發現,受虐兒童在閱讀、數學等標準化測驗中的得分都顯著低於正常兒童;

○ 國外學者根據社會信息加工理論發現,遭受過身體虐待經歷的兒童在面對曖昧、不明確信息時,更有可能一樓相關的社會性線索,而對各種人際關係的對象做敵意歸因。

致虐女者曲某亭:你“虐待”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整個社會的未來

▶ 虐待會增加兒童成年後罹患焦慮、抑鬱等精神障礙的風險。

這主要是因為,從神經生理的角度講,兒童期的受虐待經歷,作為不良應激會使糖皮質激素受體基因表達下降,通過負反饋通路使 HPA軸(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的應激反應增強,刺激 HPA 軸的過分發育而導致其功能持續亢進並延續至成年。也就是說,虐待可能從結構和功能上影響了發育中的大腦。此外,HPA軸的過度活躍可能也與自殺行為的發生有關。

同時,虐待還會增加兒童在成年後產生社交障礙和社會退縮等心理問題的概率,並進而對其婚姻、育兒、交友、就業等造成負面影響。

致虐女者曲某亭:你“虐待”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整個社會的未來

▶ 有受虐經歷的兒童更易出現暴力行為。

兒童教育研究曾調查惡性刑事案件的犯罪分子背景,發現幾乎所有犯罪分子在童年都受到極端嚴厲的家庭教育,幾乎所有極端殘忍者,背後都有一個肉體或精神嚴重受虐的童年。

這主要是因為:

○ 大量研究發現,受虐待兒童存在多方面的情緒、心理等問題,自我防範意識和對抗意識容易走入極端。

○ 從人格發展的角度來看,長期嚴重的虐待可導致自我係統的損害,包括自我消極性、自我分裂以及自我不一致。

受虐待的兒童經歷著虐待帶來的羞辱、拒絕等不良影響,可能代償性地表現為高自尊,對自我價值和自我能力有較高的情感體驗,當這種情感體驗受到外界否認或挑戰時,則更容易出現暴力行為。

這種人格上的影響,有時還可能以更嚴重的精神障礙,如人格分裂等形式出現。電影《24個比利》的原型威廉·斯坦利·米利根(WilliamStanley Milligan)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致虐女者曲某亭:你“虐待”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整個社會的未來

▶ 兒童受虐待經歷可能使“虐待孩子”作為家族傳統而代代相傳。

研究發現,兒童受虐待經歷與父母受虐待經歷呈顯著的正相關。

這意味著,小時候遭受過兒童虐待的人,長大後也更易成為兒童虐待的施暴者。這是因為,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自主的模仿目標的行為,並加以學習和整合。對孩子而言,家庭是他們學習的最大場所,而父母就是其模仿的目標。因此,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會在很大概率上成為孩子成年後對待ta的子女的“模板”。


05

所以,那些虐待兒童的父母們,傷害的其實不僅僅是孩子的現在,還包括孩子的未來。被虐待行為所影響的,還有他們自己的子孫後代和整個社會。

因此,兒童在家庭中的受虐問題,值得我們每個人都予以關心。

▍ 1、呼籲建全兒童虐待相關法律法規

目前,我國法律體系中尚沒有獨立的虐待兒童罪的罪名。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均有禁止虐待兒童的規定,但對於什麼是虐待兒童,法律定性尚不清晰。

這也就使得很難追究大多數虐童者的法律責任。

致虐女者曲某亭:你“虐待”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整個社會的未來

▍ 2、改變教育孩子是“家事”的固有觀念

教育孩子,是“家事”沒錯。但以“虐待孩子”為實的“教育孩子”,則不應被視為“家事”。

如果發現身邊有披著“教育孩子”的皮而實施的虐待兒童的行為,我們應該主動積極向社區或公安機關舉報。

從事犯罪學研究五年多的廣東民警王江淮建議,進一步完善家庭內兒童虐待的發現機制可以嘗試在社區建立兒童檔案,以定期家訪等方式,使其在相對開放的環境下接受監督。同時,建立社區強制報告制度,發現兒童虐待需及時向司法機關報告。

致虐女者曲某亭:你“虐待”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整個社會的未來

▍ 3、社會聯動,建立受虐兒童後續救助系統

虐待對孩子的傷害,是身體和心理雙重的。身體上的傷害可以通過醫療系統予以解決,但心靈上的創傷,卻需要專業機構和時間才能撫平。

因此,只是懲治施虐父母,還是遠遠不夠的。建立針對受虐兒童的救助系統,同樣十分重要。主要包括:

○ 對受虐兒童的心理治療;
○ 對兒童監護者的教育和定期評估、監督;
○ 與學校、幼兒園聯合,在學生中開展防虐知識的宣傳。

致虐女者曲某亭:你“虐待”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整個社會的未來


寫在最後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發生在這個社會的一樁樁虐待兒童案,正是對這句話的絕佳註解。

目前被曝出的兒童虐待案,大多是因為受虐兒童的傷痕引起了周圍人或醫務人員的注意,進而做了報警處理。

除了身體虐待之外,父母或繼父母等主要撫養者對兒童的精神虐待,同樣值得我們關注。因為其對兒童造成的直接影響,和對社會造成的間接影響及隱患,與身體虐待是一致的。

精神虐待主要包括:冷漠、忽視、言語上的侮辱、對孩子的人身攻擊等等。

我一向認為,能有幸被孩子選中成為父母,是為人父母者的莫大榮幸。


透過養育孩子,我們也有機會得以“重生”和再一次的成長。

如果說,那些因為不懂科學教養而虐待孩子的父母是無知,那麼,將孩子作為洩憤工具而對其施虐的人渣,則是絕對的無恥了。

對於前者,尚可以通過對其進行教育並給予改過的機會;對於後者,則需要從法律到社會共同的“零容忍、重打擊、共協助”,才能真正有效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並在最大程度上撫平受虐兒童的傷痛。

孩子,是美好的存在。是生命不息、是未來和希望的象徵。

如果做不到好好愛孩子,那也請盡到為人父母最起碼的責任——供衣食、顧溫飽、不傷害。

願每個孩子,都能被這世界,溫柔以待。


[參考文獻]:

1、王劼.兒童期受虐待經歷對青少年成長的不良影響[J].科技信息.2008.19.181-182.

2、劉天牧.虐待認知在兒童虐待代際傳遞中的作用.2018.

3、章會.父母虐待孩子的心理原因[J].溫州人.2015.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