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這是從負1到0的一次偉大轉折

「事件」這是從負1到0的一次偉大轉折

《長征跑宣言》

有三個幽靈,盤桓在人類社會的上空有幾千年了,它們或成群結隊,或單槍匹馬,不斷滋擾人類團結在一起,阻礙人性進步到有智的層次,破壞人格成長為更有能量的樣子,它們分別是饑荒、瘟疫和戰爭。不屈的人類終究在奮戰中覺悟,從而通過相互團結獲得能量,通過相互學習獲得進步,通過共同努力俘獲了三個幽靈——這是全人類偉大的第一次……

一、 從-1到0

這偉大的第一次發生在21世紀初葉的當今時代,人類文明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縱觀人類社會的整個發展過程,就是一個從無知到有知,從有知到有智的過程,而三個幽靈一直滲透在這個歷史進程中,它們每一次爆發都是人類的一場浩劫,都意味著大規模毀滅和歷史進程的倒退;進而進入下一個很長週期的恢復,而每一輪爆發——毀滅——恢復的過程都伴隨技術的力量使得這一過程範圍更大、程度更深、影響更遠,而這一過程反過來又促進技術的發展——這在社會學中早已形成共識,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回望歷史,最近一次幽靈現身,就是20世紀初葉的兩次世界大戰,尤其是以世界反法西斯為主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本身就是矛盾對抗最激烈的形式,而回望人類戰爭,越往後規模越大,越慘烈。作為二戰最慘烈的前奏,無疑包含東方戰場的長征,正因為此,長征入選了人類從1000年到2000年間發生的100件大事當中。長征中慘烈的犧牲每天都在發生,而每時每刻都面臨生死考驗的紅軍戰士們最常做的是什麼?是長距離、高頻次、高強度的急行軍,而且突破身體極限之後還有更為艱鉅的戰鬥任務。正因為有無數次的長途奔襲,才保證了戰略思想的貫徹和避免了軍事上的被動,從而扭轉了不利局勢,進而引發一系列有利於正面力量的連鎖發展,最終將“戰爭”的幽靈更快收禁起來。

這一切的變化規律,早在歷史發生的現場,便被揭示出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句中國古代樸素的哲理觀,在世界偉人毛澤東的思想裡被賦予了更深刻更具象的內涵,他在領導了長征走向勝利的過程,既提出這句偉大的預言,更提出三條偉大的長征宣言——

“長征是宣言書”。既向世界,又向人類宣告,無產階級的覺醒是必然的,無產階級的鬥爭也將是最堅決的,因為宏觀看階級對立已經達到勢不兩立的爆發點,微觀看是人性中的善與惡的水火不容已經達到了普遍性與互斥性的臨界點。因此即使長征是被迫的、被動的、艱難的,但勝利也是充滿希望的,因為這是人類發展規律所在。

“長征是宣傳隊”。光有規律沒有行動等於0,所有的成功都是奮鬥出來的。長征的所到之地,正是喚醒了勞苦大眾的“共同體意識”, 使得星火得以彙集,人智得以點燃。因此即使長征的犧牲是巨大的、不斷的、慘烈的,但力量補充也是穩定的,因為這是人性升級的表現所在。

“長征是播種機”。這是最形象的比喻,743天的耕耘,25000裡的播種,大半個中國都種下了希望。一次偉大的長征,完成了既求生存又謀發展的雙重使命,這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正因為長征的征程是久遠的、宏大的、歷史性的,所以意義更是世界性的,因為這就是長征播下的全人類“共同體意識”的種子。

歷史的硝煙逐漸散盡,歷史的鏡頭又拉回到了現實。

歷經近百年的風雨陽光,長征播下的“種子”,在當代的中國得到了最好的印證。消滅剝削,換來了平等生活;消滅貧窮,逐漸實現共同富裕。抑制了人性中的惡,激發人性的善;關上一扇門,用大國責任鎖住毀滅的力量;打開一扇窗,用中國智慧弘揚和平的精神。這一切能量的源頭都始於長征,好比奔騰不息的長江源頭髮端於平靜的雪山之下一樣,看似平靜,卻蘊藏著盪滌一切的能量。長征看似被動,卻蘊藏著凝聚人心的偉大力量;中國有句古諺叫“人心齊 泰山移”,正是人心釋放出來的偉大合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首先征服了三大幽靈的正是人心,因為三大幽靈本質上都來自人心,是人性中缺少“共同體意識”以及人力是曾經重要的生產資料,使得人類個體一部分對待另一部分的方式往往是奴役式和革命式的,正所謂有壓迫就有反抗,因此便不斷爆發你死我活式的鬥爭循環。而隨著人類集體逐漸建立起“共同體意識”以及人智取代人力成為科技時代的生產資料,因此三大幽靈在科技升級、人性升維面前自然退隱。

其次這種偉大合力又極大促進了科技生產力的發展,進而促進了人性的發展,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共同發展是對人性最大的尊重,“共同體意識”也是人智階段最大的特徵。為什麼說“共同體意識”是長征時期,中國即向世界貢獻的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因為縱觀人類社會的古今中外,從來沒有哪個階段實現過這種人性上的平等以及平等所代表的“共同體意識”的覺醒。原始社會自不用說,人類最具代表意義的幾種人與人的關係中,奴隸主對奴隸而言是沒有平等的,帝王對臣民,主子對奴才,地主對農民,資本家對消費者,等等都是毫無平等而言的,因此每個時代再有輝煌的成就,難逃結構缺陷導致的危機。而在長征途中,無論內部的官兵關係,還是外部的軍民關係,甚至面對階級對立的敵我關係,代表正義力量與人格覺醒的中國紅軍都主張並踐行人格平等,這是創世紀的進步,是最有歷史意義的進步。領袖讓馬給傷員,官兵一起餓肚子,當官的帶頭勞動,婦女兒童齊上陣,不動群眾一針一線,老母送兒上戰場,優待俘虜等等,無不是平等關係的真實寫照。正因為平等原則下才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能形成整體合力,才能改天換地。

中國人是在新中國還未成立時,就發現了基於平等的“共同體意識”所蘊含的偉大力量,正是這種力量推動長征走向勝利,推動新中國走向誕生。當代的新中國正形成一個好生活的階層,這個階層由好生活的國民組成,他們通過誠實勞動獲得物質財富,他們熱愛生活,努力奮鬥;他們熱愛運動,內求外施。什麼是內求外施?內求是自我追求心靈成長,追求樸素生活,不屑於追求凌駕於他人之上的財富與權力;外施是有意識有能力體面地為別人創造好的可能性。當這一切成為越來越廣泛的共識之後,所有參與者也將共享這種“共同體意識”帶來的福利,整個具有“共同體意識”的人類也將結為一體,共創共享人類的有智階段。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曲折和反覆,但人類有機會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在今天是最接近這個美好目標的。

二、 人類命運共同體

長征跑,顧名思義是為紀念中國長征而創立的體育運動,是為繼承和傳承長征精神而創立的運動賽事,是為體現中國文化自信而創立的文化品牌,是為慶祝中國烈士紀念日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而創立的國家級主題活動。

長征跑深度挖掘長征對於中國,對於世界,對於人類的歷史價值和重大意義,高度提煉長征所蘊含的體育精神與文化精神,廣泛融合世界和平階段人類的普遍訴求,全面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得以造福全人類。

長征跑對標馬拉松,同時致敬馬拉松。

下面就體育精神、文化精神和賽事架構等三個方面對標式闡述長征跑的歷史使命。

(一) 體育精神

馬拉松運動起源於馬拉松史實,馬拉松事件發生在公元前490年,古代波斯人進攻雅典人,據傳雅典人勝利後派一名士兵回城報告喜訊,該士兵在連續奔跑42.195公里報告喜訊後犧牲。後於2300多年後的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之時,由顧拜旦公爵將馬拉松運動引入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自此開創了馬拉松運動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與發展。

長征跑運動起源於長征史實,長征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於1934年10月始在歷時743天,行程25000裡,在克服重重困難,付出慘重代價,贏得戰略轉折之後實現勝利的近代史實。長征跑顧名思義表現的是紅軍戰士的急行軍,即“百里負重夜跑”。由於時間與距離的不變性,任何時間和地點,人們都可以挑戰與體驗馬拉松全程距離的艱難,同樣人們也可以體驗長征途中的生死時速,用最簡單的挑戰一次長征跑來體驗長征的無比艱難。因此長跑42.195公里就是馬拉松,長征跑就是“百里負重夜跑”。

不同的是,在基礎的體育精神層面,馬拉松與長征跑“個人VS團隊”的側重點不同,馬拉松更注重個人,個人追求參賽次數及個人最好成績等指標;而長征跑側重團隊,每屆比賽只取一個團隊成績。這也符合馬拉松與長征跑的歷史基因不同的規律。

(二) 文化精神

在高級的文化精神層面,馬拉松與長征跑共同的特徵都是“使命大於生命”,區別在於程度和代價不同。

馬拉松是一個人在一天內奔跑了42.195公里,為完成一個報告喜訊的使命,最後結果是犧牲了。長征是數十萬人在743天裡行程25000裡,為完成一個解放和締造新中國的使命,最後結果是勝利了。使命大於生命在馬拉松的體現是,士兵為完成使命,不惜以犧牲個體生命為代價;在長征中的體現是,紅軍官兵包括支持紅軍的人民群眾,同樣是不惜犧牲個體生命,拋頭顱灑熱血,共同努力希望創造一個平等的新世界,而這個新世界就包含今天的新中國。因此今天的我們同樣應該肩負傳承長征精神的使命,推動中國的長征跑像馬拉松那樣走上世界的舞臺,藉助文化的力量推動全球化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

文化是一面大旗,文化是一眼源泉;文化召喚變革的力量,文化滋潤原生的能量。文化同樣需要迭代,文化同樣需要多樣化,長征跑與馬拉松實現迭代式互補,馬拉松與長征跑實現東西方互補,二者共同開發古今中外的人類共同的文化寶藏,共同引領人類在新的歷史階段所應有的精神認知。

(三) 賽事架構

長征跑以“國際長征跑挑戰賽”形式存在和運營,將作為中國烈士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主題活動,於每年9月30日晚8點-10月1日早6點舉辦。長征跑將由“國際長征跑賽事組委會”領導全球500座聯盟城市的城市分會,組織和籌辦每年一屆的“國際長征跑挑戰賽”,每年舉辦城市由“申辦—競選—授權”模式產生,參賽規模為每座聯盟城市選派一位選手參賽,共計500位挑戰者組成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挑戰和再現一次長征途中艱難而尋常的紅軍式急行軍,即“百里負重夜跑”。

長征跑的賽會制度不同於馬拉松賽事。長征跑舉辦時間固定,每年官方只選取申辦成功城市作為賽事舉辦地,不再授權其他同規格賽事。同時參賽規模每屆只控制挑戰者在500人,且賽事採取低碳環保方式進行,主要措施一是控制參賽規模,二是夜晚比賽,三是全程不設補給。

長征跑的參賽體驗不同於馬拉松賽事。馬拉松是42.195公里機械奔跑,而長征跑定位為長征場景體驗式參賽,全程50公里,賽前有出征授旗儀式,賽後有完賽授勳儀式,賽中由50位長征火炬手接力導賽,同時將採用現代聲光電技術模擬戰爭場景。挑戰者則共同對團隊成績負責,全程需挑戰者自帶補給,補給除飲食外,還包括一面參賽者所屬國國旗、一面紅軍軍旗、一本《長征》書籍、一本長征犧牲者名錄、一本挑戰者支持者簽名冊、一枚長征跑能量星勳章等。

長征跑的發展理念不同於馬拉松賽事。團隊建設方面,長征跑注重精英的選拔和培養,挑戰者將輸送到擇機成立的長征跑大學,給予定向培養,使得賽事可以持續發展。賽事發展方面,擇機將設立一支基金,除滿足賽事舉辦支出外,將定向用於支持有夢想的未成年人見識世界,實現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全民參與方面,通過培訓前期挑戰者成為運動教練,面向普通民眾推廣終身運動理念,並開發體驗版的“成人禮項目”,即“長征跑就是成人禮”。

三、 總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今時代便是燎原之勢日漸盛起之時。“長征是宣言書”,當今時代便是共識得以日漸達成之時;“長征是宣傳隊”,當今時代便是共情得以日漸燃起之時;“長征是播種機”,當今時代便是共力得以日漸萌發之時。正是在這樣一個偉大變革的時代,長征跑歷經從-1到0的考驗,穿越黑暗的歷史長河,在當今時代得以自然誕生,它沒有絲毫猶豫和停留,即刻奔向光明的人類明天。它所肩負的使命正是用文化的力量影響和感染人們,用長征精神去武裝和賦能勇敢的“真戰士”,去攜手共創“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