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16歲高中生從30層樓一躍而下!不要給孩子配手機了

7月18日上午,

在保定市蓮池區新一代C區小區內,

一名16歲少年從高樓墜落當場殞命,

而其生前疑因使用手機

與家長產生爭執。


痛心!16歲高中生從30層樓一躍而下!不要給孩子配手機了

圖為事發現場,男孩已經被蓋上藍色帆布 來源:保定軼事


網友稱,18日上午9時30分左右,自己準備從新一代c區的家中外出時,發現眾多業主在19號樓前聚集,多名民警也出現在現場並拉上警戒線,靠近詢問後得知,一名少年從高樓墜樓瞬間失去生命體徵。


據知情人透露,死者是一名16歲的男孩,保定某重點高中的學生,生前與父親因為手機使用問題曾發生口角,之後便從30樓的家中墜落,警方調查後初步排除了刑事案件的可能。

痛心!16歲高中生從30層樓一躍而下!不要給孩子配手機了

圖為事發現場,男孩的父親正蹲坐在其身旁,這幅畫面讓無數人痛心不已


痛心!16歲高中生從30層樓一躍而下!不要給孩子配手機了

杭州王姐讀高一的兒子

因為不讓玩手機說出

“不玩手機可以啊,我去死就好了!”


痛心!16歲高中生從30層樓一躍而下!不要給孩子配手機了


小毅(化名)是杭州某中學新高一學生,由於中考考得還不錯,小毅媽媽王姐就兌現了之前對孩子的獎勵承諾,暑假剛開始就送小毅一臺他想要的手機,並規定暑假每天只能玩一個小時。


剛拿到手機的幾天,小毅興奮得很,睜開眼睛就拿起手機,摸著手機睡覺,王姐想著孩子剛有手機比較新鮮,也就沒多說。


痛心!16歲高中生從30層樓一躍而下!不要給孩子配手機了


結果整個暑假因為手機,家裡變得雞飛狗跳,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按照王姐的說法,兒子自從有了手機以後,就成天不出門,本來規定一天只能玩一個小時,

事實上,小毅每天都不遵守時間,並且已經好幾次被發現半夜在被窩裡偷偷玩手機遊戲。


為此,王姐就斷了家裡無線網絡,沒收了小毅手機,意圖讓孩子認真寫暑假作業。結果,適得其反,小毅索性耍起了無賴,暑假作業也不寫了 ,也不出家門。


直到開學前幾天,王姐拉上愛人嘗試跟兒子小毅好好溝通下,“你看,你開學就是高一了,高中三年很重要,不努力是考不上好大學的....”


“煩不煩,有完沒完!”還沒等王姐說完,小毅就不耐煩地還嘴,小毅父親一看兒子這個態度,火氣就上來了,對著小毅一頓數落。


“不玩手機可以啊,我去死就好了!”王姐夫婦萬萬沒想到孩子說出輕生的話,很害怕小毅是不是中了手機癮失去“心智”

,第二天就拉著不情願的孩子去了浙大一院精神衛生科。

痛心!16歲高中生從30層樓一躍而下!不要給孩子配手機了

近年來,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

孩子很容易沉迷手機。


家長、老師一嚴加管教,

孩子就會產生過激反應,

因玩手機的問題而自殺,

全國各地時有發生。

痛心!16歲高中生從30層樓一躍而下!不要給孩子配手機了


遊戲、視頻、小說,手機裡各種五花八門的功能吸引著孩子的注意力,它像“毒品”一樣牢牢的控制著孩子。


很多時候,是家長沒時間陪伴,手機就成了“慰藉孩子的精神食糧”。


於是,手機成為了孩子的情感寄託和心理依靠,孩子更渴望用玩手機的方式來緩解長期的學習與精神壓力。


那些無意中交給孩子一部智能手機的家長,也或許真的意識不到手機遊戲對孩子的吸引力。他們想不到,玩手機會上癮,而一旦上癮,孩子就像注射了毒品。

後果就是:

戒不掉、強行阻止極易引發親子矛盾、離開後念念不忘、致命。


於是人們無比悲憤的說:


是手機,將花季凋零的孩子和絕望悲痛的父母陰陽兩隔!是手機網遊,讓逃學厭學的情緒和恐慌不安的氣息四處蔓延!是手機毀了我們的這一代和下一代!


可是,如果手機會發聲:想來也是會喊“冤”的吧。手機表示:不背這個“鍋”。


痛心!16歲高中生從30層樓一躍而下!不要給孩子配手機了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這麼經不住手機的誘惑?片刻都不願離開手機?


為了手機不惜冒險充電而摔下樓,為了手機不戀親情自殺,為何不珍惜自己寶貴的生命?


挫折教育匱乏導致的生命教育缺席,請給孩子一些放養。


開學了,我們如何做一個好家長?

—— 像“養豬”一樣養孩子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 陳志文


新學期即將開始,又一批孩子走進校園。有一位焦慮的家長找我:“我應該怎麼補救?做什麼準備”?她突然覺得自己和其他家長相比,做的準備太少,孩子什麼都沒有學。


顯然,她非常焦慮。


該準備什麼?細說起來,需要準備的很多,但對於當下的家長,可能首先需要準備的是正確的理念,正確的心態:做一個正常的家長,粗糙一些的家長,讓孩子經歷自己應該經歷的一切,首先是培養一個健康的孩子。


日前,我和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孔繁清聊天,無意間聊起了她的孩子,能感到她既驕傲,又愧疚。她的愛人是外交官,長期駐外,她也因為工作很忙顧不上管孩子,“我也不願意為孩子放棄自己的工作”,於是兩個孩子曾經一度寄養在外地親戚家。


有一次,還在上小學的孩子堅決要求回北京,央求媽媽說:“我們兩個能管好自己”。迫不得已,她請了一個保姆照顧孩子生活,對保姆的要求也只有一條:飯要衛生,吃了不拉肚子就好。對於孩子,要求也很簡單:誠實,不撒謊。


說到這些,她的眼眶裡含滿了淚水。


但她兩個孩子的成長卻是出乎意料得好。女兒學業優秀,進入國內某名校,後申請獎學金去美國讀書,進入美國高盛工作。兒子後來也出國留學,目前在中國最著名的網絡公司做技術工作。這些還不是關鍵,關鍵是孩子們很貼心,平時噓寒問暖自不必說,每到假期,女兒會給她與愛人安排好度假,羨煞朋友們。


她說,很多人總愛問她怎麼教育孩子,讓她很慚愧,甚至是內疚:“我覺得自己對孩子要求太低了,我對不起孩子們,都是靠他們自己的努力”


我說,你這是歪打正著,沒有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在孩子的教育上,做到了抓大放小,只抓根本與核心,讓孩子經歷他們所應該經歷的一切。


在這種教養方式與環境下,孩子會比同齡人更快地社會化,從小就開始面對最基本的生活學習需要,自己找能找到的資源、辦法、方式去解決面對。


這裡面有基本的生活問題與困難,也有自己的學習安排與挑戰,當然也包括了在校園裡遇到的與同學、老師之間的摩擦矛盾糾紛。他們往往會有更強大的內心,因為從小經歷了作為一個社會人必須經歷的一切。沒有父母的過度呵護,他們只能自己學會處理,承受。


而幸運的是,在這樣的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都是漸進式的,都是從很小的事情開始的,伴隨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加大,複雜,極少出現跨越年齡與心智的極端難題。這也是一個正常的人所應該經歷的成長過程。


關心孩子的生活、教育,當然是身為父母的基本職責,

但過度關心,有百害而無一利。在父母的過度呵護、幫助下,很多孩子失去了正常真實的成長環境,缺失了該有的歷練。


父母做了孩子生活中全方位的保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必然就差;父母給孩子千方百計擇校,安排了各種學習輔導班,請了很多名師,孩子就不必也不會安排自己的學習了;同樣,遇到與同學、老師的糾紛矛盾,父母親自出面解決,“不能讓孩子受委屈”,包打天下,孩子也就再次失去了鍛鍊與人協作,處理複雜人際關係的能力。


氾濫的關愛,也讓孩子習慣了,更不會珍惜愛與關愛。


更重要的是,在這一系列過度呵護中,孩子很容易導致兩個嚴重的問題。第一,缺失了最基本的承受壓力與受委屈的能力;第二,極端的自我、自私而渾然不知。一旦進入社會,或者父母難以“長臂管轄”的領域,孩子陡然面臨很多複雜問題與挑戰,往往難以承受,摔個大跟頭是小事,做出極端的事情也屬常見。


一位中學生竟然因為父母沒收手機而跳樓自殺。還有一個23歲的“孩子”,竟然因為找父親要錢沒給,就跳河自盡了。


遇到一點委屈,不順心,受到家長老師的批評,或是與同學發生衝突矛盾,動輒就離家出走、跳樓自殺的中小學生不是一個兩個了,這值得眾多家長反省,反思。

痛心!16歲高中生從30層樓一躍而下!不要給孩子配手機了


我想提醒的是,伴隨物質水平的提高,“非常6+1”的家庭結構,加上傳統文化的影響,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過度關注已經到了病態的程度,越來越神經質,卻渾然不覺。


日前,我和一個兒科醫生聊到兒科醫生欠缺的問題,他說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家長都太神經質了,甚至很“變態”,醫生壓力太大,於是大家紛紛轉行了。他舉例說,有一次值班,一個3歲的孩子感冒,包括保姆在內,全家大大小小來了6個人。他開了化驗單,需要給孩子驗血,孩子奶奶一伸胳膊說:“孩子太小,抽我的血,我也感冒了,病毒應該都是一樣的”。他好說歹說,家長最後才同意給孩子抽血驗血。


聽了這個荒誕的故事,很多父母可能都啞然失笑,但我們是否意識到,在孩子的教育上,在某些時候,某些方面我們也這般神經質過?比如面對分班的好壞,同學的“欺負”,老師的“批評”等等,很可能因為過度關心而放大了很多小事情。


河南某縣的一位家長,就因為老師在家長群公佈了孩子的作業情況,就認為孩子心理受到了傷害,“有自殘的可能”,要求老師上門道歉,否則就告到教體局,迫使老師不得不提出辭職。同樣,山東的一位家長則因為老師拍打了上課說話的孩子,認為孩子受到了心理傷害,不依不饒,報警、訴訟,使出各種手段,最後竟然導致老師被拘留。


我們可以想象得到,這種家長,這種關愛方式,必然弄巧成拙,很容易培養出一個又一個脆弱的孩子,一個又一個“熊孩子”,這不是與我們的期望背道而馳嗎?


如果你對孩子還有所期望,如果你希望孩子健康幸福,那麼,就做一個粗糙的家長,做一個正常的家長,像“養豬”一樣養孩子,他不一定會大富大貴,但他健康!


痛心!16歲高中生從30層樓一躍而下!不要給孩子配手機了

如果自律能力不強,從用手機,到玩手機,最後到沉迷於手機,這樣的過程經歷的時間很短,一旦沉迷,用在學習上有效時間總量勢必就會減少,同時責任感也在降低,對於高中來說,就是災難性的。

由於手機固有的聯絡功能,如果建立了一個圈子,或者進了一個圈子,例如,目前很多同學熱衷於“王者榮耀”,在集體遊戲中,時間很快被消耗,並且可能被這個圈子“黏住”,這時候,高考都要往後放。

家長把手機交給我們是方便聯繫,我們往往也打著這樣的藉口買手機,甚至有人還會附加一些功能——促進備考。

很多學生也相信自己會用於“正途”:找題、新聞、僅做聯繫......


但是,同學,你真的高估自己的自覺性了。


拖延的習慣,有著極強的普遍性,一個沉溺於手機的考生,才打開手機之前或者打開手機的瞬間,也許會默默的提醒自己,要有節制,可是當打開之後,往往都有“關鍵時刻”,可以再等等,再拖拖,結果...一節課就過去了。


手機問題的本質是自律


什麼樣的學生不愛玩手機?儘管校園手機管理問題是個難題,但是據觀察,依然發現有很多班級(主要是“好班”)的學生基本上能夠做到不帶、不玩手機,或者全班共用一個諾基亞非智能小手機,有緊急情況或者收快遞短信可以公用(為這樣做的學生和班主任點贊!)。


其實學校為了滿足學生和家長溝通的需要,在校園內設置了許多家校公共免費電話。可以說,如果想要禁止學生帶手機,是完全可以,也是完全有相應的保障措施的。沒有了手機的干擾,這些學生精神飽滿,行動力強,心無旁騖,動力十足。


而那些整天沉迷手機的是怎樣的學生呢?學生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尤其高中時間緊迫,作業多、任務重、壓力大,基本上沒有見過沉迷手機的孩子能保持優秀的成績和良好的精神狀態。可以肯定的是,學習上成就感較為缺失的孩子更傾向於從手機中尋求放鬆和快樂,因為他們的壓力更大。


但同時,越發沉迷手機,學習上虧欠的越多,他們越可能失去成長的自信,越發想把注意力投向手機。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甚至出現個別學生整節課、整天玩手機,晚上不睡覺玩手機,上課打瞌睡“一覺不醒”的極端狀態。因為他對自己都已經失去了希望。


這些沉溺手機的孩子都有一些共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