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這條鬧市古街早晚都會響起清脆的銅鈴聲,原來這是一份“小區定製”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詹程開 通訊員 胡晨霞 蔣成傑 張瑩瑩

“叮鈴鈴,叮鈴鈴……”每天早上和晚上的7點半,在河坊街89號小區裡,你都會準時聽到一陣清脆的銅鈴聲,這時往小區門口一望,準有一輛裝有四隻不同顏色垃圾桶的三輪車出現在眼前。

杭州這條鬧市古街早晚都會響起清脆的銅鈴聲,原來這是一份“小區定製”

鈴聲持續一會兒,就會看見小區居民們紛紛拎著垃圾袋下樓了。“這個鈴聲,就是我們小區倒垃圾的信號。”小區居民們笑著說。

古街、銅鈴與垃圾分類在這裡顯得特別和諧。

居民口中的信號,也是清波街道為落實垃圾分類投放定時收運模式而專門為河坊街上的這個小區準備的,除了銅鈴,還定製了垃圾收運三輪車。

杭州這條鬧市古街早晚都會響起清脆的銅鈴聲,原來這是一份“小區定製”

河坊街89號小區位於河坊街步行街內,僅有35戶住戶,只能在院內安置一處垃圾分類投放點。不過也引發了部分居民的不滿,低層住戶覺得院子不大,垃圾桶離自家太近,加上四個大垃圾桶又佔據了院內原本就不多的公共活動場地,一時間成為小區裡的矛盾焦點。

清波街道在大力推進撤桶並點工作中,通過科學合理佈局投放點,撤除了一些零散或過於集中的垃圾投放點位。河坊街89號由於完全處於步行街商圈中,周邊又沒有緊挨著的居住小區,點位設置幾經周折。

雖然這裡不是首個推行“定時收運”的小區,但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準備工作必須紮實。屬地柳翠井巷社區積極入戶宣傳,與居民代表協商,通過公示、意見徵集等多個階段,最終定下了直接撤點的方案。小區內不再設置垃圾桶,由社區垃圾分類專管員每天定時段,早上7:30-8:00和晚上19:30-20:00騎著三輪車進小區收運垃圾。在此過程中,社區垃圾分類專管員還對居民投放的垃圾進行開袋檢查,分類不正確的現場糾錯指導,做到收運、宣傳、督導“三合一”。

目前,定時收運現已推行了一個月,小區居民的反應總體還不錯。

杭州這條鬧市古街早晚都會響起清脆的銅鈴聲,原來這是一份“小區定製”

居民吳阿姨說,剛開始有些居民確實不適應,錯過收運時間,就把垃圾扔在地上,經過社工和志願者的耐心勸導,大家慢慢都適應了。小區裡沒了垃圾桶,不僅環境衛生提升了,而且樓下的活動場地也寬敞了,居民們不時打打羽毛球、跳個繩,開展一些鍛鍊活動。在大家的支持下,定時收運模式逐漸順暢,小區的垃圾分類參與率達到了100%,準確率也上升到90%以上。

“通過這次嘗試,我們獲得了不少垃圾分類工作的具體經驗。”清波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街道將在其他住戶少、位置獨立的類似小區完善相關做法,讓垃圾收運三輪車成為轄區垃圾分類的一道風景線。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