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家們,創造從自救到重生的“新機遇”!

數據顯示:中小微企業和商家,佔整個中國市場主體百分之90以上。2017年,中國個體商戶數量約6200萬戶,企業法人約2800萬戶。

2017年6200萬小商戶貢獻了全國百分之60以上的GDP、百分之50以上的稅收、百分之80以上的就業以及百分之70左右的發明權。

小商家們,創造從自救到重生的“新機遇”!

互聯網幫助全國上下擰成一股繩,從經濟學家、商業專家到一線創業者,形成一個“大腦”,應對疫情,做出及時反應。直播、線上教育等等平臺的完善,正在觸達數量龐大的小商家們,創造從自救到重生的“新機遇”。


過去的的那一套打法已不適合如今,所有人都知道要轉型,但如何轉?


內容視頻化,電商直播化

小商家們,創造從自救到重生的“新機遇”!

2019年短視頻依舊出盡了風頭,比圖片表達更直接,視覺體驗更好,更能快速建立與用戶的信任感,這種新型的社交方式逐漸成熟,文字和圖片已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短視頻迎來了新一輪爆發。


無論是全民都在玩的抖音、快手,還是想要衝出重圍的火山、騰訊,亦或是以購物為屬性的淘寶平臺,都將短視頻推上了一個高峰,在此基礎上衍生的直播也成為重要的貨品展示和變現渠道。


短視頻平臺0門檻開通直播權限以來,“萬物皆可播,人人都是主播”的時代已然到來。


而對於商家和個人來說,直播+電商的新模式,憑藉著低成本、強互動、高轉化的優勢,解決了傳統電商一直以來的弊端。


所以在線下實體店被嚴重分流的現在,通過短視頻展現內容,通過直播帶貨正在成為一種主流趨勢,商家也應化被動為主動,去短視頻和直播領域拓展流量池,而不是死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互聯網思維

小商家們,創造從自救到重生的“新機遇”!

面臨危機,中小微企業首先要做的,應該是畫出作戰地圖:認清問題,解決問題。而小微企業的優勢,也在於及時調整、快速執行的靈活性。


特殊時期,互聯網是“救命稻草”而非勁敵。雖然在過去的幾年中,互聯網的發展奪取了大部分線下零售業的流量,但對於線下實體業來說,現在能救你的恐怕也只有互聯網了。


當我們走進一家線下店鋪,一位店員同一時間內只能接待一位顧客,非營業時間,用戶也無法買到心儀的產品。承擔著高昂的人力、物力成本,受限卻更多,這並非大家希望看到的結果。而坐在家裡就讓用戶買單,這才是互聯網有致命吸引力的地方。


其實無論是現階段的特殊時期,還是過了這段時期,一個良好的互聯網思維只會讓你受益更多。


想要利用互聯網,首先要具備互聯網思維,明白其本質,其次是確定公司業務和互聯網能夠結合的點,並且通過互聯網進行營銷渠道的拓展,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才不會被時代所拋棄。


線上線下結合

由於疫情的影響,一些公司就開始採用“在家上班,在群上崗,在線培訓”的“新開工”模式。嚴格執行了防控規定,又保持了員工活力。


不久前還看不上微商的人,現在已經活成了微商。


KOC、微商、分銷、私域流量成了這次疫情中的救命稻草。線上化轉型有所準備的:火鍋店的店長,美妝品牌的試裝達人,在美團上有外賣店,擁有線上的流量,就能成為緩衝帶。

疫情中,線上線下結合是關鍵;疫情後,數字化的推進,是首要行動。


這一輪線上線下的結合,是全鏈條、多角度、重體驗的,完全超越2013年曾經被風口吹得一塌糊塗的“O2O”。這背後,是供應鏈的升級,以及生活服務類平臺的成熟。


此次危機,短期靠自救,長期還是要轉型。完成線上線下抱團,儘可能地線上線下兩條腿一起走路,才能走得更遠。


流量私域化

小商家們,創造從自救到重生的“新機遇”!

流量不在於多,而在於是否準確,這就涉及到從去年大火的一個詞:私域運營。


什麼是私域運營?即能夠通過自己運營獲取流量,並且把這些流量轉化為能夠反覆使用的、免費的、可信賴的私域流量。而這些用戶的粘性更高,轉化率也要高得多。


創業維艱的今年,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想要渡過難關,甚至實現業績的突破,不能全把希望寄託在外部渠道上,在拓展新流量的同時,還需注重私域流量的運營。


不少大企業已付諸嘗試,騰訊和BCG的報告顯示,許多線下門店,把客戶關係管理,轉變到“社交私域運營”模式後,門店與顧客之間的互動數量提高1.5-2倍,溝通效率提高了3-4倍。


目前階段來說,微信是進行私域運營、維護客戶關係的良好渠道。由於微信的朋友圈自帶社交屬性,客戶可以直接通過朋友圈和社群的產品私聊商家,鏈條短,信任強,有利於培養忠實用戶。


做好私域運營,效果自是不用多說,不過也要講究心法和套路,其中大到運營策略的制定、實施,小到微信賬號的頭像、簽名,都會影響到用戶的體驗,因此務必提前做好功課。


疫情就像踩下了急剎車,但絕大多數的BOSS、創業者還沒有放棄,正在快速自我學習,從自救走向新生。他們或許樸實無華,或許文化不高,或許就滿足於開好一家小店。但就是這6200多萬小小的商家,支撐起了中國經濟的萬億級體量,或許也正醞釀著下一個的商業創新。

無論過去還是將來,我們都要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