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生存堡壘:送外賣、擺地攤

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是銀行、中金、交易所等穩賺不賠的金融機構;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是華為、阿里、騰訊等頭部互聯網科技企業。公司的命運決定了個人的命運,在這次世界性病毒疫情肆虐之下,80%的企業被虐得遍體鱗傷。

大多數企業連哭窮吃奶的機會沒有,像西貝這樣的餐飲企業能拿到銀行授信的太少,更別談政府接管了。如果方正集團在地方,也許能像海航一樣,頭部企業,接管肯定比破產好,保住業務恢復運轉,更重要的是保住就業,就業即民生。

最後的生存堡壘:送外賣、擺地攤

哈爾濱 人才市場


最後的生存堡壘:送外賣、擺地攤

美國 排隊領失業救濟

所以,很多人好不容易等來了復工的好消息,卻同時等來了裁員的壞消息。這一次,難過的不只是中年人,而是所有人。

且不說是什麼裁員潮了,但單看官方公佈的失業數據就達6.2%,這背後是約5000萬人。加上未統計的靈活就業人員,估計得過億吧!即便是繼續上著班,不是降薪就是業績驟減,能到手基本工資就不錯了。

多重因素疊加,造成了史詩級災難。

企業危機、裁員危機在2019年就若隱若現,如影相隨。從經濟史的角度看,這次病毒正好疊加上經濟小週期。中國經濟正進行著從資源拉動型向技術驅動型轉變。所以,5G基站建設、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成了國家新基建戰略投資項目,而“夜壺”(房地產)是不敢再繼續擴張的。

最後的生存堡壘:送外賣、擺地攤

病毒又將世界各國市場需求輪番打骨折,當國內疫情已經好轉後,國外疫情愈發嚴重了,導致我們的外貿企業屢屢出現零訂單現象。如果你的公司不是生產口罩、呼吸機、消毒液等防疫治療相關用料和設備的,那麼失業的概率就會很大。

最後的生存堡壘:送外賣、擺地攤

口罩生產線

即便是醫療相關企業,未來也堪憂。因為當下正在進行著一場製造業的大轉移。

過去30年是世界工廠向中國轉移,成就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而未來幾十年,是工廠逆向轉移過程,最近這幾年我們已經看到了,比較出名的,三星、飛利浦、普光、希捷、富士康等,不是撤離就是部分轉移。

此次疫情加速了這一過程。美、日兩國最近就發出召回本國工廠的呼籲,還給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先不說“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話吧,從他們的視角看,這次疫情給他們狠狠地上了一課。作為發達國家第一陣營,口罩短缺、呼吸機急缺、其他醫療物資匱乏。

最後的生存堡壘:送外賣、擺地攤

這樣的速度能趕上口罩需求嗎?

他們明白:國家再發達,沒有製造業也惘然。

是的,沒有強大的製造業,怎麼快速建造放艙醫院?怎麼救治幾萬幾十萬的病患?所以,他們要撤離。外資製造企業員工失業很難避免。

其實,比起看得見的危機,人們的心理預期造成的後果才更可怕,類似搶購大米、囤積食品的現象就是群體心理的結果。人們集體擔憂未來糧食危機造成糧價暴漲。同理,人們擔心未來失業,所以省吃儉用存錢,不敢消費。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領用了政府發的消費券,反正我是沒領,一方面設置了消費門檻,指定消費啊、滿減抵扣啊,跟平日裡各大APP發的沒啥區別;另一方面不敢消費。

最後的生存堡壘:送外賣、擺地攤

寧波發的消費券

一旦人們的失業危機預期加強,消費萎靡,各行各業勢必蕭條,反過來強化並實現了預期的結果。所以,群眾心理的效應很可怕。

好在國內市場足夠龐大,只要政府知民之難,給予一些惠民政策與措施(比如前不久推出的“允許擺地攤”就很解民情),那麼疫情結束之際,國內市場業將恢復往日的元氣,人們的心理預期也會重回樂觀。

實在不行,就應該拋棄往日的“光鮮”,送外賣、擺地攤、打零工,這是我們生存的最後堡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