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培訓 | 作者/ 藍色品閱
全國之力,抗擊疫情。
每一個人、家庭、企業都重新認知了風險,重塑了價值觀。
這次疫情,給經濟按下了“暫停”鍵。太多身處危機的企業,企業沒有了收入,大多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復甦,從來都不是原路返回,而是會有一些新的增長。
這些新的增長,就是這次危機背後的機遇。
1、危機,還是順境,都同樣的關鍵
我們平時所處的領域很舒服,你都能掌控且遊刃有餘。距離我們遠的地方,我們不瞭解,這個地方你什麼都不會,因為無知,讓你心生敬畏,而不敢前去。在這個恐懼區域和所處的區域之間有一個過渡區域,也就是我們平時,總會勉強自己或者刻意做一些事的區域。所以,心理學上面分成這三個區,舒適區,過渡區和危險區。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去經歷過渡區,因為如果你只是在自己的舒適區,時間久了,你自然也就被淘汰了。
說這些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能夠明白,把危機當成機會的人,都是勇敢的敢於突破自我,是過渡區到危險區的人群,有人說那裡危險。但是,看到機會的同時且具備風險承擔和規避的能力以及心態,這才我們所需要的。
很多時候,在新生事物面前,我們都習慣了陳述性的表述,
比如:這個事物剛剛出現,現在不能做,等等吧。
這東西太貴了,我買不起,還是看看別的吧
這個事情我辦不了,讓別人來吧。
我太累了,我沒空。。。
反觀這樣的陳述性表述,我們會發現,很多人固步自封,因為恐懼或懶惰而自我設限,而產生拒絕,因為拒絕而產生更多限制和懶惰,惡性循環,一去不復返也。
而反問,則表明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
買下這個東西,需要多少錢?(錢不夠,等我賺夠了買)
如果獲得這個我需要付出什麼?(如果努力可以得到絕不放棄)
你什麼時候可以跟我談一談這件事,如果可以,今天下午如何?(能當天確定,絕對不會拖沓到明天)
疑問的方式,打開了思維和界限。也接近了更多各種可能性。
所以,意識和心理,是第一個關鍵。
2003年5月,淘寶在非典期間悄然出世,2020年,淘寶3000億的估值,已經在福潤的排行榜排名第三。2013年開始,阿里更是在微信支付威脅,欲求順豐不達,京東物流大舉進攻的夾縫中開始了新的佈局:
阿里巴巴牽頭銀泰、復星,以及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快遞公司,組建了中國智能物流網,“菜鳥網絡”橫空出世,
一個完整的電商生態主要由三大板塊:商流、支付、物流
淘寶系和天貓佔據了電商大部分市場份額,商流不在話下;
支付寶和花唄打通了支付環節,第二個板塊現在也有了,這意味著阿里巴巴只剩物流一塊短板了。
這些年,阿里一面收編快遞企業,一面整合物流效率,已經將這塊短板補得七七八八了。恐怖的是,陳兵於各大細分領域,相繼投資了百世,快倉,萬象,點我達,速遞易,日日順等一大票物流企業,這意味著阿里撬動了行業,快遞業的半壁江山都已在他的掌握之中,手握“核按鈕”的阿里隨時都可以啟動下一輪規模化效應。
一手掌握電商單量,一手打通物流網絡。
這就是危機後的整合效應,何等恐怖?
而對於我們來說,歷史經驗顯示,大災過後,普通民眾的風險偏好、儲蓄習慣,甚至社會認知都會發生改變,這對職業的判斷和選擇也會產生重要影響。
那這次疫情的背後,有哪些轉機?有哪些商業機遇?
報復性消費,還是報復性賺錢?
2、我們都需要把這樣的危機,變成機會
這一次,將會加速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的分離。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候,人多擁擠,你可能會掉下去,或者因為恐懼而失去過橋的機會。既不想錯過,又不想趕上人多,那麼你只能在天亮的時候,早一點動身,但是沒有燈光,你路上難免恐懼,難免摔倒,可是,卻是你一個人的獨闖天下!
有人說,疫情當下,是危機,也是機會。難道只有疫情才是危機?那麼疫情的機會在哪兒?說法裡只說了疫情這樣的危機,是機會,那麼機會在哪兒?沒說清楚,面對機會應該如何把握?哪些人適合把握機會?
很多人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其實,危機中尋找機會,首要的問題就是,你是不是想要機會,說的直白一些,就是你是不是想要賺錢,想要賺錢的,機會就是機會,不想賺錢的人,喊破大天也沒有用。
就好比我們去做一個生意,你如果只是先去瞭解這生意能不能做,能不能做好,而不是去問投入產出比,那你一定賺不到錢,投資不計算收益,那麼規劃從何而來?
現實中,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個問題,這次疫情改變了人們哪些心理?基於這些心理,會出現哪些商業機會?
第二,這次疫情改變了人們哪些行為?基於這些行為,又會出現哪些商業機會?
疫情過後,人們在心理上,主要會有兩個變化:及時行樂,和憂患意識。
經歷過災難,人們會開始有憂患意識,開始“杞人憂天”。
因此,會帶來一些新的商業機會。
其中就有保險。
經此一“疫”,很多人開始配置各種各樣的保險。並且開始有意識地增強健康疾病的抗風險能力,保險行業會出現一些新機會。
這段時間蝸居在家,最火的莫過於影視,美食以及健身類的小程序,短短一個月的使用量是去年全年的2.83倍,這就是爆發的力量!
除了保險行業,經過了疫情期間的教育、健康相關的行業也會迎來一波新增長。
對健康的追求,也會體現在其他方面,比如飲食。
對健康食材的關注,已經是顯性的小趨勢了。
剛需一旦壓後,就會在疫情結束之後,出現報復性增長。
比如,社交網絡。
當然,疫情結束之後會稍微有一個心理平復期,當大家的信心逐漸恢復,社交的需求就會報復性增長。
餐飲、娛樂、服裝等各種各樣跟社交有關的消費,會在短期內爆發式提升。
疫情之後,家裡悶太久了,想去的,就是出去踏春。最厚的衣服應該換下來了,陽光和煦的春天,郊外自由的呼吸,豈不快哉?
3、大家在家用真實行動告訴市場
手裡的錢,沒有比A股更具有吸引力的去處了。房產與股市,或許就在這場疫情下,撬動了另一個暗流:整個大類資產的重構開始了。
2020年2月3號開市以來,中國資本市場經歷了過山車一樣的行情,暴跌開篇,谷底反彈,連續上漲。到26號週三收盤的時候,A股的上證指數已經回到了2987.93的位置,市場出現了對短期調整的擔憂,猶豫要不要獲利出逃。那麼從稍長點的時間段來看(半年到一年),接下來金融資產價格會有什麼樣的趨勢?回顧歷史,可以產生這樣的邏輯:
金融資產價格走勢可以被總結為“長期看增長,短期看政策,超短期看情緒”。
而政府的動作,才是最直接的:
1、再融資政策鬆綁,一級半模式重現江湖;
2、疫情之下,積極引導直接融資,資本維護實體;
作為上一輪牛市的推動力之一,再融資可不簡單,這裡面意味著更多的資本套利,機敏的資本,往往造就習慣瞭如此的環境下,如何運用和操作。
是的,都說房地產是夜壺,用起來會上癮。其實這句話只對了一半,另一半是:資本市場是毒藥,根本戒不掉。
道理其實很簡單:股市融資來的錢,不像銀行借貸,它沒有任何的成本。誰不喜歡沒有成本的東西呢?包括錢,一旦用慣了,想戒是很難的。
一場疫情,一次危機,對於做投資來說,就是一場機會。如果你還沉迷於每天刷抖音,打遊戲了。那等於你沉默著錯失機會,而有些人,正在利用這個意外的彎道,快速超車。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我們舉個例子:
你所在的公司,搞了一個收入的排名,100位裡面,你排名位居第50位,每月大概6000塊,可是,你別忘了,這是你的唯一收入來源。一次,公司搞了一次項目,大家都通過項目賺錢了,你沒有,有25個人的收入超過了你,於是你排到了75名,半年後,漲工資的機會,漲幅不同,又有12個人超過了你,於是,你來到了87名,一年以後,有的人通過公司,合規經營了一些業務,於是又有8個人超過了你。自此,你的排名來到第95位,雖然你的收入沒有下降,可是,由於物價漲了,你的錢沒有增加,貶值幅度比別人更大。也由於你的排名靠後,公司經營一旦有了風險,你將會第一輪被裁員。
看起來,收入沒減少, 似乎不是問題,當別人在超越你,同級別對手把你甩開後,你就變成了排名靠後的窮人,這,是新時代裡的窮人。.
看似你好像也沒少什麼,實際上,以後的太多機會和資源,都不會有你的份,而這距離當初只過去了大概兩年時間。
一旦你接受了每月固定的工資,你的大腦便會停止思考更多
2020年,將是很多人財富層次的拐點,這個結果取決於,你如何應對這場“危機”以及危機過後的自我定位和資源的重新整合。
片尾語:
其實,不論危機還是契機,都是機會,人們為什麼總喜歡說危機是機會?
因為,有些機會就是要在別人恐懼時你去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