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到底能不能成功

國力


金文京列出了三國滅亡之時的人口數據:蜀國共28萬戶,94萬人,士兵10.2萬;吳國共52.3萬戶,230萬人,士兵23萬;魏國共66萬戶,443萬人,40萬+。

基本都是10人養1兵,對比之下就能知道蜀國有多弱,一目瞭然,眾所周知,其實打仗就是個砸錢的過程,所以在國力上蜀國處於絕對的劣勢。

人才
劉備等人比諸葛亮大一輪,諸葛亮北伐時候其實手裡能用的人已經非常少了,其實滿打滿算就只有趙雲、魏延、關興、張苞、馬岱、王平、楊儀,馬謖勉強算半個,這些人也在北伐中相繼損失殆盡。
到後面姜維北伐時候更慘,只能用廖化張翼之類的,在人才儲備上,蜀國和魏國想去太遠。這一點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就像黃埔給我們培養了大量軍官一樣,劉備集團裡的能人也基本都是北方的大氏族培養出來的,這些大家族才是人才源源不斷的根基,蜀國偏居蜀中,人才凋零也是必然的事。
諸葛亮時期還只是初現端倪,到了姜維時期就太明顯了,就連姜維都是諸葛亮挖牆腳挖來的。
魏延作為荊州派諸葛亮為了保住他也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諸葛亮北伐到底能不能成功

諸葛亮的北伐

1.諸葛亮六出祁山,這個不知道是民間段子還是怎麼的,就很奇怪為什麼會出現。
首先諸葛亮就不是六出,是五出,其中一次是防守反擊,進攻方是魏國。其次,諸葛亮出兵祁山其實也只有兩次,分別是第一次和第四次。所以無論從哪個點這句話都是沒有根據的。
2.諸葛亮到底北伐幾次,有說6次的,有說5次的,有說2次的。
我認為諸葛亮北伐次數其實應該是2次,或者說2次半,實際上只有兩次是真正有進取關中的決心的,也就是走陳倉道那次和最後一次。其它三次都是以主動進攻來進行戰略防禦,最接近勝利的第一次,不去關中進行戰略決戰,而是在天水,隴西一帶敵軍側翼用力,顯然不是真心實意的北伐,或者說不是一蹴而就的北伐,而是在為自己以後鋪路的準備工作。
3.子午谷奇謀存不存在。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只有在《魏略》裡有記載,這本身就很蹊蹺,蜀國的事兒為什麼蜀國一點記載都沒有,而且這個事嚴重脫離現實,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子午谷長達660裡,這是什麼概念,子午谷奇謀的第一個必達條件就是十天內穿過子午谷,在這個吧裡的基本都是成年人了吧,5000人徒步十天急行330公里,還要帶輜重補給,而且他們走的可不是大馬路,平地行軍和山谷行軍可是完完全全的兩個概念。
而第二個條件是夏侯琳不戰而逃,如果夏侯琳沒有逃跑呢?5000孤軍沒有補給線,沒有攻城器械攻打長安?
所以我根本不相信這事是真的存在的,魏延是諸葛亮北伐最為倚重的人,貫穿諸葛亮北伐始終,我絕對不相信魏延能提出這種謀略,如果魏延能說出這個話,那馬謖還是挺可愛的嘛

諸葛亮北伐到底能不能成功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228年春,諸葛亮讓趙雲鄧芝設疑兵於箕谷佯攻斜谷,本人親率大軍攻祁山。諸葛亮大軍殺得魏國措手不及,攻陷了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也有說是三郡響應反叛的,我沒有細查,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當時形式一切大好。可惜用人不當,馬謖失了街亭,為張郃所破,諸葛亮只好返回漢中。
第一次北伐是諸葛亮所圖最遠,最接近勝利,也最可惜的一次。
我在一樓說諸葛亮其實只有只有兩次半北伐,這裡就是那半次,不過其實也只是個比喻,因為這次北伐的目的地並非長安。
要知道為什麼說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所圖最遠,首先得要知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戰略目的究竟是什麼。雖然後世認為,諸葛亮北伐的最大目標是佔據關中地區,也就是佔據以長安為中心的渭河平原,一旦諸葛亮佔據了渭河平原,蜀國就可以掌控對魏國戰爭的主動性。
諸葛亮初期的設想中,實現北伐的目標不能一步到位,而需要逐步實現,同時我們從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的行軍路線中也能看出,此次北伐,諸葛亮的目標並沒有直接設定在長安,他想要奪取的,其實是涼州。


而街亭,是涼州的咽喉!
街亭乃是關中通往涼州的主要通道,雖然從關中到涼州,還可以走渭河河谷這條道路,但這條道路兇險萬分,並不適合諸葛亮的主力大軍通過,因此諸葛亮要想全據涼州,就必須守住街亭。
沒有街亭,諸葛亮的一切算計,一切努力都是空談,百米你跑了70米,領先了第二10米,然後終點線被人燒了,諸葛亮當時豈能不震怒。
最後功敗垂成,也就有了後面的揮淚斬馬謖,馬謖不得不殺,因為他所犯的錯誤,諸葛亮付出了一生也再沒有如此接近成功。

諸葛亮北伐到底能不能成功

後世也有人認為,當時馬謖的一萬人不足以守街亭,因為後世考察,街亭這個地方路極寬,當時馬謖和張郃也是前後腳,馬謖也沒有時間修築工事,馬謖在街亭這件事上可能是被錯怪了。
但是就算這個是真的,馬謖死的也不冤,因為無論如何,諸葛亮也必須殺了馬謖,因為不論是他的錯還是馬謖的錯,這個事都必須是馬謖的錯,而且重大軍事失利,無論如何主官也是跑不了的。
不過如果這是真的,揮淚斬馬謖倒是更加可以理解了,因為馬謖沒錯,還是個人才,諸葛亮殺他是不得不殺,倒是也合理。按正常說,馬謖如果是因為自己誤了諸葛亮大計,諸葛亮又何必揮淚斬馬謖,可能是後悔的流淚吧。

諸葛亮北伐到底能不能成功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
諸葛亮北伐其實是有六條路可以選:
第一條是子午道,從秦嶺經子午谷進入西安以南,谷長330公里,為四道中最長同時最艱險的一道。魏延子午谷謀說的就是這條。
第二條是儻駱道(或稱駱穀道),儻駱道得名於其南口位於漢中洋縣儻水河口,北口位於周至縣西駱峪。儻駱道長約240公里,路程最短,但是中間絕水地段較褒斜道為長,山路險峻,通行困難。是秦嶺古道中最快捷也最險峻的一條古道。鍾會滅蜀幾路大軍有一路就走的這條道。
第三條是褒斜道,古代穿越秦嶺的山間大道。褒斜道南起褒谷口(漢中市大鐘寺附近),北至斜谷口(眉縣斜峪關口),沿褒斜二水行,貫穿褒斜二谷,故名,也稱斜谷路,為古代巴蜀通秦川之主幹道路,全程249公里。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令趙雲出箕谷,佯攻斜谷;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走的就是此道,最後病死於五丈原。253年魏滅蜀之戰,鍾會東路軍兩路之一走此路。
第四條是故道:也叫陽關大道,北起陳倉南之散關,南至陽平關,道路平坦。漢高祖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暗度的就是陳倉道。215年曹操滅張魯走的就是故道;


第五條是出祁山,自陽平關往北,入魏境,在山高谷深、鋒銳坡陡的隴南山地行軍,從武都郡沮縣沿西漢水漕運250公里,到達隴右之祁山。這路程雖長,但中途有通漕,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走的就是這條路線。姜維九伐中原基本上走的是這路線,有時走得更西。
第六條是經水路東取上庸、魏興二郡,並與東吳聯合會攻魏國。蔣琬執政期間,曾經大造舟船,準備襲擊魏國的魏興、上庸二地,可惜因病重而未能實施。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走的是故道,也就是陽關大道,當時,走陳倉道可以說是蜀軍唯一的選擇。在第一次北伐後,魏軍攻佔了武都、陰平等地,阻斷了祁山道,而褒斜道的百餘里棧道也已經被趙雲燒燬。因此,在秦嶺西側各條道路中只有陳倉道一條可用。當時,走陳倉道可以說是蜀軍唯一的選擇。
228年,陸遜大敗魏軍,同年十一月,蜀漢諸葛亮聽說曹休戰敗,魏軍東下,關中虛弱,發動第二次北伐。諸葛亮出散關,包圍陳倉,郝昭堅守二十多天,魏國援軍趕到,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也就不了了之了。
這次諸葛亮是真心實意的要北伐的,這也是我所說的那兩次半中的其中一次。
諸葛亮這次北伐的目的也非常明確,趁關中魏軍兵力空虛之機,由陳倉道進兵,奪取陳倉等戰略要地,從而切斷關中與隴右的聯繫。

可惜第一步就被郝昭破壞了,郝昭城守的實在是太好了,等到魏國回援,失去了先機諸葛亮不得不撤退。

諸葛亮北伐到底能不能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