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大家張伯駒:夫婦一體,千億國寶捐國家,平凡度日

收藏大家張伯駒:夫婦一體,千億國寶捐國家,平凡度日

愛祖國高於一切。 ——肖邦

關於愛國,時刻不忘自己是個中國人這便是愛國,積極建設祖國,為祖國發展做貢獻,這也是愛國,愛國的方式有千千萬萬種。

但是有一對夫妻,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意超過了人們的想象,兩人將價值千億的國寶不求回報的捐贈給了祖國,而自己卻過著最為普通的生活。

人美,心更美

1898年3月,也就是光緒二十四年,張伯駒出生,降臨在了河南項城的一戶人家,成為了張錦芳的兒子。

不凡的家庭註定了張伯駒不凡的人生。

收藏大家張伯駒:夫婦一體,千億國寶捐國家,平凡度日

在張伯駒6歲的時候,因為家庭原因和妹妹一起過繼給了他的伯父。

7歲的時候便進入私塾學習,和同齡人一樣,每天四書五經的念著,但是張伯駒又和同齡人不一樣,他異常的聰明,對待文字有著和別人不同的感覺。

由於年齡小,認識的字不多,並沒有被大人發現有不同尋常之處。到了9歲,積累的字越來越多,他竟能出口成章自己作詩了,可謂是“神童”。

張伯駒的過人之處被父親張鎮芳意識到後,便讓他與幾個表哥一起去了天津新學書院學習,後幾年一直跟隨父親顛沛流離,直到1914年才跟隨父親定居北京

隨後他進軍過軍界,也投身過金融界,但還是忘不了文學界,他喜歡詩詞歌賦,熱愛收藏。

陪張伯駒看雪看星星看月亮的是他的妻子潘素,張伯駒如此優秀,潘素也不是吃素的。她是當代女畫家,1915年生於江蘇蘇州,其父親是潘世恩的後人潘智合。

收藏大家張伯駒:夫婦一體,千億國寶捐國家,平凡度日

她嫁給張伯駒的時候才20歲,但兩人郎才女貌,又和張伯駒志趣相投,倆人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討論不完的詩詞歌賦,張伯駒更是非常支持潘素的繪畫夢想。

在潘素20歲的那個年代,還是中國重男輕女較為嚴重的時代,富貴人家的女兒才能去私塾讀書,普通人家的女兒根本就沒有機會念書,更別提繪畫了。

結了婚就得在家相夫教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但是潘素卻不一樣,她有丈夫張伯駒的支持,在潘素21歲的時候便正式拜師學習繪畫。

有一年著名裱畫匠馬霽川要將第一古畫《遊春圖》賣給外國人,得到消息的張伯駒非常著急,他不想自己國家的文物流傳他國,但自己又沒有能力買下來。

收藏大家張伯駒:夫婦一體,千億國寶捐國家,平凡度日

求助國家,國家也無能為力,看著馬霽川要出的高價,張伯駒既無奈又憤怒,最後他迫不得已將自己的院子賣掉,

把《遊春圖》買了下來

這對夫妻,不僅郎才女貌,人長的養眼,還有著如此熱愛祖國的心,張伯駒與潘素一度被稱為近代最美麗的一對夫妻。

千億國寶歸還國家,他不求回報

張伯駒與潘素夫婦生活在一個特殊的年代,雖然家庭背景不一樣,但卻有著相同的愛好,都非常喜歡收藏和鑑賞文物,兩人畢生的收藏可謂是不計其數,這其中不乏有名人真跡、古董寶藏。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國家各方面相繼發展了起來,張伯駒十分關注故宮博物院的發展,為此張伯駒也做出了各種貢獻。

陳列在故宮博物院的許多古代書畫都是由張伯駒無償捐贈的。

現存世上最早的名人手跡是陸機的《平復帖》,現存最早的獨立山水畫,展子虔的《遊春圖》。

這兩件文物,只聽“最早”兩字就知道價值連城,但是張伯駒捐贈的時候眼睛都沒眨一下,

看不出一絲心疼的感覺

收藏大家張伯駒:夫婦一體,千億國寶捐國家,平凡度日

除此之外,還有唐朝杜牧大詩人《張好好詩》的真跡,范仲淹的《道服贊》以及黃庭堅的《諸上座帖》等等一些書法作品,共計8件,都是張伯駒與潘素夫婦在1956年捐贈給國家的,最後由國家調劑至故宮博物院。

張伯駒夫婦認為這些國寶精粹雖然是他們收藏的,但也不一定要在他們手裡,能讓後代欣賞學習,這才是傳世之寶的價值。

張伯駒後被調去任職吉林省博物館的第一副館長,在當時吉林省博物館沒有現如今的壯觀,張伯駒看到陳列的寥寥無幾的文物有些惆悵。

他再次慷慨解囊,將自己收藏已久的真跡無償捐贈給了吉林省博物館。大大小小共計幾十件朝代劃分包括元代、宋代、明代和唐代

張伯駒與潘素夫婦二人前前後後為中國藝術的傳承捐贈了許多文物真跡,總價值超過千億,兩人無償捐贈,沒有一絲私心,讓國寶傳承,利於子孫後代,他們無私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收藏大家張伯駒:夫婦一體,千億國寶捐國家,平凡度日

夫婦一體,過著普通不能再普通的生活

如果張伯駒夫婦沒有將國寶無償捐贈,而是繼續收藏著或者將其賣掉,那他們的生活將會是無比的滋潤,衣食住行都可以是最好的,他們的後代就算不工作也是不愁吃穿。

但是他們將寶物無償捐贈了,他們過著的平凡人的生活。

生活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或驚嚇。張伯駒夫婦平穩的生活剛過了一年,就遭遇了國內動盪,而張伯駒也被扣上了一些莫須有的罪名。

親戚朋友對此都憤憤不平,而當事人張伯駒卻像是沒事人,依舊和妻子潘素每日開心的生活著。

1969年,張伯駒被剝奪了職位,只能去農村插隊落戶,但此時的二人年紀大,身體弱,舒蘭地區便因此拒收張伯駒夫婦。

收藏大家張伯駒:夫婦一體,千億國寶捐國家,平凡度日

二人走投無路便又回到了北京,可是沒有工作也沒有戶口,兩人生活十分拮据,靠著變賣家產與鄰居的接濟生活著。

這樣的日子持續到1978年才得以解脫,張伯駒夫婦被國家予以平反,恢復了他們的名譽。在1982年2月26日張伯駒因病去世,共享年84歲。

章伯鈞評價張伯駒:“不論中國文學如何發展,都不會再有張伯駒!”是啊,國家少有伯駒,但有一伯駒足矣,中國文學發展至今,張伯駒在這其中有巨大的作用。

他酷愛收藏,但他愛國家又高於收藏,愛國是做為中國人的使命,更是張伯駒身上值得人們學習的精神。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