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一雙慧眼

關於自戀性人格障礙的成因,經典理論的解釋是這樣的:

患者無法把自己本能的心理力量投注到外界的某一客體上,該力量滯留在內部,便形成了自戀。現代客體關係理論認為,自戀性人格障礙者的特點是"以自我為客體",通俗地說,就是"你我不分、他我不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患者在早年的經歷中體驗過人際關係上的創傷,如與父母長期分離、父母關係不和或者父母對其態度過於粗暴或過於溺愛等等。有這樣一些經歷,使得患者覺得自己愛自己才是安全的、理所應當的。


借我一雙慧眼

家,溫馨的港灣。


《韋伯斯特辭典》把自戀界定為第六種貪得無厭的情感。具有自戀心態的人唯我獨尊,唯我獨存,愛惜自己達到病態的程度。只願享受,不願付出;只要求權利,不願盡義務;只追求權力,不願負責任;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他人;只愛自己,不愛他人……凡此種種,都是自戀心態的表現。具有自戀心態的人不能與他人發展出任何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容易陷入孤獨之中。自戀和孤獨,經常如影隨形地伴隨在一起。而且,與自戀結伴而行的是自卑和憂鬱。


借我一雙慧眼

人,活著,其實是一種良好的心態。


自戀或自戀過度的人,內心衝突太多,無任何參照、關照、警醒和依靠,眼中只有一個虛弱、狹小的自己,以家庭,單位,抑或國家、社會等極小生活圈子為中心,且無力自我釋放,哪怕很小一點憂傷與疼痛,極易被一根稻草擊垮,匱乏宗教和哲學意味的生命整體感覺和概念,感覺日益麻木遲鈍,整個人發緊生硬,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不再孩子般單純的喜悅,微笑,或頭腦聰明很強大,或過於功利,徒然以外在的所謂成功掩飾自我。


借我一雙慧眼

愛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自愛的人,無疑輕鬆自在,與世間萬物,和諧整體存在,內心圓滿充實,也能夠在宇宙生命等一定層次和意義,將自我徹底拋棄。試問:一個始終在路上尋找自我、沒有自我的人,拋棄什麼?找到自我的最終,無疑拋棄。古語:天人合一的境界。自愛的人不是沒有分裂,痛苦,而更多關照警醒,以頭頂的星空與道德律自我反思自我消化自我成長。當一個人眼睛向內,自覺與生活保持足夠距離,孤獨地獨自面對完全真實的自己,彷彿有無數隻眼睛在看著你,拷問靈魂。我們可以欺騙世界,唯獨不能欺騙自己。那些貪官,內心有太多的業障,遮蔽了頭腦和心靈,共同特點就是不敢正視自己,害怕自己,內心沒有了一點點敬畏和神聖,一條不歸之路。孤獨的意境,頭腦消失,所有的記憶和感覺重新喚起,存在的感覺更加豐富和敏銳,靈魂悄然而至,自我融化在虛空的上帝和萬物之中。上帝早已不是一個空洞乏味的概念,而是唾手可得生動實感的真實。高爾泰說感覺比思想重要,似說感覺更真實動人,反映事物本來面目。有些人以頭腦活著,有些以感覺存在,畫家的感覺其實比技藝更難得。藝術家、女人,更值得信賴。因為他們"通感",女人更直覺接近自然的美麗。

弘一法師,名利地位應有盡有,一心追求更高級的生命境界,出家而去。

修行多年的和尚,擁有一雙湖水般清澈透明的眼睛,想必在寂靜的世界裡,頓悟太多,無需贅語。

人說語言是存在的家。其實語言很無奈。只有入定參悟,當頭棒喝,瞭然於心,勝似萬卷!

所謂自愛,其實就是無礙於心,所謂大愛無言,大音希聲······如沐春風的感覺,與這樣的人在一起,只有輕鬆愉快,乃至驚喜,無限的驚喜或喜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