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孤忠之士也是三姓家奴,可原來的主公卻依然看重他

在名著《三國演義》中有一個極具貶義的詞:三姓家奴。這個詞特指老闆換的很多、無法從一而終的變節之士。這其中最典型的要算是呂布,曾經追隨丁原和董卓,最後自立,前後換了三個老闆,說他是變節之士實至名歸。但是在三國的歷史上也曾有過這麼一個人,也曾經在一生中追隨過三個老闆,按照一般士人的標準,他也算是一個“三姓家奴”,可是奇怪的是,這麼一個人,卻在敵我雙方都享有不錯的名聲。這個人,就是在《三國演義》中為了勸諫劉璋而被磕掉門牙的黃權。

三國演義中的孤忠之士也是三姓家奴,可原來的主公卻依然看重他

任職劉璋集團

黃權字公衡,是巴西郡閬中縣(今四川閬中)人。他從小有才名,在當郡吏的時候,被益州牧劉璋看中,便招他做了主簿,為其掌管文書。後來劉璋的別駕張松看自己的主公沒什麼發展前途,於是與法正打著讓劉備去打張魯的名義,迎接這位日後的“蜀先主”入蜀。此時黃權是少有的清醒之人。他勸諫劉璋:“左將軍(劉備)有驍名,今請到,欲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欲以賓客禮待,則一國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則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閉境,以待河清。”(《三國志.黃權傳》)

應該說,黃權的說法鞭闢入理,乃是金玉良言。可惜劉璋已經被張松忽悠的昏了頭,不但不聽黃權的話,反而把他貶到廣漢去當縣長。後來事情的發展果然如同黃權所言,劉備調頭攻擊劉璋,劉璋最後投降。在此期間,劉備所到之處,蜀中官員望風歸降,只有黃權,據廣漢小城固守。後來還是劉璋給這位老部下寫了親筆信,這才讓他投降。可見黃權雖然歸降,但是確實已經盡到了人臣之節。後人評述道:“權既忠諫於主,又閉城拒守,得事君之禮。”

三國演義中的孤忠之士也是三姓家奴,可原來的主公卻依然看重他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黃權諫主這一段的描寫非常精彩。黃權在苦勸劉璋無效的情況下,竟然張嘴咬住了劉璋的衣服。劉璋在張松的挑唆下,用力一扯,將黃權摔倒在地,連門牙都磕掉了。這麼一加工,黃權的忠義形象躍然紙上。

任職劉備手下

黃權事業的第二期,是在劉備手下。應該說,劉備的能力確實比劉璋要強,他知道這位新部下的重要性,於是厚加禮遇。公元215年,曹操打敗了張魯,張魯逃入巴中。在此時,黃權已經是劉備的偏將軍,他力勸劉備阻攔張魯。“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為割蜀之股臂也。”(《三國志.黃權傳》)。於是劉備讓黃權帶隊去迎擊張魯,可張魯已經回頭投降了曹操。劉備於是發動漢中戰役,將曹軍擊退,佔領了漢中,坐穩了蜀地天下。

三國演義中的孤忠之士也是三姓家奴,可原來的主公卻依然看重他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準備征討東吳孫權,以給關羽報仇的名義重新佔領荊州。此時,黃權認為劉備的進步計劃過於冒險,於是勸諫說:“吳人悍戰,又水軍順流,進易退難,臣請為先驅以嘗寇,陛下宜為後鎮。”(《三國志.黃權傳》)。大致的意思就是吳軍也很能打,不該輕視。咱們水軍順流而下,前進容易撤退難,應該謹慎。我希望能為主公打前鋒,主公還是在後方坐鎮的好。

三國演義中的孤忠之士也是三姓家奴,可原來的主公卻依然看重他

但是劉備此時卻自信滿滿,非得要自己親自指揮大軍。而和自己意見相左的黃權,則被他放到了江北防禦曹魏。這一戰結果眾所周知,劉備夷陵大敗,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而可憐的黃權,也在撤退時候發現道路已經被東吳截斷,無奈之下,他只得北投曹丕。

三國演義中的孤忠之士也是三姓家奴,可原來的主公卻依然看重他

消息傳到蜀中,很多大臣義憤填膺,紛紛要求劉備斬殺黃權的家人。劉備此時身體已經不好,想起黃權為自己考慮的種種,他又哪裡有臉去懲罰這位部下。於是他嘆息著說:“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三國志.黃權傳》)此後待黃權家人如同往常一樣。而黃權的兒子黃崇,也投桃報李,在鄧艾進攻綿竹之時,為國盡忠而死。

任職曹魏

黃權人生的第三期,是在曹丕的手下。在他剛剛投奔過去的時候,曹丕很看中他,暗示說:“先生投到我這裡來,是要做韓信、陳平那樣的人嗎?”黃權的回答則頗為無奈:“臣受過主公劉備的大恩,如今他敗了,讓我降吳我是絕對不能夠的,想回蜀中道路又被截斷,所以我只能在您這裡棲身。您饒我不死,我已經很感激了,還敢仿效古人嗎?”這句話實際上是個軟釘子,說出了自己終生不會為曹魏攻蜀出謀劃策的決心。如果說徐庶曾經“終生不設一謀”是後人的杜撰,黃權的堅決則是實打實的。

三國演義中的孤忠之士也是三姓家奴,可原來的主公卻依然看重他

此後,黃權雖然人在曹營,但是心中仍然時時感念舊主的恩德。此後一些蜀人來到魏帝,造謠說黃權的家人已經被劉備所殺,於是曹丕讓黃權為家人發喪。可是黃權根本不信,堅決不肯發喪,並且說道:“我和劉家主公已經諸葛亮相知甚深,他們知道我的苦衷,斷然不會這樣做。皇帝還是調查清楚再說吧。”後來曹丕經過調查,發現所言不實,於是不再提起。後來劉備病故,曹魏朝堂一片歡天喜地,唯獨黃權,不顧曹丕的顏面,臉色慼慼,沒有絲毫喜色,足見其不忘舊主。此後黃權雖然官越來越大,甚至做了曹魏方面的益州牧,但是終其一生也沒有做一件對蜀漢有害的事情。

三國演義中的孤忠之士也是三姓家奴,可原來的主公卻依然看重他

總結

縱觀黃權一生,雖然數易其主,但是人們看到更多的是他的無奈。他儘管投降新主公,可依然不忘舊主公,心中的忠義一直存在。在那個戰火紛飛的亂世,黃權無疑是“不負如來不負卿”的典型。比起真正的“三姓家奴”呂布來講,他的品行要好得多。對於一個這樣的人來說,不管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給的篇幅都有些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