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解读(试行第八版)

文章内容来源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解读(试行第八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解读(试行第八版)


最近,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刘清泉院长牵头撰写的关于第八版解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已经发布,其中,中医角度阐述内容丰富,治疗方案内容详实,实在值得分享出来。所以,我们总结如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解读(试行第八版)


一、概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是什么?


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太阴(手足),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热、痰、瘀、虚”。


详细解读:


本病具有传染性、致病性、流行性,属于中医感受天地间的杂气—疫疠之邪的瘟疫范畴。


本病起于冬季,春夏依然,全球流行,审症求因,其病邪性质为以湿为特征的疫疠毒邪,病机特点为“湿、毒、热、痰、瘀、闭、脱”,湿毒起病,郁阻气机,枢机不利,伤及太阴,郁肺困脾,继而出现了壅肺、闭肺,毒损肺络、内闭外脱等临床演变过程,大部分病例病位在肺,逐渐顺利向愈,部分病例出现咯血、神昏、喘脱、死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解读(试行第八版)


二、新冠肺炎的四种类型——对应的临床表现和治法


本病可依据瘟疫之理论救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解读(试行第八版)


①轻型


因季节和地域的不同,常常夹杂“寒湿和湿热”之六淫之气,临床有寒湿郁肺证和湿热壅肺证两种基本状态。但临床上以湿热毒邪更为常见。


寒湿多伴见“周身酸痛,舌苔白厚腻,脉多弦紧”,湿热多伴见“头身困痛,舌苔黄腻,脉多濡数”。


临证救治因寒热不同,选方用药不同。


但总以 “湿毒疫戾之气”为本,“湿邪郁肺,枢机不利” 是基本病机,根据寒热之变论治。


临床表现:低热或不出现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化湿解毒、宣肺透邪。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解读(试行第八版)


②普通型


临床表现为“湿毒郁阻于肺”,常有热化和寒化之别,热化多见,寒化少见。西北地区有燥化之象。


热化多有“高热、气促、苔黄、脉弦滑数”,寒化多有“胸闷、脘痞、苔白、便溏”,两者之间有差异。两者选方用药同中有异。湿毒是根本,郁阻壅塞于肺是核心病机。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解读(试行第八版)


③重型


重症患者多表现为“疫毒闭肺,气营两燔”,两者之间的区别邪入营血当有神昏、烦躁、咳血的临床特征。但疫毒闭肺是其共同的表现。


综合救治,中西医结合,中医充分运用“肺肠同治”的理念,早期使用,力图减少患者转危,减少有创通气等。


“疫毒闭肺,腑气不通,毒损肺络”是其核心病机。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胸闷气促,或伴咯血,痰中带血,多有黄痰,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解毒化瘀、通腑泻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解读(试行第八版)


④危重症


多表现为“内闭外脱,邪热内闭神窍,正气不足抗邪而现亡脱之变”。是虚实夹杂,寒热互存复杂之危象。


临床综合救治,中西医协同,扬长补短,减低病死率。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解读(试行第八版)


●恢复期


①恢复期根据正气受损、邪气余留的情况辨证论治。

②临床根据病情辨证用药,不可用于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解读(试行第八版)


三、对新冠疫情的认识有什么新发现?


研究表明,对于轻型、普通型,中医药可以早期、单独应用,能够退热、促进肺部炎症的消散。


危重症病例,中医药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气血理论,把住气分关,个体化辨证论治,降低病死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解读(试行第八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解读(试行第八版)


文 | 刘清泉牵头中医同仁撰写

图片 | 网络

排版 | 超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