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與創業板改革:為什麼我說“科技是未來的主題”

“科技是未來的主題,需求是未來的支撐,政策是未來的關鍵”,是我2019.06.29,在大講堂講課的時候正式提出的來的主旨思想。


近一年的時間裡,實踐上不斷得到驗證。


重磅新聞:創業板改革


針對創業板改革:調整漲跌幅,允許虧損企業上市


注意:針對的是新上市的哈


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後,新上市企業上市前五日不設漲跌幅,之後漲跌幅限制從目前的10%調整為20%。


科創板從宣佈創立到正式開板,只用了220天,從宣佈創立到正式開市只用了260天。業內人士表示,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是借鑑科創板經驗,時間無疑將大大縮短。業內普遍預期,註冊制框架下的創業板首批企業年內將落地。


根據證監會數據,截至3月26日,IPO排隊企業數量為416家(不含科創板),其中主板157家、中小板76家、創業板183家。這180多家創業板公司是否將按照新規上市,還需要監管部門予以明確。


對於未盈利企業,創業板也體現了一定的包容性,取消了現有規則裡面“最近一期未存在未彌補虧損”的要求,設定一年的過渡期,支持創新創業企業發展。


中央深改委:加快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


4月27日下午,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會議指出,要從體制機制上增強科技創新和應急應變能力,加快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補短板、強弱項、堵漏洞,提升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


要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打通產學研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要抓好科研經費管理、科研評價、科技倫理、作風學風建設等基礎性制度落實,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為什麼我說“科技是未來的主題”


中央深改委:加快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


這一切還都要從中美貿易戰說起,表面是貿易戰,實際是兩國綜合國力的競爭,貿易戰只是一個切入點而已。那麼綜合國力的新的戰略平衡點在哪呢,就在科技。


明牌,陽謀,世紀之戰。


2018年的中興,2019年的華為,讓我們深刻的認識到了我們的核心科技(比如芯片)還是比較落後的,甚至沒有自主生產能力,雖然我們的高鐵、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極大的便利,增強了我們的信心,但是被特朗普澆了一頭冷水之後,我們清醒了。


雄獅一旦覺醒,必將傲視天下,知恥而後勇,後發而至人。我們再也不能在核心技術上,完全依賴於外國了,再也不能不發展自己的核心高科技了,再也不能不重新考慮我們的國家安全了。國產替代是必然的。為什麼?因為我們是主權國家,因為我們的意識形態與他們的不同,因為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對我們的打壓、制裁和防範。


金融供給側改革,科創板作為先鋒,為什麼發展這樣一個板塊?為高科技的直接融資提供便利條件,這也彰顯了我國領導人對於發展高科技的決心,體現了我國發展自己的高科技的重要性。我說過,這幾年是一次難得的改變產業結構的重大歷史機會,不僅有內部的驅動還有外部的壓力。


這一次,創業板改革,提高了包容性(取消了現有規則裡面“最近一期未存在未彌補虧損”),增強了靈活性(上市前五日不設漲跌幅限制,此後每天漲跌幅20%),就是為了發展高科技。


歷史大潮如此,我們定要順勢而為!


總結


我們有一個制度性優勢,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


加快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要從體制機制上增強科技創新和應急應變能力,加快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補短板、強弱項、堵漏洞,提升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


印象中第一次這樣提,舉全國之力,行國運之戰。


要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打通產學研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要抓好科研經費管理、科研評價、科技倫理、作風學風建設等基礎性制度落實,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這充分體現了國家治理能力,更有全局感,更有系統性。


這裡我提示三點:


第一,沒有開通創業板的朋友們,抓緊開通。

第二,註冊制來了之後,股票數量越來越多,新股的波動性也會加大,一定要構建好我們自己的風控體系。

第三,加深內功,加強對市場的理解,多學習,一定要跟對市場的方向、跟上市場的節奏,坐好這趟中國發展的順風車,國運,即是我運。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記得找我開戶,有福利


您的轉發、“在看”是我的動力!喜歡記得加關注。

溫馨提示:本人所有言論僅為個人觀點,所有行為均與所供職機構無任何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