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燈讀史系列之“周公故里”不存在,“泰伯奔吳”是一個偽故事

挑燈讀史系列之“周公故里”不存在,“泰伯奔吳”是個偽故事

秦人月

原創

挑燈讀史系列之“周公故里”不存在,“泰伯奔吳”是一個偽故事


《詩經》曰,“周原朊朊”。周原是周文化發祥地,是一個歷史地理概念,今人已不再用。

周原在哪裡?廣義的周原,是以岐山之陽,,岐山、扶風兩縣交界為核心,包括岐山、鳳翔、陳倉、眉縣、扶風、武功、楊凌等關中平原西部縣區,聚合形成的地理概念。狹義的周原則是指周人之都邑,以岐山縣京當鎮的岐陽、京當等地周人都邑為中心,方圓不過百里之地。

岐山縣位於周原核心地帶,常以傳承周文化為己任。

周文化史上有兩件公案,值得深入探討,詳加考證。

一件是岐山能否稱為“周公故里”?一件是“泰伯奔吳”是不是一個儒家千年傳唱的偽故事?

第一,岐山是不是“周公故里”?

周人在周原地區的存續與發展,以古公亶父始,王季歷次,文王姬昌終,共歷三代。其中古公亶父前期在彬縣一帶,文王高壽,執政時間較長,很早就沿渭水向東遷至灃水、滈水交匯之處,即今西安西效及咸陽東效一帶。這樣算下來,周人實際在岐山的政治軍事活動期,約在五十年上下。岐山在周人中的歷史地位,猶延安之於我黨,是一個良好的政治奠基之地。

解放前岐山縣東稍門上書“三龍故里”,西稍門上書“文王故里”,證明三千年來古人一直認為周公姬旦與周原及岐山關係不大。而“三龍故里”中的主角很明確就是古公亶父、王季歷及文王姬昌,與第四代執政武王姬發都沒有關係,何談年歲更小一點的輔政大臣姬旦?至於周公廟,《詩經》中稱為卷阿,是周人在岐山時的遊獵園囿,“飄風之南”,水草豐美,況其地形外窄內闊,極有軍事價值。周人東移後,除埋葬了一些貴族大臣陪祀廟社外,餘漸荒棄。唐初李淵建周公廟宣示歸附漢文化價值體系時,早已過了二千五百多年了。周公是生長於灃鎬還是生長於周原早已不可考稽。既未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葬於斯,故里一說,從何談起?

第二,關於推賢讓能的歷史典故“泰伯奔吳”故事的真偽性。

《史記》中提到了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但只介紹了三子王季歷的母親是周原當地聰慧賢德之女,泰伯及雍仲之母未提及。因古公亶父是從彬縣、旬邑一帶因與犬戎軍事鬥爭失敗,逃至周原。因政治需要,與周原當地族群聯姻,生下了三子王季歷。我們大膽推測一下,泰伯與雍仲乃是在彬縣時所生,到周原後母族勢力迅速衰落。與之相反,王季歷雖為三子,但舅族勢力在周原當地,人脈深厚,勢力強大,故而可以挑戰長子泰伯合法繼承地位,最終取得了執政地位。泰伯只所以一逃至西鎮吳山,二逃至吳越蠻荒之地,完全是政治鬥爭失敗所至,跟後卋儒家宣揚的推賢讓能的光輝歷史,沒有半毛錢關係。這件歷史公案後面刀光劍影,隱藏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心腥殘酷的權力鬥爭。

學習周文化,傳承周文化,應該運用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觀,辯證地探究真偽,不能以訛傳訛,繼續蒙弊後代子孫。

2019年12月22日

挑燈讀史系列之“周公故里”不存在,“泰伯奔吳”是一個偽故事


挑燈讀史系列之“周公故里”不存在,“泰伯奔吳”是一個偽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