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1915年,弘一法師李叔同寫下了《送別》。這首充滿離愁、瀰漫空幻感的歌,從誕生之初到如今,不知安撫過多少別時傷痛的心靈。

人生的每一刻都在上演各種離別,少年出走,半生歸來,故鄉情結始終是這其中繞不開的話題。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故鄉,是一種精神寄託,是我們心靈的棲息之處。

那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樸實無華,卻又無法取代。

兒時的鄉村路,雖泥濘坎坷,卻是在歡快中蹦跳著走過。路邊有野花野草,有蟲鳴鳥叫。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村舍簡單,炊煙四起,傍晚被家人吆喝,催促著回家吃飯。

鄰里你來我往,閒時扎堆嘮嗑、歡聲笑語;忙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雖沒有城市的繁華,沒有霓虹閃爍,沒有車水馬龍,卻看得見山,望得見水,有無限的寧靜與溫情。那是一種樸實、素簡、永不凋零、充滿生命力的美。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那裡的黃土路,灰白的炊煙,黢黑的土灶臺,原木素色的桌椅,夜晚皎白的月,荷塘邊淡淡的透明的晚風……簡單、純粹,宛若水墨氤氳,離得越遠,別時越久,越著迷、越想念。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鄉土是虛無人生的落腳處,是躁動心靈的一劑良藥。

一草一木,雖然不語,卻是一物一境、無所不言。它們接受你的平凡,見證你的輝煌。肅穆、深沉,透著堅韌與智慧。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鳥戀舊林,魚思故淵。每個人的心裡,都有這樣一片生養他的土地,得意時想到它,失意時想到它。

人們懷念家鄉,留戀鄉土,像一顆種子,不斷地從故鄉的泥土裡汲取能量,去拼搏、去奮鬥。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俗事牽絆,想歸故里,卻難歸故里,從此,故里成了幻夢。

於是,人們循著記憶中的鄉土模樣,以物置境,以境靜心。尋民宿院落,品粗茶淡飯,在素樸、簡約、寧靜的環境裡,重拾故鄉的模樣,重溫故鄉的舊情。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華麗冗繁的城市裡,要追趕、要攀比,要不停前行,而人,活到極致,必定是素與簡,是內心的從容與淡定。

鄉土的素簡之美,才是人生最曼妙的風景,返璞歸真,才能抵禦歲月漫長。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人間有味是清歡。

迴歸鄉土的素簡之美,摒除嘈雜,傾聽內心的聲音。極致簡單,在最舒適的狀態,做自己,成就人生。


攝影:張維新

文章:雲小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