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所感

最近看《清平乐》,已到12集,思绪感想颇多,主要有两点想抒发于此。

《清平乐》改编于米兰lady的小说《孤城闭》,以北宋为背景,在风起云涌的朝堂之事于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情长之间,还原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宋仁宗。

1.第三集赵祯因为怀念生母做的蜜饯梅子,让宫中所有人都做梁家蜜饯,引得富贵人家争先效仿,使得梁家维持生计的果子贵如玛瑙,而因蜜饯梅子的配方因有几味与梁生的治病重合的药材,也成了天价,使得梁生不得药石所医而去世。赵祯为此深深自省。刘太后也和苗心禾说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太祖时,公主想用一种翠鸟的羽毛做衣裳,太祖不许。刘太后告诉苗心禾:公主喜欢用鸟羽做衣裳,本身没有什么错,但是这样会引起天下女子争相效仿,到后来这种翠鸟便会越来少甚至绝迹。皇家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乎百姓的生活生死,皇家人可说坐拥天下,亦可说无一私物。让我再次认识了帝王家的责任,与戴王冠、必承其重,皇家人拥有四海,享受万人景仰的权利,也要履行对天下人负责的义务,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天下的榜样,所以必须规范,不能随心所欲,而要自我约束。这对于今天的公众人物有如政坛领袖、明星等亦有相似之处,但相比于古代,已经开明了许多。


《清平乐》所感


2.第二点便是不曹皇后给我的感触。史书上说她“貌丑不至惑君”,第一次新婚之夜也因貌丑而吓跑了夫婿。就当它是事实吧,但她这个人我还是很喜欢很钦佩的。一、聪慧好学,涉猎广泛:年少时顶替哥哥的名而去书院听学,不拘于当时女子不能去学堂的思想。这与她后来和仁宗讨论无论家事国事都毫无障碍打下了基础。继任太后之位后,英宗生病时,她暂代理政,朝廷内外每日奏报有几十份,她都能一一记住纲要。不同于一般的读书人以四书五经为主,她还读了医学、农学、机械之书,连烹饪酿酒的小书也有涉猎,不仅读,而且活学活用,亲自酿酒、做点心,养蚕绞丝,连机器也做得有模有样的。

《清平乐》所感


二、知恩图报、守信重诺:得知李植一心修仙,曹家有些想退婚,她却执意完婚,说李家曾对曹氏先祖有救命之恩,应该履行当初的诺言。新婚之夜得知李植执意不愿娶她,她也很不强人所难,签了和离书,向公婆行礼而去。要知道,一个结过婚的女子被和离回娘家在当时可是不被看好的,她却能如此洒脱大气,让人佩服。三、巾帼风度,男儿志向:虽生于武将之家,却熟读经史,知书达礼,德才兼备,是货真价实的名门之后,大家闺秀。曾有卫士在皇帝寝宫作乱,她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地处理,派人取水防火,剪掉所护驾侍从的头发,让侍从翌日以此论功行赏,使得他们都争先出力,消灭乱兵。也不曾忘了自家绝学——骑马射箭样样不输于男儿,得知当今天子仁德,只恨自己不是男儿身不然定去考取功名、辅助皇帝。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因为初掌中宫时,向仁宗提升几位妃嫔而遭大臣弹劾,深思己之过,从此益加谨言慎行,严于律己,不拉拢任何人,反对外戚干政,对自己的家人也是就事论事,一丝一毫也不通融。而对身边的比自己受宠的妃嫔们毫无嫉妒怨恨之心,第一时间告诉官家(皇帝)苗娘子有喜,甚至对后来恃宠而骄的张贵妃也没有丝毫的计较。

《清平乐》所感


五、洞察人心、隐忍自持:她知道皇帝并不喜欢自己,所以新婚之夜,哪怕独守空房,也不愿去打扰他;她知道他亲近她是因为看到她懂机械、走南闯北,与他喜欢的一个姑娘有几分相似,所以她礼貌地遣回了他;与他谈家国之事时,兴正浓,她也是见好就收,得体得让人心疼。所以,更多地,我看到的是他们不像帝后、不像夫妻,更像是君臣、朋友,不带感情的相敬如宾。当然,这一点还是在电视剧情中得以展示,史书上,仁宗对她更是冷漠。关于她的评价,在历史上还是很高的,脱脱云:“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善飞帛书。”母慈子孝、爱才救苏轼等典故也传为美谈。

古装剧一直以来都是我的喜爱,服装发饰、诗书礼乐、亭台楼阁以及古人的情怀都是我的关注点。而根据史实而改编的、贴近历史的古装剧更是吸引我的眼球,常常吸引我去了解这背后的历史。我也是通过这部剧知道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词人都汇聚于这个时期,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等,能人毕现,韩琦、富弼、张尧佐等。《清平乐》这部剧我看的还不及六分之一,服装发饰倒是很符合时代特点,古文诗句也经常出现,场景也不错,这倒很符合我的口味。只是感觉主线可能有点乱,剧情比较拖沓。这只是目前所见,难免存在偏颇,还是多看几集和多了解一些史实再做评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