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名家藍光臨心血遺作《白塔秋楓》正式出版

//sichuan.scol.com.cn/items/202005/200503154529132000157B23.mp4

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藍門弟子大合唱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婷)“我先生生前愛戲,愛寫,筆耕不輟,為這本書凝聚了他一輩子心血。”5月3日上午,藍光臨的夫人賴茵捧著50萬字的藍光臨遺作《白塔秋楓——藍光臨藝術生涯》(下稱《白塔秋楓》),邊翻閱邊感念著。白塔,是川劇名家藍光臨故居廣安的標誌建築物,片片紅色秋楓颯颯靈動,與其依偎映襯,溫柔斑斕的文字記錄著這位老藝術家對故鄉的懷念。

川劇名家藍光臨心血遺作《白塔秋楓》正式出版

書本封面

當天,著名川劇藝術家藍光臨遺作《白塔秋楓》出版發佈會在成都舉行,梅花獎得主肖德美、王超等10餘位“藍派”弟子,四川人民出版社代表和諸多川劇圈內人匯聚一堂,共同見證藍光臨表演藝術傳承中心揭牌。

川劇名家藍光臨心血遺作《白塔秋楓》正式出版

“川劇是我這一生的最愛,是川劇養活了我,川劇使我或多或少成為一個歷史人物,我要把我這一生的耳濡目染、重要的事情記錄下來,給後人留下一點文字,也不枉我從事川劇七十幾年”。已故川劇名角藍光臨先生,是當代川劇小生行聲譽卓著、業界公認的表演藝術家。當今活躍在川劇界優秀演員肖德美、陳智林、陳巧茹、王超等,都曾或多或少受到他的藝術影響。他生前接受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自己最大的心願是將自己的所學所感、人生起伏寫入書中出版。

川劇名家藍光臨心血遺作《白塔秋楓》正式出版

藍光臨《摘紅梅》劇照

傳情達意,悅耳動聽

翻爛兩本《辭海》,藍光臨50萬字親筆記錄藝術生涯

而今,《白塔秋楓》終於出版了,該書全文50餘萬字,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系藍光臨對自己數十年從藝生涯所見所聞的回顧和記錄,披露了不少藍光臨生前的大量珍貴劇照與生活照。

川劇名家藍光臨心血遺作《白塔秋楓》正式出版

藍光臨1935年生,是四川廣安人。他是川劇名角,工文武小生,師從曾榮華、彭海清。代表曲目《夫妻橋》、《石懷玉驚夢》等,1963年赴北京演出,轟動首都,受鄧小平、朱德、陳毅等人接見。劇評家胡沙題詞讚揚他“一曲驚夢驚北京,好似當年魏長生”。1990年至法國講學川劇,開“川劇出國講學之先河”。

川劇名家藍光臨心血遺作《白塔秋楓》正式出版

張學君是藍光臨的老戲迷,買藍光臨生前表演的《石懷玉驚夢》《裝盒盤宮》影像碟片,都要分別買兩張才放心。“生怕一張聽久了,磨壞了,成像不好了。”有緣的是,這位戲迷也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四川省地方誌編篆委員會編審,他與四川人民出版社資深編審、本書責任編輯謝雪等人一起,臨危受命,歷時約3年,將藍光臨多年的70多萬字的日記等一手資料編纂成書。“傳情達意,悅耳動聽。”張學君說,這既是藍光臨晚年對川劇藝術追求的標準,也是他眼中藍光臨對這八個字的踐行和驗證,編書的過程中他在字裡行間讀到了這位老藝術家不隨時間停止的好學善思。

賴茵也記得,藍光臨有個習慣,就是在每次演出完以後,或是生活中遇到了什麼新鮮事,都會以隨筆的形式記錄下當時的思考。為了出版《白塔秋楓》,藍光臨在晚年即時手部不便,也翻爛了兩本《辭海》。記者翻看《白塔秋楓》樣書也發現,這本書的六編裡,包含著藍光臨的童年記憶、少年經歷、黎明前後、感悟之年等。每一編中,作者以自述的講故事方式,以事件為中心分若干小標題,或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見聞,或表達個人的藝術見解。大到從藝經歷、演繹理論總結、觀演評論、劇本創作,細微到當天的心理狀態、心情起伏、天氣變化都記錄其中,集腋成裘。該書中,藍光臨從不同角度,記述了七十多年來從初出茅廬的學生如何蛻變為川劇大家,採擷著川劇歷史長河中的朵朵浪花,和原野山間的涓涓細流,趣味橫生,令人耳目一新。

川劇名家藍光臨心血遺作《白塔秋楓》正式出版

賴茵(圖左)與謝雪(圖右)

川劇名家藍光臨心血遺作《白塔秋楓》正式出版

張學君

2018年12月15日晚9點32分,藍光臨在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去世,享年83歲。藍門弟子柯偉至今仍清晰的記得,師父在晚年見書目出版一波三折,提及此事每每淚眼漣漣。彌留之際,當藍光臨拿到編輯連夜趕製的已成型樣書,微微閉著雙眼,輕輕點頭呢喃:"我滿足了。"不久便安詳離世。藍光臨曾說:"我這一輩子,看到的就怕忘記,能夠記下來,給後人留一些文字,也不枉我這一生從事川劇。"

文字在表演中活態傳承

藍門弟子薈萃,各展拿手好戲展桃李風采

《白塔秋楓》的順利出版,也離不開原成都市川劇研究院院長雷音。在他看來,川劇的發展需要記錄這些名家經典名作,這種著作也有利於川劇的傳承、川劇理論的發展。隨著成都川劇藝術中心重建,相信在新節點下,川劇舊地將煥新採。這個觀點也與四川省川劇理論研究會會長、四川省藝術研究院資深戲曲專家杜建華不謀而合。

川劇名家藍光臨心血遺作《白塔秋楓》正式出版

藍光臨10歲登臺,先演鬚生,後工小生,從藝50餘載,會戲100多出,先後得到傅三乾、彭海濤、曾榮華等名師指點,獲得真傳。不過,他一生卻從未得過任何獎項。1984年,《戲劇報》主辦的首屆梅花獎在北京頒獎,此時,藍光臨已是49歲,超過了規定的45歲,失去了問鼎梅花獎的機會。此後的多次川劇比賽,他也同樣因為超齡失去參賽資格,但老人沒有停止對川劇的熱愛,培育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川劇傳承人。

川劇名家藍光臨心血遺作《白塔秋楓》正式出版川劇名家藍光臨心血遺作《白塔秋楓》正式出版

表演是川劇傳承中最鮮活的現場。發佈會上,藍光臨《摘紅梅》的劇照印在背景海報板上,藍派一代、二代弟子等輪番亮相現場,通過《夫妻橋》《佛堂託孤》《石懷玉驚夢》《牡丹亭》的經典川劇片段,向藍光臨先生致敬。最後,弟子們一起大合唱了川劇摺子戲《問病逼官》。這之中既有肖德美、王超、柯偉,也有新一代80後、90後川劇新秀文東、王裕仁、王子豪等。“最讓我感動的是,這本書沒有侷限於川劇哪一個特定流派或部分,藍老師心懷大川劇,他不停止思考的精神,讓我們年輕人受益匪淺。”王裕仁通讀全書後說道。

川劇名家藍光臨心血遺作《白塔秋楓》正式出版

王超

川劇名家藍光臨心血遺作《白塔秋楓》正式出版

藍門弟子大合唱

川劇名家藍光臨心血遺作《白塔秋楓》正式出版

肖德美

新書發佈會當天,由“最美川劇”平臺發起成立的“藍光臨表演藝術傳承中心”揭牌儀式也在現場舉行。“成立傳承中心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構建川劇流派體系,進行學術研究;二是傳承流派(藍派)經典劇目,培養青年川劇人才。”掛牌後,藍派經典劇目傳承工程正式啟動。傳承中心負責人肖德應透露,未來傳承中心將更多的集結藍派川劇藝術家,進行川劇進校園、進社區的表演和講座,讓更多年輕人瞭解川劇,走進川劇。同時也注重川劇原創劇目的打造,用直播等多元化的網絡手段,讓獨樹一幟的藍派川劇藝術吸引更多網友。

川劇名家藍光臨心血遺作《白塔秋楓》正式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