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拉,科爾沁草原上一座神祕而孤獨的山

文/熊宗榮

火車到達通遼時,已是夜間8點。市政協的高主任和喬主任已在站外迎候。等我們上車後,汽車徑直開到市中心的國泰大酒店。待房間安排完畢,二位主任便領我們來到二樓餐廳。

陪同我們吃飯的有市政協王主席。王主席是蒙族人,身材高大,戴一副寬邊眼鏡,風度儒雅,對通遼的歷史頗有研究。他向我們介紹說:

"通遼市原為哲里木盟,位於聞名中外的科爾沁大草原。科爾沁是內蒙古的三大著名草原之一,其東北是呼倫貝爾大草原,西北是鍚林郭勒大草原。科爾沁草原遼闊,水草豐美,牛羊成群,風光絢麗,景色迷人,是最適宜於人類生存的地方。"

阿古拉,科爾沁草原上一座神秘而孤獨的山

內蒙古通遼市


王主席說:"通遼市面積6萬平方公里,人口370萬,其中蒙古族佔44%。通遼市的蒙古人佔內蒙古自治區蒙族人的三分之一,佔全國蒙族人的四分之一,佔世界蒙族人的五分之一。

據王主席介紹:早在一萬年前,科爾沁就有人類居住。3000 年前,科爾沁是東胡族和山戎族居住的地方。元代以前,科爾沁是契丹、女真、靺鞨等族遊牧生息之地。元蒙時期,這裡是成吉思汗之弟合撒爾後裔的領地。

清兵入關時,科爾沁部起過積極作用,擔任開路先鋒。清廷為了籠絡科爾沁部,與之世代聯姻。科爾沁右翼中旗扎薩克莽古斯的女兒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皇后,即輔佐了順治和康熙兩代皇帝的孝莊皇太后。科爾沁扎薩克綽爾的女兒是清世祖順治的皇后,史稱孝惠章皇后。皇太極的女兒嫁給科爾沁親王班弟。科爾沁達爾罕親王娶皇室公主為妻。乾隆皇帝巡視科爾沁時,曾有"寒牧雖稱遠,姻盟向最親"的詩句。可見,清代皇室與科爾沁關係之深厚。

阿古拉,科爾沁草原上一座神秘而孤獨的山

阿古拉大草原


喬主任也是個文人,他對科爾沁的歷史也有精深的研究。他送給我一本簽名著作,書名是《僧格林沁親王》。他說"僧格林沁出生在科爾沁草原,死後又安葬在科爾沁草原,是科爾沁草原上一位著名的歷史人物。但歷史上對僧格林沁的評價不公正。僧格林沁這個人功過是非很分明。他雖說鎮壓過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黑旗軍, 但他在對待八國聯軍入侵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卻是強硬的主戰派。他指揮的天津大沽保衛戰,給了英法聯軍以重創,大挫了入侵敵人之銳氣,大振了國人御外之威風。儘管那場戰爭最終失敗,但與清廷的腐敗、軍隊的羸弱以及武器的落後有關,責任不能歸於他一人。"

聽了王主席和喬主任的一番話後,我對他們二人肅然起敬,對科爾沁草原也有了新的認識。科爾沁不僅有肥沃的土地,有美麗的草原和英雄輩出的歷史,而且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第二天清早,高主任和喬主任來到我們下榻的國泰大酒店,說:"今天我們兩人陪你們去看看科爾沁草原上的阿古拉!"

我和同行的李明清忙說:"謝謝!"

早飯後,汽車載著我們一行四人順著304國道一路南行。沿途,看到四處都是平展展的農田,種有玉米、高粱、大豆和水稻等農作物。

阿古拉,科爾沁草原上一座神秘而孤獨的山

阿古拉草原上的蒙古大營


我問:"這裡不是科爾沁大草原嗎?怎麼不見草原,到處都是莊稼呢?"

可能是我這個問題提得太突然、太直接,也可能是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有些複雜,高主任朝喬主任瞅了一眼,喬主任思索了一會兒,緩緩回答:

"科爾沁這個地方土地太肥沃,水草太豐富,環境太優越,歷來都是封建王朝囤積糧草的地方。當年,成吉思汗率大軍西征時,就把科爾沁作為屯兵養馬,籌集糧秣的後方基地。昨天晚餐時,桌上有一道本地特色菜牛肉乾,就是當年成吉思汗發明的'兵糧'。每到出征前,科爾沁就要加工大量的牛肉乾,裝在牛皮袋裡,作為大軍隨身攜帶的乾糧。"

"科爾沁成為固定的產糧區,始於清代康、乾年間。那時的戰爭已不再是遊牧部落之間的戰爭,戰爭的人數和規模也比過去大得多。光靠'牛肉乾 '作戰備糧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大批的軍糧,以作後勤保障。而科爾沁是清廷最信任、最可靠的大後方。於是,便在這裡大量開荒種糧,科爾沁逐漸成了清廷的糧倉。"

"到了清末民初,大量的內地漢人'闖關東',來到科爾沁。漢人的到來,使科爾沁人口劇增。人多了,要吃飯,科爾沁的土地便遭到進一步的開發。科爾沁土地肥沃,又有西遼河和新開河的充足水源灌溉,科爾沁便成了旱澇保收的糧食生產基地。

阿古拉,科爾沁草原上一座神秘而孤獨的山

阿古拉湖


"最後一次的土地大開墾,是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那個在全國範圍內大搞'農業學大寨''以糧為綱''深挖洞,廣積糧'的年代。當然,這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用多說了。"

"經過歷代的開墾,現在,除西部和西北部還保留一部分草原外,科爾沁的整個東部地區已經基本成了農產區,再也難覓當年'草原萬里滾綠浪,水肥牛羊壯'的痕跡了。"

聽完喬主任的介紹,我感慨地說:"科爾沁草原的變化,其實也是一個歷史時代的變遷。"

喬主任說:"正是。"

阿古拉,科爾沁草原上一座神秘而孤獨的山

接待遊客的蒙古包


在一個岔道口上,汽車停了下來。這裡早停著一輛車,科爾沁左翼後旗政協的白秘書長已在這裡等候多時了。見面寒暄之後,白秘書長的車在前面帶路,拐下了國道,順著一條稍窄的水泥公路向西行駛。

汽車開了一段後,我發現公路兩邊的莊稼地慢慢少了,用鐵絲網圈著的一片片草場漸漸多了,還有大片大片長著水草的溼地。

遠遠的草原中,有一片湖泊。湖泊很大,約有數百畝面積。湖水很清,碧波盪漾。湖的周圍是青乎乎的草地,草地上有自由放牧的牛羊,還有幾位騎馬的牧民。遠處,還有好幾座白色的蒙古包。

我問:"這是什麼湖啊?湖水這麼清澈! "

喬主任回答說:"這叫阿古拉湖。阿古拉湖很奇怪,它的四周沒有山,沒有河,基本沒有來水。水從哪裡來呢?據說阿古拉湖底有泉眼,泉眼裡的水不斷往上冒。所以,阿古拉湖水在大量的蒸發中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

草地中間有一條長長的甬道,甬道用紅磚鋪成,從公路邊一直通往蒙古包。順著甬道,走近蒙古包,迎面一幅巨大的草原油畫,畫上寫著"蒙古大營"四個鮮紅大字。

我走近一座蒙古包,打開門,朝裡面看了看。蒙古包從外面看並不大,但裡面卻很寬敞。木地板上鋪著十幾個鋪位,被子疊得整整齊齊,裡裡外外收拾得很乾淨。白秘書長說,這些蒙古包專門用來接待遊客,住宿和吃飯的蒙古包是分開的。

離開蒙古包,再往前走,遠遠看見一座長滿青草的高山。 白秘書長指著那座山說:"那就是科爾沁草原上的阿古拉!"

"阿古拉是什麼意思?"我問。

"就是山啊!"白秘書長回答。

這阿古拉也有些奇怪,四周都是平平的草地。阿古拉兀自拔地而起,孤零零地矗立在草地的中央,遠遠看去,格外醒目。

阿古拉,科爾沁草原上一座神秘而孤獨的山

阿古拉白塔


走近阿古拉,這裡是一座小鎮,鎮的名字就叫"阿古拉"。鎮上有一處農貿市場,市場上人山人海,周圍到處停靠的是農用三輪車,還有拖拉機和吉普車。

白秘書長介紹說:"阿古拉的集市一個月只有3次熱集,即每月的5號、15號和25號。今天是8月15號,正是熱集,所以集上特別熱鬧。草原上的牧民居住分散,離集市很遠。過去牧民趕一次集不容易,要走很遠的路,還要肩挑背馱的。現在好了,絕大多數牧民家裡都有農用三輪車,條件好點的還有吉普車。上街趕集再也用不著走路或騎馬了。"

我們從阿古拉的北坡上山,北坡有一條彎彎曲曲的石臺階路。阿古拉從遠看只是一坐小山包,走近了才知道又高又陡,爬起來十分費力氣。我一步一喘,爬得滿頭大汗,用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才好不容易爬上山頂。

站在山頭,放眼四望。原來,阿古拉四周的景色各不相同。阿古拉東西兩邊均有一片大湖。不過,西邊的那片湖水清澈,碧波粼粼。而東邊的那片湖水幾近枯竭,周圍裸露出大片黃沙。阿古拉的南面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青青草原,而北面則是連綿起伏的沙丘,看起來極其荒涼。

阿古拉南側的山腳下,殘存著幾間破敗的古廟。白秘書長說:"這座廟在雍正和乾隆年間規模宏大,有和尚600多人。廟裡香火隆盛,一直傳承了兩百多年。可惜在浩瀚運動中,和尚被遣, 廟宇被毀。如今,只剩下這幾間斷牆殘壁。"

阿古拉頂,有一座清雍正12年(公元1734年)建的白塔。塔高13米,塔身雪白,成葫蘆形,類似北京北海公園的那座白塔。

關於這座白塔,白秘書長還跟我們講了一個故事:雍正年間,通遼的地方官員向朝廷彙報了一個信息,說是科爾沁草原上的科左後旗平地冒出一座山頭。當地百姓傳言,這是要出真龍天子的徵兆。雍正皇帝一聽這個信息,便坐臥不寧:一山難容二虎,一朝豈容二君!於是下詔,在阿古拉頂建一座白塔,鎮壓住草原上的那條龍。同時,在山下建一座寺廟,派皇廟裡的和尚來監視這條龍的動向,並坐禪唸經,詛咒那條龍永遠難成氣候。

大家聽罷這個故事,都說:"有趣!"

看著腳下的這座山頭,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這阿古拉是如何形成的呢?四周都是平地,沒有山脈、山系,造山運動不會在這裡單獨造就一座孤零零的山吧!若說是人工壘成,似也難以解釋。那時,草原上人煙稀少,到哪裡去組織這麼多的人力呢?何況,那時工具和技術都十分落後,怎麼能壘成這又高又陡的山來呢?壘這麼高一座山作何用途呢?還有,這裡周圍只有草地和沙丘,到處不見一塊石頭,而阿古拉的累累巨石從何而來?這些巨石是怎麼搬運上去的呢?

阿古拉,真是一團永遠難解的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