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興北伐原來是輸在這裡

隆興北伐原來是輸在這裡

大金完顏亮大張旗鼓地南侵,以南宋的完勝告終。

突如其來的勝利有時候的確會衝昏人的頭腦,比如宋高宗趙構。


雖然在紹興三十一年,也就是完顏亮南侵那年,宋高宗就把皇位禪讓給了宋孝宗,但他一直作為太上皇活躍在朝堂之上。

中國的歷史上有這樣一種傳統,但凡開疆擴土的皇帝都能獲得美名,無論在位期間民生如何;但如果對異族妥協,無論經濟多麼發達,都一定會被指責為昏君、投降派,是歷史的罪人,宋高宗當然不願意自己被扣上這樣的帽子。

在完顏亮南侵失敗之前,南宋的主和派認為空談復國沒有任何意義,所謂“復國”的議論不過是吹噓北方義軍如何鼎盛,百姓如何盼望王師,但北方義軍本就是亂世之源,怎麼能因為他們就揮兵北伐呢?

隆興北伐原來是輸在這裡

而完顏亮的失敗意味著“金兵不敗”的神話破滅,宋高宗的頭腦也熱了起來,光復中原是一代人的夢想,畢竟誰願意朝異族卑躬屈膝呢?

面對主和派的冒死勸諫,宋高宗一反常態的決定出兵北伐。隆興元年正月,宋孝宗遵從高宗的指示,為塵封已久的岳飛案平反,岳飛被追封為鄂王。看來一旦需要英雄形象的時候,宋高宗還是首先想起曾經重用過的岳飛,同月,下令出兵北伐。

就這樣,轟轟烈烈的北伐時代開始了!

宋高宗在位前期一直奉行無為而治的治國方針,因為沒有封建官僚的參與,成千上萬的百姓才得以追逐錐末之利,南宋王朝的經濟才得以奇蹟般的迅速恢復。但凡是都有兩面性,無為而治是有代價的,無為、無為,無所作為,這裡不僅僅是皇帝無所作為,封建官僚們也被迫無所作為,既然沒權力對付黎民百姓,當然也很難對付驍勇的大金。

宋高宗、宋孝宗一朝,南宋的封建官僚始終處於弱勢,再加上皇帝有意無意的推行北宋時期“以文治武”的國策,這時的南宋朝廷已經沒有中興四將這樣的將才,朝廷直接指揮的軍事力量也僅有二十萬人左右,能出戰的不超過六萬。

王夫之對隆興北伐有過很精準的評論:興隆年初,在“以文治武”的理念下,將軍都開始冒充書生,自矜有君子之風的士大夫在十萬火急的軍事面前也要做出一副恍若無事的樣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樣的將領和官員怎麼能完成北伐的霸業呢?

這樣的軍事實力,朝廷動用發行會子之類的特殊手段才得以退敵,何況出境主動擊敵?

隆興北伐比完顏亮南侵的戰績稍微好一點點,完顏亮支持了兩個月,隆興北伐支持了半年。南宋正月出兵北伐,七月就在宿州遭遇打敗,輜重盡失;八月,主和派湯思退再次拜相,南宋由攻勢轉為守勢。

隆興二年,宋金雙方再次簽訂“隆興和議”。不過與“紹興和議”相比,這次總算挽回了一點名聲,換回了一部分利益。隆興和議約定,南宋不再向大金稱臣,雙方皇帝以叔侄相稱,南宋歲幣減少十萬。

隆興和議後,宋金雙方再次進入相對和平的時期,南宋在宋高宗、宋孝宗的帶領下,繼續恢復了無為而治的國策。

隆興北伐原來是輸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