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新疆一首最美的情诗曾经属于承德,现在却成为辽宁人的骄傲

浩若烟海的唐诗中,有一首普通人写下的五绝流传千古,剔除了名人的光环独领风骚,它就是金昌绪的《春怨·伊州歌》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出自新疆一首最美的情诗曾经属于承德,现在却成为辽宁人的骄傲

金昌绪,谜一样的大唐诗人,新旧唐书难寻其踪,留给历史的身影也一片模糊,生卒不详,身世无考,唯有一篇《伊州歌》像一声惊雷,凭空乍响。

有人说他是一个流浪诗人,一辈子苦吟,只有一首拿得出手的作品。

可就是这样一首短小的五绝,却在史书上留下一句惊艳世人的评价:神圣工巧。


出自新疆一首最美的情诗曾经属于承德,现在却成为辽宁人的骄傲

要真正读懂这首诗,穿越千年去感悟诗人的所思所想,我们还需要翻开历史画卷,探寻一下伊州在哪?辽西又在哪?

据相关史料记载,唐代代的伊州是在今新疆境内所置三州之一。领伊吾、柔远、纳职三县,治伊吾(今新疆哈密)。贞观四年(630)初置时名“西伊州”,六年去“西”字。天宝、至德时改名伊吾郡。


出自新疆一首最美的情诗曾经属于承德,现在却成为辽宁人的骄傲

伊州地处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南)、沙州(今甘肃敦煌县城西)与西州之间,是戈壁滩上一片较大的绿洲,农业开发较早。东汉明帝时击败匈奴,取其伊吾卢地,筑伊吾屯城,置“宜禾都尉”,于此屯田。此后,大多为屯田镇兵所居住。隋朝在伊吾屯城之东新筑伊吾城,为伊吾郡郡治。隋末又为杂胡所据,依附于西突厥。贞观四年,唐派西北道安抚大使李大亮运去粮食,对伊吾地区杂胡进行招慰,伊吾城主石万年以伊吾等七城归唐,唐因此置州。


出自新疆一首最美的情诗曾经属于承德,现在却成为辽宁人的骄傲

伊州居民除汉人外,有西突厥、昭武九姓及杂胡,最多时达万余口。景龙四年(710)唐置伊吾军,驻兵三千,马三百匹。先天二年(713)隶属于驻北庭都护府的伊西北庭节度使。为了补充给养,伊吾军在这里进行了营田。代宗宝应元年(762)伊州陷于吐蕃。宣宗大中四年(850)沙州张议潮收复此地,重建伊州。


出自新疆一首最美的情诗曾经属于承德,现在却成为辽宁人的骄傲

历史上的辽西,是中原地区进入东北的必经之路,长期是兵家必争之地。辽西的盛衰是华北发展的风向标。这里原住民为汉。历史上辽西冀北京津承都属于一个行政地理区域,燕国秦汉隋唐明朝前期的冀北幽州直隶包括辽西承德赤峰北京天津地区。


出自新疆一首最美的情诗曾经属于承德,现在却成为辽宁人的骄傲

在20世纪初,这一带西部地区除京津之外,都归属于热河省(省会承德),所以在北京大学任教的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教授,在他1923年撰写的《中国地质学》里,将这一带含狼鳍鱼的地层命名为“热河系”地层。

1928年,葛利普教授又把这个地层所含的动物化石命名为“热河动物群”。

1962年,中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顾知微院士发展和完善了美国学者葛利普教授的观点。他进一步把含有“狼鳍鱼”、“东方叶肢介”和“三尾拟蜉蝣”为代表的化石群,通称为“热河生物群”。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热河省的撤销,除承德,秦皇岛外,辽西地区大部分划归辽宁省管辖。

出自新疆一首最美的情诗曾经属于承德,现在却成为辽宁人的骄傲

值此我们再穿越千年时光来重新回味下这首千古绝唱:《春怨·伊州歌》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的字面意思是:快赶走树上的黄莺,别让它在枝头长啼;啼声会惊破我好梦,害我梦不到那辽西。

诗的首句写“打起黄莺”,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中的是万里之遥的辽西。如此连绵反复,句句相承,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读来余音满口,韵味无穷。


出自新疆一首最美的情诗曾经属于承德,现在却成为辽宁人的骄傲

试想,茫茫的大漠和戈壁中,一位身处伊州的女子,梦中萦绕的是万里之遥,燕山深处的辽西。这么远的梦境,该是牵动着多么厚重的情感,多么凄美的故事?

女子应该足够的美,她的梦都足以令人生怜,纵使是黄莺那么优美婉转而又柔和的鸣唱也令人担忧惊醒了她的梦。

她是辽西的女儿颠沛流离到万里之遥,梦中思念家乡的亲人吗?还是丈夫从伊州远调戍守辽西经年未归,杳无音讯!


出自新疆一首最美的情诗曾经属于承德,现在却成为辽宁人的骄傲

总之是一段凄美的思念,将新疆绿洲上的莺啼春梦与辽西燕山中的长城炊烟紧密相连!这份思念,跨越万里,流淌万年!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再次读到它是,我仿佛看到了一位燕山的女儿在古老的伊州倚窗思念,看到了她睡梦中眼角淌出的珠泪!只可惜鸿雁南北,家书难寄!千古相思,只能随清风明月长寄梦中了!

文字:邓秀军

图片来自网络,本文引用了百度百科部分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