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狼狈”的朝代:以逃亡方式开始,又以逃亡方式结束

纵观封建王朝的发展历程可知:大部分王朝开始得都比较体面:要么凭借实力逐个扫除敌手、一统天下,要么凭本事篡取前朝皇位、取而代之。不论哪种方式,开国皇帝均是一幅踌躇满志的成功人士模样,并且手段很是了得,在驾驭群臣方面绝对堪称一把好手,如唐太宗、明太祖,其所治下的帝国臣民均唯其马首是瞻。不过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朝代:王朝刚一建立,敌对势力便开始对其磨刀霍霍、伺机灭之,而开国皇帝明显少了其他历朝开国皇帝那份威严。不仅如此,为了逃难苟活,开国皇帝不得不带着流亡朝廷满世界跑忙着逃难,堪称狼狈之至。好不容易经过三番五次地乞求,终获敌对势力同意,捡了一条命,王朝也暂时偏安一隅,但终归绕不过逃亡的宿命。在王朝覆灭之际,历史惊人相似的一幕发生了,末代君主以及所属臣民也是一路狂奔逃亡,再一次上演狼狈逃亡戏码。如此说来,这个王朝还真是跟逃亡有缘。

这个喜欢逃亡、堪称史上最狼狈的王朝便是南宋。

史上最“狼狈”的朝代:以逃亡方式开始,又以逃亡方式结束

南宋是在“靖康之耻”时北宋徽钦二宗被金俘虏、北宋正式宣告灭亡之后,应当地臣民要求建立起来的。虽然赵构未获得合法诏书,但“靖康之耻”实在让汉人过于蒙羞,也让宗泽、岳飞等主战派大臣很是不甘:我大宋军力没这么不堪,不信咱们接着干。要干得有一个政权做基础,但北宋正统已宣告灭亡了,于是他们自发拥立具有皇位继承资格的赵构充当新王朝皇位继承人,以此为基础继续跟金人比肌肉。

果然,以岳飞为代表的一批刚猛将领发挥出了不俗的实力,让之前所向披靡、视中原宋朝为草芥的金国第一次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看来中原汉军实力也不是那么不堪。在取得了一系列对战金军胜利的岳飞心情也是格外的激情澎湃,自尊心颇强的他誓言一雪“靖康之耻”。

那“靖康之耻”中最屈辱的是什么?便是北宋两位最高领导人都做了人家的俘虏,自古一个皇帝被俘虏并不少见,但两个皇帝都同时成了阶下囚却是绝无仅有,如此说来,这空前屈辱还怎么能忍?因此岳飞频频提出“迎回二圣”便是这个道理。只不过性情耿直的他没想到这触犯了宋高宗赵构最敏感的神经,招致冤死,当然这都是后话。

史上最“狼狈”的朝代:以逃亡方式开始,又以逃亡方式结束

大臣将军如此激情抗敌、誓言“迎回二圣”,可就苦坏了赵构。虽然他早期在金营里表现得毫不妥协,挺有男子汉气概的,但帅不过3秒,再让他坚持一会却是难上加难。虽然民众大臣推选他上位,而且这皇帝之位也着实很诱人。但他很快发现,做了皇帝的他简直从此被金人咬着不放。他人在哪,金军就追到哪。

如南宋刚一建立,听说金军离自己很近,他于是放弃中原逃到扬州。两年后,闻知他在扬州的金军又调转枪头进攻扬州,他于是又开始了一路狂奔,狼狈渡江,跑到了杭州。

同年九月,锁定了他这个目标的金军又渡江南侵来找他,他又不得不再次开启生存大逃亡模式,一口气跑遍了大半个南方,甚至一度还跑到海上漂泊了一阵子。并在一次惊慌失措的逃跑中,竟因惊吓过度永久地失去了生育能力。

史上最“狼狈”的朝代:以逃亡方式开始,又以逃亡方式结束

好在岳飞、韩世忠这些誓死效忠的南宋将领指挥得当,使得之前对阵金军的正面战场颓势得以扭转,撼不动“岳家军”的金国也只好放弃进攻,接受议和,宋金之间终成对峙之势。宋高宗逃跑的日子也总算暂时告了一段落,于是颇为疲惫的他在偏安一隅的临安落下了脚,这南宋的政权算是初步稳定了下来。之后一心苟安的宋高宗“力排众议”,在秦桧的一手操办下,促成了宋金“绍兴议和”,这是继宋辽“澶渊之盟”之后的又一次“金钱换和平”。

并且宋高宗为了表示自己和议之诚心,竟然将国之柱石——岳飞下狱冤死。对于南宋如此自毁长城,按说金人趁机挥军南下,一举灭亡宋朝也不是没有可能。可是金国没有这么做,而是罕见地履行协议、息兵罢战,这给南宋带来了一百多年的苟安时期。不过金国放过南宋并不代表别的政权就不会觊觎这块肥肉。北方蒙古族的兴起宣告了南宋苟安日子倒计时的开始,也宣告了南宋流亡之路的再次来袭。

史上最“狼狈”的朝代:以逃亡方式开始,又以逃亡方式结束

南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左丞相伯颜已率大军抵达无锡,临安城危在旦夕。南宋派使臣面见伯颜,进行议和,表示宋朝愿意俯首称臣,岁贡银25万两,帛25万匹。本想绍兴议和能再次重现,但让宋朝使臣失望的是,伯颜一口回绝,还将文天祥扣押,这也即意味着元朝誓将亡宋。于是在正月十八日,元军距离临安城只有十五里之时,宋理宗皇后谢太后让使者带着历朝皇帝用过的玉玺,出城投降。

不过谢太后投降并不代表南宋国祚就此终结,就在其投降前夜,驸马都尉杨镇、国舅爷杨亮节将益王赵昰、广王赵昺护送至城外,与陆秀夫、张世杰到了温州江心寺会合。当闻谢太后投降之后,陆秀夫拥立赵昰称帝,是为宋端宗,继续带领南宋军民抗元。在元军大军压境,扬州、真州、通州相继失守之后,流亡宋朝失去了长江以北最后据点,只能一步步向南逃亡,先后逃到福州、泉州、潮州、惠州……甚至有如当年宋高宗一样,流亡宋朝还在海上漂泊了相当一段时间。公元1278年5月8日,10岁的宋端宗病死,7岁的赵昺被拥立为帝,史称帝昺。

史上最“狼狈”的朝代:以逃亡方式开始,又以逃亡方式结束

鉴于元军强大的统一势头,张世杰遂带领流亡宋朝退守崖山,这也便是最后的退路,因为后面即面临大海。闻之宋军这一动向的忽必烈立马委任江东宣尉使张弘范率军2万围攻崖山。崖山海战也成了流亡宋朝最后的战场,在这里上演了极其悲壮的一幕。当宋军败局已定、回天乏术之时,陆秀夫背负帝昺投海自尽后,不愿投降的南宋百官、宗室、后宫、宫女、士兵、太监等集体跳海自尽。七日后,江面漂浮出十万具尸体,至此南宋在流亡数年后正式宣告灭亡。

为何南宋王朝如此狼狈?建国伊始开国皇帝赵构便带着朝臣没命地逃亡,王朝末期也是如此,一路向南逃亡,直至覆灭。

仔细梳理南宋建立及覆亡过程,再与以往其他朝代对比可知:南宋的建立与唐、元、明、清等大一统朝代不同的是,唐、元、明、清这些朝代的建立可以说是开国君主一人之意,而南宋的建立却不是开国皇帝赵构之本意,而是宗泽、北宋臣民之愿景,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这一点:

史上最“狼狈”的朝代:以逃亡方式开始,又以逃亡方式结束

1,早在“靖康之耻”发生之时,赵构是被派往金营议和的,只不过在他动身前往的路途当中,被宗泽以及当地军民挽留了下来主持朝政。这也即意味着:赵构是在没有合法诏书的前提下登基称帝的,按说他即位是非法的,不过他的民意基础很好,因此在底下一批臣民的拥护和保驾护航下,他这个皇帝位坐得很稳。

但赵构本人对做皇帝是何态度呢?虽然对岳飞“迎回二圣”很是忌惮,但个人觉得他其实并不想当这个皇帝。理由有二。

一是他早早发掘出了帝国继承人,绍兴二年即将原属于赵匡胤一脉、年仅6岁的养子赵伯琮作为接班人进行培养,绍兴三十二年将其更名为赵昚,并正式禅位于他,之后赵构做了十四年的太上皇。二是赵构书法很好,并且造诣颇深。一般喜好山水墨画、研习书法之人,基本均为爱好岁月静好之人,很不适合每天要处理一大堆政务、工于心计的皇帝之位,故其健壮之年禅位于赵昚,安心于文艺创作,这显然就是不想做皇帝的表现。

史上最“狼狈”的朝代:以逃亡方式开始,又以逃亡方式结束

2,当时发生了“苗刘兵变”,也即苗傅和刘正彦叛乱,赵构还因此被迫短暂退位,不过此次叛乱与历史上的叛乱不同之处在于:历史上的叛乱大抵为了自立为帝,但此次叛乱却是因为苗刘二位将领不满赵构太过懦弱、一味屈辱求和才发动的,也即二位将领并不是反对宋朝,而是不满皇帝赵构不够资格。

既然赵构连皇帝都不想做,自然不想抵抗金军有所作为,这也便是赵构一直屈辱乞和的原因。不过皇帝不想有所作为并不代表大臣也是如此,而且他们还不是一两个,几乎是集体要抗争到底、一雪前耻,本来赵构登基就是民意的意思,现在民意逼得皇帝不得走亡国之道,只能继续抗争到底,在没有取得绝对优势的前提下,皇帝赵构也只能没命地亡命天涯。

史上最“狼狈”的朝代:以逃亡方式开始,又以逃亡方式结束

如此结论放到南宋末期也是如此,当时伯颜大军压境,谢太后已出城投降,表示南宋最高统治阶级已放弃抵抗,但手下地朝臣却不甘做亡国奴,硬是拥立小皇帝继续与元朝抗争。从现场实际发号施令情况可以看出:从临安一路南逃至崖山,完全就是张世杰、陆秀夫他们的想法,与10岁的赵昰和7岁的赵昺无关,他们形同傀儡一样在群起激昂、一心为国的张世杰、陆秀夫等的要求下,一路亡命天涯,最终还在陆秀夫一厢情愿的“命令”下,尚处少不更事的赵昺不得不投海自尽。

如此说来,虽然看似南宋“狼狈之至”,但却为其一大幸事,正是有了这群誓死保家卫国、不当亡国奴的忠臣武将的保护下,尽管南宋皇帝懦弱不想作为,但其却能在强邻环伺的险峻背景下昂然挺立,并且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国祚。

史上最“狼狈”的朝代:以逃亡方式开始,又以逃亡方式结束

这也便是史上最“狼狈”的朝代——南宋,其以逃亡方式开始,又以逃亡方式结束,不过却值得我们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