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能夠影響神經性厭食症?

腸道菌群能夠影響神經性厭食症?

厭食症,又叫神經性厭食症,是指個體通過節食等手段,有意造成並維持體重明顯低於正常標準為特徵的一種進食障礙,其主要特徵是以強烈害怕體重增加和發胖為特點的對體重和體型的極度關注,盲目追求苗條,體重顯著減輕,常導致營養不良、代謝和內分泌紊亂。這些個體常過分擔心發胖,甚至已經明顯消瘦仍自認為太胖,即使別人進行解釋也無效,表現出抑鬱、焦慮樣的行為。厭食症的患者也通常故意限制飲食,甚至採取過度運動、引吐和導瀉等方法以減輕體重。這些都會顯著影響腸道菌群的組成,2015年的一項發表在《身心醫學》雜誌上的研究發現厭食症的個體的腸道微生物與沒有進食障礙的個體明顯不同。

腸道微生物對宿主的消化和免疫健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通過腸腦軸影響宿主的行為。而神經性厭食症表現出非常嚴重的飲食失衡和抑鬱焦慮的狀態,因此,研究人員認為腸道微生物可能也與神經性厭食症相關。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認為,不能說腸道菌群的失衡會直接導致神經性厭食症的發生,以及焦慮、抑鬱等相關症狀,但是厭食症患者的營養攝入嚴重缺乏將直接影響腸道微生物的組成,進而可能進一步加劇抑鬱、焦慮和體重減輕等症狀,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研究人員希望研究厭食症和腸道菌群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並希望進一步研究改變腸道菌群是否能夠幫助患者維持正常體重和穩定情緒。

腸道菌群能夠影響神經性厭食症?

研究團隊收集了首次住院治療的16位神經性厭食症的女性的糞便樣本,通過臨床護理她們體重恢復正常,出院時研究人員又收集一次樣本。研究人員比較分析了兩次樣本中腸道細菌的組成和多樣性。研究發現厭食症患者住院和出院時腸道菌群的組成明顯不同,住院時細菌種類較少,腸道菌群多樣性較低,而出院時腸道菌群的多樣性明顯增加。但是與健康人群相比,其腸道菌群的多樣性仍然偏低。出院時,隨著厭食症患者體重的增加和腸道菌群多樣性的改善,與厭食症相關的其它症狀,比如患者的情緒也得到明顯的改善,表明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繫。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我們是否可以通過增加腸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樣性來減輕厭食症患者的症狀?

在先前的研究中,通過將肥胖和瘦弱人群的腸道菌群轉移到無菌小鼠身上,研究發現,在飲食完全一致的情況下,攜帶胖子腸道菌群的小鼠比攜帶瘦子腸道菌群的小鼠體重增加較多,表明腸道菌群可以調節體重的增加與減少。所以研究人員相信通過改變腸道菌群來治療神經性厭食症是非常可行的。

腸道菌群能夠影響神經性厭食症?

在以往的臨床治療中,厭食症患者體重增加和營養補充的過程讓他們非常不適,而且通常在患者出院後的幾個月甚至幾周又會出現體重下降而重新住院。因此,神經性厭食症的治療需要得到改善。通過有針對性的改變腸道菌群能夠幫助降低營養補充的不適,幫助患者調節體重和行為,將可能獲得更好的預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