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曾有一座东楼书院

东楼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杞县义学移至县城玉泉街,名谓玉泉书院。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知县周玑在古城东南隅另选新址,捐俸禄重建书院。因东向数百米有东楼公庙,遂名东楼书院。

东楼书院坐北朝南,有瓦房数十间,习武场一处。同治三至四年,知县查以谦又筹资银两进行修整和扩建。扩建后的书院,临街有头门,进而有二门。前院内有讲堂3间,东西厢房15间,为授课及士子考场所。中院有敬业堂3间,东西厢房各3间,为士子自学处。后院有广华馆3间,东西厢房各3间,为山长休息处。其右侧有一小院,为士子游乐场地。西院又称武书院,南有射圃(习武场),北有正己亭(后名昭忠祠)3间,东西厢房各3间及水井厨房等。书院东南隅为春秋阁,其重楼三层,下奉关羽,中奉文昌,上俸魁宿。

东楼书院历任山长都是当时的文化名人,最著名的当数民国初年曾任北洋政府大总统的徐世昌。后一任山长为蒋塑祖仁,山东济宁州举人。光绪末年,杞县考中的举人刘鉴堂、拔贡刘裕甫、补禀生赵聘卿、秀才孟紫垣、孟新垣、杜钊田、杜绪贞、魏鸿钧、魏馨山等皆出其门下。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知县孔凡洁将东楼书院改为杞县官立高等小学堂,为杞地兴办现代学校之始。首任堂长张南陔(巩县举人,拣选知县),学监刘克昌(杞县拔贡)。宣统二年(1910年),在武书院内创办杞县乙种农业学堂(相当于高等小学),民国元年(1912年)学堂改称学校。民国四年,杞县乙种农业学校又扩建为杞县甲种农桑学校(相当于初中)。杞县早期共产党员吴芝圃、韩达生、张海峰等青年时代均曾在该校就读。民国十六年(1927年),此校名又改为杞县县立第一小学。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军占领杞县停办。1948年7月,杞县全境解放,县民主政府整合教育资源,将原设在东楼书院的完全小学改为杞县第二小学,后又改为杞县招待所。

杞县曾有一座东楼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