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個人發的問題是“孩子的起跑線究竟是什麼”,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鄭十七


朋友你好!我是白姐,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作為父母,自己才是孩子的起跑線,父母的言行、思維方式、修養、眼界學識等都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父母的眼界學識影響孩子起跑線的認知深度,而認知的本質就是做決定,孩子的認知深度不同,所做的決定也是千差萬別。人和人一旦產生認知差別就會做出完全不一樣的決定,而這些決定往往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所以作為父母,要永不放棄自我成長,不斷提高自己的眼界、學識。因為父母的眼界、學識直接影響孩子起跑線的認知深度。

好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白姐Vlog


我認同你的觀點,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你好,我是鹹魚媽,以下是我的想法,歡迎一起交流。

1、孩子生活怎麼樣,全憑父母怎麼安排。

孩子小的時候,是無法安排自己的生活的,他每天吃什麼、玩什麼、學什麼、見什麼人等等,全部是由父母決定的。就拿社交來說,在孩子不會使用各類交友軟件之前,孩子的社交範圍除了學校同學以外,都在父母的社交範圍內。

所以關鍵就來了,咱們都知道孩子的大腦發育,尤其是前三年,需要豐富的刺激與體驗。一個每天都體驗不同遊戲、不同生活的孩子和每天都過著千篇一律生活的孩子,大腦的發育肯定不一樣。當然這個不一樣,孩子越小,越看不出來,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的語言、思維邏輯、交友等等都會體現出很大差異。

這些都有理論依據,也是越來越多家長重視孩子早期教育的原因。


2、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是話糙理不糙。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也可以說孩子在圍觀父母的一言一行。

你一邊刷著視頻、玩著遊戲,一邊對孩子強調一百遍終身學習有多重要,永遠不如你放下手機,和孩子每天固定時間兩個人一起學習。

孩子其實不是教出來的,孩子是影響出來的。父母的一言一行裡,藏著父母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而這些都在一點一滴地影響著孩子。

這也就是為什麼懂了無數育兒道理,也教不好一個孩子的原因,因為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第一本教科書啊。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專家呼籲,育兒就是育己。父母不斷成為更好的自己,孩子才有可能成為更好的孩子。

3、孩子的學習受情感的影響極大。

信任父母傳遞的信息,對孩子在這個複雜的世界求生存至關重要,他們不需要事事都從零學起,而是有現成且可靠的經驗可以借鑑。

人和機器有個非常大的差別,就是處理信息的方式。對於機器來說,他們無差別的對待輸入的每一條信息,但人有自己的判斷、衡量標準,而小孩子對於信息的篩選、衡量有自己的選擇機制---依戀。

父母同孩子建立了安全依戀,那麼孩子對於父母說的話就會天然地信任,也就是說當別人說的話和父母說的不一樣時,孩子就會存疑,即使是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

因為對父母的信任、依戀,孩子學習、借鑑著父母教給他們的可靠的、現成的人生經驗。而且你會發現,孩子越小,他對於父母的話是越信任的。

當然孩子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他自己慢慢成長,他有了更多屬於自己的人生經驗,他會慢慢形成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孩子每一次的叛逆,都是對以往的一種覆盤、成長,在不斷地打破、整合之中成長。

但無可否認的,他的第一手經驗來自於父母言行的影響。

以上就是我關於父母是孩子起跑線的思考,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有話說的安姐


我非常贊同你的觀點,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起跑線。

孩子第一次睜開眼看到父母的第一個表情,是孩子神經元鏈接的第一個信號。

在《頭腦特工隊》中,萊莉睜開眼睛,第一眼看到是媽媽和爸爸慈愛開心的表情,她的大腦神經元接觸到的第一個信息是快樂,這也為日後萊莉的成長中快樂佔主導,奠定了基礎。

孩子出生後,起初物質環境並沒有給孩子帶來多少刺激,而建立孩子大腦神經元鏈接的強度刺激來自於父母所營造的家庭氛圍,刺激的強度不同,孩子核心記憶中的大腦神經鏈接也不同,這些刺激決定了孩子日後成長的心智模式。

因此,孩子人生的第一起跑線是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對孩子的慈愛,以及父母在孩子出生後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

父母的書架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很多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出生後會給孩子報各種早教班,買各種繪本。但是作為父母自身首先要有一個非常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以此來影響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書架決定了父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父母的三觀也決定著未來孩子的三觀。

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言傳身教都決定著孩子是否輸在了起跑線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