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琉璃之鄉看琉璃

流光溢彩:琉璃之鄉看琉璃
流光溢彩:琉璃之鄉看琉璃

中國琉璃,是中國古代文化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流光溢彩、變幻瑰麗,是東方人精緻、細膩、含蓄的精神體現,是思想情感與藝術的融合。介休自古就有“琉璃之鄉”的美譽,建築琉璃藝術久負盛名,琉璃工藝源遠流長。

琉璃作為一種建築材料,起源於北魏。大約自唐代起,廣泛應用於建築裝飾。介休洪山發掘出土的唐貞元十一年(795年)“法興寺碑”碑文載:“神峰北,地一所:東至大煙頭,南自至,西至琉璃寺,北至石佛腳。”這說明介休唐代時即有“琉璃寺”,建築琉璃已經出現。介休琉璃盛燒於明清時期,瀋陽故宮和盛京三陵的琉璃就是由山西介休侯氏家族燒造而成。此外介休市域內的后土廟、五嶽廟、城隍廟等琉璃建築群也都燒製於此時期,其中后土廟還被稱為“琉璃藝術博物館”。元代,介休的琉璃匠師已開始向外地輸出,明代外遷者更甚。

如果說山西是我國古代建築寶庫的話,那麼介休就是建築琉璃藝術的寶庫。千年風霜後,介休琉璃保存數量之多、種類之繁、質量之精、藝術之美,實屬難得。2013年,介休市博物館新館建成,結合介休的地方特色和藏品特點,推出了四個基本陳列展覽。考慮到介休琉璃在琉璃藝術傳承歷史中的重要地位、介休地域範圍內大量的琉璃遺存以及其獨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其中一個展覽便以“琉璃溢彩”為主題,向人們展示介休琉璃的悠久歷史和豐富遺存。

在布展時,介休市博物館參考古文獻資料中對琉璃的記載,經過不斷挖掘、蒐集、整理和編撰,為著重表現古建築中琉璃構件的製作、工藝和傳播,確定了“甍宇琉丹”“華彩影壁”和“琉璃傳世”三個單元。另以“國保薈萃”和“古建遺珍”兩個單元重點推出以祆神樓、后土廟為代表的十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特展,和其它富有介休地方特色的古建築遺存展。“琉璃溢彩”主題布展旨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介休建築琉璃源遠流長的發展,藉由傳統圖文、實物展示、琉璃燒造工藝場景復原以及新媒體現代化手段綜合運用,將觀眾帶到宏偉建築之頂,近距離感受琉璃藝術之美,極大提升了觀展體驗。

該展覽共計有展品83件,多為介休后土廟、五嶽廟、城隍廟等建築在修繕中替換下來的一些建築殘件。雖是殘件,但依然能反映出明清時期介休琉璃藝術水平之高、藝術之美。展品中還包括擬定一級文物1件,三級文物1件。這兩件重點文物在展廳均以裸展的形式重點展示。擬定一級文物為黃綠藍釉琉璃螭吻,原為介休市洪山鎮石屯村源神廟正殿屋頂脊飾,明代建築構件,代表著明代介休琉璃工藝和藝術的最高水平。三級文物為唐法興寺碑,它強有力地證明了介休唐代時即有“琉璃寺”,建築琉璃業已誕生,充分彰顯了介休琉璃技藝傳承的歷史地位。

自開館以來,“琉璃溢彩”主題展覽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中央電視臺《中國影像方誌》(介休卷)欄目、新華網、山西電視臺、晉中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單位數次在該展廳對介休琉璃進行報道。時至今日,介休“琉璃之鄉”的美譽已深入人心,聲名遠揚。

山西晚報記者 南麗江

(責編:劉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