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奮力推動全面振興崛起

介休:奮力推動全面振興崛起

安泰集團

介休:奮力推動全面振興崛起

城區新貌

介休:奮力推動全面振興崛起

新農村建設

介休:奮力推動全面振興崛起

企業一角

介休:奮力推動全面振興崛起

火車站廣場

介休:奮力推動全面振興崛起

汾秀公園

2019年發展成就

經濟指標再創歷史新高。2019年,介休市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4項指標均位列晉中市前茅,均創歷史最高。特別是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1.3億元,比2016年10.7億元翻了一番。全市經濟穩的基礎更加紮實,進的態勢更加明顯,經濟實力持續提升。

兩項工作進入全國百強。2019年,介休市首次入選“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和“中國縣域旅遊競爭力百強縣”,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全年完成“雙招雙引”項目簽約21項,總投資達341億元,創歷史之最。堅決打贏A級景區保衛戰,綿山、張壁古堡實現提檔升級,南莊、張村成為全省首批3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全年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42億元,同比增長18%。

轉型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實施了總投資228億元的142個重點項目,轉型項目佔比51%,昌盛180萬噸機焦配套20萬噸甲醇項目開工建設,千萬噸級焦化集聚區已具雛形。福馬12萬噸針狀焦、路鑫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等項目進展順利,國能中電炭基催化劑建成落地,崇光電廠即將投運,特別是建成中部六省首家全牌照無水港,成豐快運成為全省互聯網物流平臺試點企業,全國排名第八,國家級高新企業達到9戶。

全力扶持企業做大做強。設立1億元現代產業發展資金、3000萬元應急還貸資金,發放“助保貸”貸款2701萬元,全年減稅降費4.87億元。經濟技術開發區入駐企業達91戶,“雙創”基地吸納小微企業24戶,18戶中小企業申報“山西省上市掛牌後備企業資源庫”。新增“小升規”企業26戶,股份制改造“晉興板”掛牌19戶,位列晉中第一。全市103戶規上企業中,產值過億元80戶、產值超十億元10戶,4戶企業入圍全省民企百強。安泰集團產值突破190億元,穩居晉中民營企業榜首。全市民營經濟活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

鄉村振興激發農村活力。深入實施“激活農村資源、促進鄉村振興”行動,制定“一園四帶”發展規劃,“村企聯建”助推鄉村振興的做法被農業農村部推廣,成為山西唯一“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激勵縣”。培育省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33戶,建立食品加工六大產業體系,形成萬畝中藥材產業,凌雲鐵皮石斛精深加工填補省內空白,農村綜合改革、設施蔬菜產業、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走在全省前列,全省農村綜合改革現場會、全省設施蔬菜產業現場會、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現場會在介休市召開。

城鄉環境更加美麗宜居。紮實開展城市提檔升級攻堅行動和“兩高一道”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實施11條道路新續建和14條小街小巷改造,鋪設城市綠道12公里,新增42個小遊園,美化牆體立面46萬平方米,通過國家園林城市複審驗收,榮獲“全國綠化模範縣”,綿山鎮創建成為國家衛生鄉鎮。全力攻堅藍天、碧水、淨土“三大戰役”,完成4萬戶、427萬平方米清潔供熱改造,佔到晉中四分之一;持續開展汾河流域攻堅行動,建成沿汾12處農村汙水處理站,汾河水質明顯改善;市工商聯聯合6戶民營企業,捐贈12輛大型環衛車輛助力環保,揚塵治理效果顯著;完成智慧環保信息化平臺二期建設,全省首家實現財政供養單位清潔供熱全覆蓋,空氣質量改善成效明顯。

改革創新走在省市前列。全年49類60項改革任務圓滿完成,多項改革措施叫響省市、走向全國。“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和基層警務新體系建設被《山西信息》刊發推廣;教育改革走在晉中前列,中考綜合指標位列晉中第二,入列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縣域綜合醫改工作全國領先,被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簡報發佈,國家衛健委兩次在我市召開現場會,在全省醫改電視電話會上作了典型發言;農村學校改廁工作成為全國樣板,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給予高度認可。

民生福祉持續增強。民生領域財政投入27億元,佔全年支出的84%。打造了晉中各縣集中度最高的縣級政務服務中心,為群眾和企業辦事提供了最大便利。投運全省標準最高、設施最全的汽車客運站,開通介休至孝義城際公交,重啟新建人民醫院工程,完成體育館高標準改造,民生保障服務平臺全年處置民生訴求11.8萬件,處置率96%,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

治理效能有力提升。全面推行“村務監督月例會”制度,讓群眾明白、還幹部清白,強化了基層治理能力,《山西新聞聯播》專題報道。率先建成應急管理信息化平臺,120戶企業完成雙重預防機制創建,位列晉中第一。深化掃黑除惡,共打掉黑惡勢力團伙18個,破獲刑事案件116起,進京赴省訪人次同比下降50%。舉辦第四屆“介休好人”評選,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全省首家縣級中華文化促進會,蟬聯“省級文明城市”稱號。

黨的建設全面加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受到省委充分肯定。四個“二十五條”落地生根,管黨治黨縱深推進,“三基建設”全面夯實,政治生態向善向好。

2020年發展展望

2020年介休市經濟工作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落實中央、省委、晉中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和“五論”要求,搶抓“轉型綜改、能源革命、中部盆地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三大戰略機遇,以“全面振興崛起、挺進全國百強”為奮鬥目標,以高質量轉型發展為引領,以“三個十振興工程”為抓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城鄉統籌為路徑,以民生保障為根本,走出一條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的金光大道,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不斷開拓新時代介休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局面。要切實做到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作為根本遵循,始終把貫徹新發展理念作為行動指南,始終把“三大攻堅戰”作為重大任務,始終把“六穩”作為關鍵環節,始終把“六個介休”作為發展願景。

加速轉型升級,重振工業經濟雄風。推動傳統產業全面升級。焦化產業,全力推動山西焦炭集團500萬噸、昌盛180萬噸、茂勝216萬噸等大機焦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福馬12萬噸針狀焦及配套焦油加工項目、昌盛20萬噸甲醇聯產4億立方氫氣等項目,形成千萬噸級焦化集聚區。煤炭產業,深化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序推進減量重組,實施煤礦智能化改造,重點抓好鑫峪溝煤礦“保水開採”、左則溝煤業“充填開採”試點。洗煤企業,狠抓技改升級,下大力氣實施好洗煤企業“三個一批”行動。鋼鐵產業,支持新泰鋼鐵開展技術研發,建設研發中心,開發生產市場需求緊缺的優特鋼材,重點推動80萬噸高速線材項目建設,打造全省特種鋼型材加工產業基地。碳素產業,重點培植壯大志堯、鑫賢等骨幹企業,推進聚賢10萬噸超高功率石墨電極、華舜新能源鋰電池負極材料等高附加值碳素材料生產項目,打造碳素產業高地。電力產業,加快推動崇光低熱值煤發電、安泰高溫超高壓煤氣發電項目,實現傳統產業向綠色煤電經濟的轉變。裝備製造業,加速推進煤機制造、管模鑄管、大型鍛件、精密鑄造等產業發展,形成汾礦機修、煤化成套等一批骨幹企業,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要牢牢抓住未來20年窗口期,把握產業發展規律,緊跟全球科技和產業變革方向,堅定不移推進工業“結構反轉”。

挖潛資源稟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要豎起“中國縣域旅遊競爭力百強縣”這一金字招牌,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要深入發掘介休文旅資源內涵,推出特色產品,打造特色品牌,要加快全域旅遊創建工作,加大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動景區提檔升級,支持快捷酒店、民俗客棧、鄉村民宿等多元化發展,實施綿山張壁旅遊線高架橋工程,實現高速口與綿山、張壁旅遊線連接,打造介休旅遊高速直通車。推動區域融合,打造融為一體的國內一流文化旅遊大區域,由文旅大市向文旅強市不斷邁進。以智慧物流為方向,在多元、暢通、銜接、高效、集約上發力,重點推進介休無水港建設,擴建安泰鐵路專用線,實施豐安專用鐵路項目,扶持建設成豐快運、卡車司機智慧物流平臺,提高鐵路公路運輸能力。要用好政策資金、產業基金,特別要用足用好農發行50億元政策資金,引入晉陽資本,成立山西介休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股權投資公司,重點投資行業領域內優質企業,為企業提供融資指導和政策支持,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高層次提升。

聚焦項目建設,增添轉型發展動能。全力實施好以“三個十振興工程”為龍頭的總投資335億元的190個項目,以高質量項目建設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要深化拓展開發區“一區三園”發展格局,實施佔地300畝的標準廠房建設和5萬噸汙水處理廠項目建設,積極申報園區500KV變電站建設,推動兩座220KV變電站儘快落地,全面加強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增強園區承載力。持續深化開發區“三化三制”改革,加快推進“鎮區聯建”,加強與國內外高層次、專業化平臺對接,全面激發內在動力。要強化招商引資工作,加快與國內外領軍企業深度對接,瞄準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民營500強企業,精準開展“點對點”招商、專業化招商,努力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成色。對已簽約項目,專人專責全程服務,實行重大項目領導包掛和部門包抓,保障項目儘快落地達效。積極穩妥推進企業優勝劣汰,加大兼併重組、破產清算力度,清理淘汰一批長期虧損、債臺高築、無藥可救的“殭屍企業”;積極幫助青雲航空等企業爭取國家產業政策扶持,要謀劃實施好“三個十振興工程”,堅持“五個一批”動態推進項目,年內要集中開工一批項目,確保重點項目建設實現開門紅。

堅持凝心聚力,再築民營企業輝煌。各級各部門都要理直氣壯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條件,不遺餘力服務好民營企業,千方百計支持民營經濟做大做強。要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指導和金融服務,引導本土企業家做大做強,還要吸引更多外來企業家來介休投資發展,壯大“介休創造”,叫響“介休品牌”,力爭在引進十億元、百億元大項目上有新突破。

聚焦改革創新,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廣大黨員幹部和企業家一定要解放思想、大膽突破、先行先試,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等科研機構進行對接,強化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要大力發展科技小巨人企業,整合創新創業資金,向潛力企業、優秀人才傾斜,悉心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成長,著力培育一批“小而強”“小而優”和“隱形冠軍”企業。要堅持對標一流、深化改革,聚焦難點痛點堵點,找準突破口,要持續打造“六最”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繼續開展“三減一壓”,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

補足“三農”短板,縱深推進鄉村振興。要強化黨管農村工作。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實施好“一園四帶”戰略,以綿山、洪山為核心,輻射張蘭、連福、城關、龍鳳4個鄉鎮,規劃萬畝中草藥現代園區;以108國道——汾河為軸,建設以長山藥、蘆筍、銀條菜等特色種植業為主的精品農業廊帶;以綿山——張壁為軸,建設以鄉村旅遊、休閒採摘為特色的休閒觀光采摘帶;以大運高速、大西高鐵為軸,建設以紅薯、甜糯玉米、核桃等產品加工為重點的富民產業帶;啟動建設以天峻山為基點,突出觀光園、採摘園擴規提質和鄉村旅遊的農旅融合產業帶。聚焦全省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建設有機旱作農業示範園,發展中藥材、肉類、果品、功能食品、麵粉雜糧等精細加工,扶持發展凌雲生態、鐵鞏園區、忠平食品、張蘭牛驢肉等農業龍頭品牌企業。以坂地村農業莊園模式為引領,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閒農業、城郊農業和設施農業,建設一批集綠色產業、農商文旅、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妥善化解社會矛盾糾紛,開展“零上訪、零事故、零案件”的“三零”平安村創建,打造20個鄉村治理示範村。啟動土地承包延長30年改革試點,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按照“並得穩、融得進、促發展”要求,在全市合併60個左右行政村,培育一批規模1000人以上的村莊。引導鼓勵工商資本下鄉,推動工業反哺農業,每個鄉鎮引進1至2個工商資本下鄉項目,爭取全市年新增投資額2億元以上。

踐行“兩山”理論,持續攻堅汙染防治。大力開展企業管理提升、揚塵汙染管控、清潔取暖改造“三大攻堅年”行動,全力守護“介休藍”。狠抓工業企業減排,開展“散亂汙”企業綜合整治。加大城市建成區及周邊重汙染企業搬遷改造和關閉退出力度,用3年左右的時間將所有汙染企業從城區周邊退出,還群眾一個潔淨美麗的生活空間。強化揚塵綜合管控,加快煤炭等大宗貨物“公轉鐵”。繼續實施150萬平方米的清潔取暖工程,基本實現重點區域清潔供熱全覆蓋,推動全市空氣質量持續好轉。統籌推進“五水同治”,深入實施城鎮汙水處理設施改造、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農村汙水治理三大工程,全力攻堅汾河流域汙染治理,不斷提升水環境質量。實施洪山泉域生態保護工程,嚴控新建項目和工礦企業“三廢”排放。深入實施雨汙分流,啟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啟動汾河流域二期治理工程,實施義棠段生態修復,年底前汾河流域兩個斷面全面消除劣V類。推動汾河國家溼地公園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實施33公里汾河干流和龍鳳河沿線生態景觀廊帶建設,提升河流沿線生態環境質量。加強煤矸石規範治理,嚴厲打擊偷排行為。加快綿山山體修復工程,年底前,完成龍鳳、綿山段一期工程,開工張蘭、連福段二期工程。推進採煤沉陷區搬遷和衛生防護距離搬遷,儘快安置到位。

統籌城鄉建設,打造美麗宜居介休。實施10條城市道路改造和8條農村“四好”公路建設,建設張蘭高速口至108國道交通樞紐,翻新30萬平方米的城市主幹道路面及人行道,推進城市小街小巷改造工程,修建5座人行天橋,打造快捷順暢的城鄉道路體系。實施城市增綠、增香增彩、拆遷透綠、公園提質和東站廣場改造“五大工程”,新增30萬平方米綠化,實施60萬平方米立面改造,鋪開花道、花街、花園、花海“四花”工程,新建一批足球場和群眾休憩娛樂、無障礙通行等便民設施,把文化藝術中心打造成為城市客廳,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和形象。抓好“拆違治亂、垃圾治理、汙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五大專項行動。

增進民生福祉,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加快推進介中等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至少新建2所高標準城市學校,切實解決“上學難”問題。繼續抓好教學教研質量提升,推動教育整體工作達到全省一流水平。加快推進醫共體改革,引進高精尖醫療專家和團隊,積極對接北京、太原知名醫院,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首都和省會的優質醫療服務。開展各類就業創業培訓,新增城鎮就業40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000人以上。建成民生訴求綜合智慧化平臺,健全完善社會保險制度,高度重視困難群眾生產生活,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標準,設立大病救助基金,防止因病致貧,切實發揮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推動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全覆蓋,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