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形成生態氣象觀測格局

青海形成生態氣象觀測格局

圖為氣象工作人員對監測設備進行巡檢。(資料圖)青海省氣象局供圖

圖為氣象工作人員對監測設備進行巡檢。(資料圖)青海省氣象局供圖

中新網西寧11月16日電 (孫睿金泉才劉璐)記者16日從青海省氣象局獲悉,經過多年建設,目前青海已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的“1+3+3+10”生態氣象觀測格局。

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素有“中華水塔”美譽。此外,青海省東北部還有中國內陸最大咸水湖青海湖,北部祁連山亦是重要水源涵養區。

據介紹,經過多年建設,目前青海已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的“1+3+3+10”生態氣象觀測格局,主要包括依託原氣象監測站構建的1張氣象要素監測站網,積雪、牧草、土壤水分3張監測站網及衛星遙感地面驗證場,積雪、植被、乾旱3大科學觀測試驗,同時建設完成玉樹隆寶高寒溼地、海北西海高寒草原、果洛甘德高寒草甸、沱沱河高寒荒漠、海西小灶火沙漠等10個生態氣象野外試驗站。

2018年,青海省政府印發《青海省生態氣象保障服務示範省建設方案》,建立了氣象與發改、生態環境等12個部門共同參與的生態氣象工作機制。同年,青海省生態氣象中心組建。2019年,三江源、祁連山、黃河源生態氣象分中心正式運行,建成生態氣象數據管理、服務分析、產品發佈三大平臺及業務、服務、技術、科技支撐、人工影響天氣保障、制度標準六大體系。

“如今,圍繞地方生態文明建設需求,青海省氣象部門形成6大類23種生態氣象服務產品,並動態發佈重點生態功能區氣候影響評估和服務產品,包括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柴達木和東部城市群等五大生態功能區氣候評估報告和生態環境監測報告;連續多年發佈全省生態環境監測公報、氣象災害公報、大氣本底監測評估報告等,並推出三江源凍土變化、格拉丹東和阿尼瑪卿冰川變化等專題服務產品。”青海省氣象局相關負責人說。

“氣象部門提供的生態氣象監測數據權威,實用性很強,為2020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提供了科技支撐。”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生態監測信息中心主任曹軍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