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原來離我們的生活這麼近!
本報記者高會鵬實習生徐冬
“同學們,這是百葉箱、那是雨量傳感器,還有這個是降水現象儀,這些觀測設備是我們日常氣象觀測不可或缺的重要設備,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它們的功能和作用吧……”日前,一次科普活動在寧陵國家氣象觀測站進行,寧陵縣立源實施學校300名師生共同參與。
活動現場,他們個個精神飽滿、興致勃勃。在氣象科技志願者帶領下,他們在氣象觀測站參觀了各種觀測設備,試驗了測試作業,聽取並記錄了每個儀器的功能和作用。
“縣氣象局被商丘市科協評為2020年寧陵縣唯一一家市級科普教育基地,我們縣裡的教育機構知道後都爭相來這裡開展科普實踐活動。”組織此次科普實踐活動的寧陵縣立源實驗學校負責人李坤如是說。
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站,面對同學們好奇的目光,人工增雨作業炮手生動地為大家講解了人工增雨和消雹的工作原理和意義。在綜合業務平臺,興趣盎然的同學們詳細聽取了預報員講解的天氣預報是怎麼製作的。
“以前只知道氣象是觀察天氣的,今天看到這些儀器才知道原來氣象還是觀測溫度、溼度、日照……”12歲的六年級學生孫一航邊整理筆記邊說,通過這次科普活動讓他對氣象有了新的認識,學到了不少學不到的知識。
“聽了氣象專家的講座,才知道氣象原來離我們的生活這麼近,作用原來這麼大。”三年級學生楊紫棋激動地說,她是第一次參加科普活動,覺得這樣的實踐活動非常有意義。
在科普知識講座課堂,孩子們踴躍舉手提問,天為什麼會下雨和雪?颱風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會有閃電和雷聲?一個個疑問都得了氣象專家的詳細答覆,並引來陣陣掌聲。
“氣象是科技型、基礎性社會公益事業,開展氣象科普的目的是為了讓小朋友獲得更充分的防災減災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寧陵縣氣象局局長陳月梅介紹,為開展好科普公益活動,他們組成了科普宣講團,今年已聯合多所學校開展了科普教育活動,還組織開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動,通過孩子逆向科普家長,達到了良好地科普宣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