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會展+文旅”賦能城市發展

聚焦大同文旅融合 ③

大同雕塑雙年展叫響了中國雕塑的“大同品牌”,讓中國雕塑藝術界融進了“大同元素”;國際攝影文化展、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等各種文旅會展,讓大同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得以在全世界推廣;黃花文化旅遊月、陽高杏花節等各類文旅活動,催熱了本地鄉村旅遊,帶動了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古都燈會讓全國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給大同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近年來,我市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文旅會展活動,不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帶動了文旅產業發展,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為百姓生活帶來新活力。

大同:“會展+文旅”賦能城市發展

2017年雲岡文化旅遊活動月開幕式

文旅會展融合並進 相映生輝

2019年初,大同市文化和旅遊局掛牌,“詩”和“遠方”正式牽手。獨特的資源優勢、良好的融合態勢、旺盛的文旅消費升級趨勢,賦予了我市文旅融合發展全新機遇。作為新興的會展模式,文旅會展必將推動文化、旅遊與會展的深度融合,通過文旅會展打造獨具特色的城市名片,讓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逐步提升。

  近幾年,我市結合本地資源優勢、區域特色及歷史文化,努力探索符合自身實際和極具發展前景的文旅會展模式,大同雕塑雙年展、中國大同古都燈會、雲岡國際文化旅遊節、國際攝影文化展、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等一批影響力大、號召力強的文旅會展“拳頭”品牌迅速成長,會展業呈現出提質向好的發展態勢。

  大同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與會展相結合,不僅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也為展會增添了一份歷史厚重感。從2000年起舉辦的雲岡文化旅遊節可謂生命力最旺盛的文旅會展活動之一,多年來,根據大同的發展戰略與實際情況不斷豐富與拓展內容和形式,使其逐漸成為凸顯古都底蘊和文化特色的重要品牌,帶動效應逐年顯現。2018雲岡文化旅遊活動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060.7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284.16億元。2015年首次開辦的“影像的力量”國際攝影文化展及2018、2019連續兩屆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就是雲岡文化旅遊活動在文旅會展上的創新性嘗試,大大提升了大同的知名度。

  以雕塑藝術為城市文化名片的大同雕塑雙年展,從2011年的“開悟”到2013年“延伸”,再到2015年的“新態”、2018年的“不同”,連續四屆成功舉辦,叫響了中國雕塑的“大同品牌”。其間,當下中國雕塑藝術最為重要的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作品展也從中央美院移至大同。經過10年的發展,大同建起了中國雕塑博物館,“兩展”的持續舉辦,已經讓大同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雕塑之都。

  古都燈會則是將節慶活動與群眾需求、歷史文化與現代技術、地域特色與市場需求完美結合的另一典範,以大同古城牆為舞臺,集中展現文化名城氣質,充分彰顯古都魅力,中外遊客慕名而來,觀燈人數連年持續上升,2018年古都燈會主場地觀燈人數高達127萬人次。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華社等眾多國家級,以及眾多省級媒體年年關注和報道,將“中國古都 天下大同”的文化品牌傳遍世界各地,輻射四面八方。

  為響應城市轉型發展,我市積極探索具有前瞻性的會展項目。2018年,首屆能博會在市國際能源博覽中心舉辦。該場館是大同會展業的一大新突破,採用經濟環保低能耗的新技術,場館設計與展會主題高度契合。

大同:“會展+文旅”賦能城市發展

“影像的力量”國際攝影文化展

無序競爭弊端顯現 “危”“機”並存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我市舉辦了大大小小各類會展近50場,也湧現出一批文旅會展的“大同”品牌,但大部分展會存在影響面窄、關聯度低、帶動力弱的問題。

  “會展,是經濟增長的‘加速器’、城市發展的‘助推器’,更是城市形象的‘傳播器’,因其零汙染、低成本及1∶9的經濟帶動效應,得到各地政府的青睞。”大同大學歷史與旅遊文化學院副院長楊曉榮教授認為,大同市會展業已初具規模,一些會展品牌在全國也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但與一些國際、國內知名展會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大同缺乏會展專業人才及專業團隊。”楊曉榮教授直戳痛點,她認為,會展業是一個專業性和實際操作性非常強的行業,要想促進會展業健康快速發展,需要引進和培養高素質的會展專業人才,更需要打造專業團隊。

  “展會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這將分散展會的規模,阻礙其成長。”針對會展業無序競爭的問題,大同大學歷史與旅遊文化學院吳雅玲老師說:“本地的部分會展組織較為鬆散,傳統節假日前後的會展過於密集,個別博覽會上參展的展品大同小異,擺放也毫無設計感,這勢必減弱展會的吸引力,導致客源不足,參展商無利可圖。”

  “目前的大部分會展多以展覽與參觀為主,觀展人員的停留時間較短,出現了‘展期爆滿,展後冷清’的鮮明對比,對我市的餐飲、住宿、旅遊等行業的帶動力明顯不足。”吳雅玲老師說,“展覽業的競爭不是大同本地企業之爭,而常常是城市之間的競爭,比如皮革文化展烏蘭察布辦成功了,周邊地市舉辦此類展會的機會就沒有了。區域競爭不在於多,一座城市做精做大一兩個大展就足夠,千萬不要做低質量的拼盤。”

大同:“會展+文旅”賦能城市發展

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作品展


大同:“會展+文旅”賦能城市發展

春節文化廟會

借文化臺唱會展戲 和合共生

“發展會展業大同優勢明顯。”楊曉榮教授認為,我市具備區位、產業、資源等優勢,為會展業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她建議,就目前情況,大同市發展會展業可藉助已成功舉辦的雕塑雙年展、雲岡國際文化旅遊節等展會,積極嘗試市場化運作,吸引更多有實力的市場主體參與,減少政府的直接投資,使這些老牌的文旅會展更加形式多樣,從而使城市品牌傳播效應得以持續提升。

  “會展越興旺,城市越發達。會展業發展與城市崛起息息相關,高交會的舉辦使深圳成為中國高科技城市,廣交會的舉辦使廣州成為商都而萬商雲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召開使烏鎮成為中國的‘達沃斯’。”楊曉榮教授認為,“城無會展無商機,這已成為各界的普遍共識。辦好一個會,能夠提升一座城。”

  “產品有市場競爭力才賣得出去,活動有創意才能吸引公眾參與。”吳雅玲老師分析說,“每屆古都燈會在形式上都有大膽創意,各個版塊分別開展了充滿參與性、親民性、娛樂性的系列活動,突破了傳統燈會的侷限,更加註重開放、參與、互動、體驗。正是這樣的創意思路,激發了市民與商家更廣泛的參與熱情,城市營銷的品牌效應得以彰顯,創造了本土會展經濟的一個亮點。”

  “城市發展會展業,提升會展經濟,人才和展會主體必不可少。”楊曉榮教授建議,可利用現有媒體充當會展業發展的主力軍。一般會展都需要在媒體上刊登廣告、組織新聞發佈會等,這些內容如果由媒體本身承擔無疑事半功倍。事實上,世界上比較大的會展企業都是媒體集團的子公司,媒體參與會展業已成為世界潮流,在我國也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如《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都已在城市會展業發展中充當重要角色。

  借文化臺唱會展戲,大同積極尋求文旅與會展融合的成功運作模式,雕塑雙年展、雲岡文化旅遊節、古都燈會、黃花文化旅遊月、海棠花會,到春節文化廟會、文化交流博覽會,文旅會展與古都大同相映生輝。隨著會展與產業“結親”,文旅會展融合並進,大同會展業必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