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少有的一首散文送别词,朗朗上口,最后11个字才是他的本意!

说到古代文学,就不能不谈唐诗宋词,说到唐诗宋词,也总绕不开即为开山级别的人物:李白、白居易、杜甫、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

而在宋词中,苏轼、柳永等人就词的发展与风格的确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唐诗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的那几百年时间里,宋词在文学界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甚至是真正的名士不屑于去玩词,因为词象征着堕落、沉迷、消极。这样的颓势一直延续了很久,直到一个人的出现——苏轼。

苏轼少有的一首散文送别词,朗朗上口,最后11个字才是他的本意!

之所以,苏轼称得上是宋词乃至中国古诗词中的领军人物,是因为他将北宋时期那一度低迷、风月的词进行了勇敢的变革,将刚劲、豪放的风格引入到词中,大胆地撕破了那一层层变化面前的遮羞布,打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樊笼,并为后世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经典名作。

从他为词所做的贡献方面来讲,苏轼是为真正的文学理论家,如果从他在词风中大胆探索与实践,那他绝对称得上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实践家。因为在他的笔下,几乎所有的词牌名都难逃其挥毫笔墨,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中基本上将主流的词牌名全部涵盖了:江城子、西江月、念奴娇、卜算子、清平乐、水调歌头......可以说这些词牌名基本上出手就是名篇。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苏轼的另外一项技能——用散文手法来写词。

说来也不难懂,先这样的词如果长一些就是散文,而这里文章中做出名的莫过于王勃的《滕王阁序》,这篇文章堪称千古第一奇文,其中排比连连尽显才华横溢,成语堆叠而无半点违和。那句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就充分展现了古典文学在对于文字与韵律相结合的美感。

今天介绍的这首词就是苏轼运用散文的描写手法创作的词《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昶失官归海州》

贤哉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我独何人,犹把虚名玷(diàn)缙(jìn)绅。

不如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

这首词是作于公元1075年,好友赵昶被罢官,在送别赵昶时苏轼想到了与好友的往昔,不禁愁绪满怀,在一片不舍中苏轼作此词赠予好友以作送别之礼。词中在表达自己不舍的同时也将自己对于归隐的想法暗含其中。


苏轼少有的一首散文送别词,朗朗上口,最后11个字才是他的本意!


上阙

开篇即明志之句:朋友你真是个好官啊,谁会想到你会被罢免啊!这么多年我们两个在密州为当地的发展也做了不少贡献,经历了这么多的宦海浮沉,相信你已经可以对这件事淡然处之了!而我呢,怎么能够与你相比,你是我所钦佩的人,我现在依然还在为了一点虚名去劳碌奔走,一想到这一点我便惭愧不已!

整个上阙,苏轼都在说着朋友的好,说着自己的苦,其实这就是苏轼在对赵昶进行宽慰,你被罢官未尝不是好事,一来相信朋友自己能够看得开,二来说明自己也不想为这点虚名“玷污”了。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于朋友被罢免回乡的同情,最后一句为后文苏轼真实意图的表达奠定了基础。


苏轼少有的一首散文送别词,朗朗上口,最后11个字才是他的本意!


下阙

本意:你这样回乡,还不如直接退归田园呢,我其实也想归隐田间,过上那种惬意不问世事的生活,但可惜现在还没有能够提出归隐的理由和条件,多么希望有一天能够跟你一样一起归隐,哎,可惜现在只能想想,想想那不知道何时的归隐之日。

下阙首句苏轼借用《史记·苏秦传》中

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

的历史典故,表达出自己当前仍然在做官乃是出于无奈的原因。紧接着上阙的宽慰,苏轼进一步将自己想要归隐的想法表达了出来。而最后一句非常明显的将自己想要与赵昶一起归隐的想法展露无疑。

苏轼少有的一首散文送别词,朗朗上口,最后11个字才是他的本意!


苏轼的这首词借用类似于散文的手法将一首本应苦愁悲凉的送别描写的淡雅轻松,大有“你先回去等我”的意思。词中不仅采用了散文方式而且很巧妙的利用骈文与历史典故,对友人的罢官进行了宽慰并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早日回到故乡——表达无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