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少有的一首散文送別詞,朗朗上口,最後11個字才是他的本意!

說到古代文學,就不能不談唐詩宋詞,說到唐詩宋詞,也總繞不開即為開山級別的人物:李白、白居易、杜甫、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柳永。

而在宋詞中,蘇軾、柳永等人就詞的發展與風格的確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唐詩佔據著絕對統治地位的那幾百年時間裡,宋詞在文學界可以說是可有可無,甚至是真正的名士不屑於去玩詞,因為詞象徵著墮落、沉迷、消極。這樣的頹勢一直延續了很久,直到一個人的出現——蘇軾。

蘇軾少有的一首散文送別詞,朗朗上口,最後11個字才是他的本意!

之所以,蘇軾稱得上是宋詞乃至中國古詩詞中的領軍人物,是因為他將北宋時期那一度低迷、風月的詞進行了勇敢的變革,將剛勁、豪放的風格引入到詞中,大膽地撕破了那一層層變化面前的遮羞布,打破了晚唐五代以來“詞為豔科”的樊籠,併為後世留下了數以萬計的經典名作。

從他為詞所做的貢獻方面來講,蘇軾是為真正的文學理論家,如果從他在詞風中大膽探索與實踐,那他絕對稱得上是一位實實在在的實踐家。因為在他的筆下,幾乎所有的詞牌名都難逃其揮毫筆墨,大家耳熟能詳的詞中基本上將主流的詞牌名全部涵蓋了:江城子、西江月、念奴嬌、卜算子、清平樂、水調歌頭......可以說這些詞牌名基本上出手就是名篇。

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蘇軾的另外一項技能——用散文手法來寫詞。

說來也不難懂,先這樣的詞如果長一些就是散文,而這裡文章中做出名的莫過於王勃的《滕王閣序》,這篇文章堪稱千古第一奇文,其中排比連連盡顯才華橫溢,成語堆疊而無半點違和。那句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就充分展現了古典文學在對於文字與韻律相結合的美感。

今天介紹的這首詞就是蘇軾運用散文的描寫手法創作的詞《減字木蘭花·送東武令趙昶失官歸海州》

賢哉令尹,三仕已之無喜慍。我獨何人,猶把虛名玷(diàn)縉(jìn)紳。

不如歸去,二頃良田無覓處。歸去來兮,待有良田是幾時。

這首詞是作於公元1075年,好友趙昶被罷官,在送別趙昶時蘇軾想到了與好友的往昔,不禁愁緒滿懷,在一片不捨中蘇軾作此詞贈予好友以作送別之禮。詞中在表達自己不捨的同時也將自己對於歸隱的想法暗含其中。


蘇軾少有的一首散文送別詞,朗朗上口,最後11個字才是他的本意!


上闕

開篇即明志之句:朋友你真是個好官啊,誰會想到你會被罷免啊!這麼多年我們兩個在密州為當地的發展也做了不少貢獻,經歷了這麼多的宦海浮沉,相信你已經可以對這件事淡然處之了!而我呢,怎麼能夠與你相比,你是我所欽佩的人,我現在依然還在為了一點虛名去勞碌奔走,一想到這一點我便慚愧不已!

整個上闕,蘇軾都在說著朋友的好,說著自己的苦,其實這就是蘇軾在對趙昶進行寬慰,你被罷官未嘗不是好事,一來相信朋友自己能夠看得開,二來說明自己也不想為這點虛名“玷汙”了。充分表達了自己對於朋友被罷免回鄉的同情,最後一句為後文蘇軾真實意圖的表達奠定了基礎。


蘇軾少有的一首散文送別詞,朗朗上口,最後11個字才是他的本意!


下闕

本意:你這樣回鄉,還不如直接退歸田園呢,我其實也想歸隱田間,過上那種愜意不問世事的生活,但可惜現在還沒有能夠提出歸隱的理由和條件,多麼希望有一天能夠跟你一樣一起歸隱,哎,可惜現在只能想想,想想那不知道何時的歸隱之日。

下闕首句蘇軾借用《史記·蘇秦傳》中

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

的歷史典故,表達出自己當前仍然在做官乃是出於無奈的原因。緊接著上闕的寬慰,蘇軾進一步將自己想要歸隱的想法表達了出來。而最後一句非常明顯的將自己想要與趙昶一起歸隱的想法展露無疑。

蘇軾少有的一首散文送別詞,朗朗上口,最後11個字才是他的本意!


蘇軾的這首詞借用類似於散文的手法將一首本應苦愁悲涼的送別描寫的淡雅輕鬆,大有“你先回去等我”的意思。詞中不僅採用了散文方式而且很巧妙的利用駢文與歷史典故,對友人的罷官進行了寬慰並將自己的真實情感——早日回到故鄉——表達無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