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口疮应热者凉之,为啥用理中汤以热制热?《伤寒论》这么说3

火热口疮应热者凉之,为啥用理中汤以热制热?《伤寒论》这么说3

导读: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253期

如果#健康科普大赛#没有阅读过昨天的文章,希望能看一下,这样更能理解今天文章的内容,《火热口疮不清热解毒?为啥要用温补剂理中汤?《伤寒论》这么说2》。

我们#慢病知识防治#知道既然口疮为火热之证,通常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之寒凉药诊治,属于中医“热者凉之,寒者温之”的观点应用,但为什么火热治口疮要用温补剂理中汤之热剂治疗呢,这就属于中医“以热制热”的应用范畴,这就是今天的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253期文章,所要说明的问题。

火热口疮应热者凉之,为啥用理中汤以热制热?《伤寒论》这么说3

王肯堂:理中汤以热制热治疗热证为主的口疮

要说,用理中汤“以热治热”机理治疗热证为主的口疮的,解释地最为透彻的当属明代王肯堂。

明代杰出大医学家王肯堂在其编撰的《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下·口》中提到:“口疮有二:一曰热。经云: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口疡是也。二曰寒。经云: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复则寒雨暴至,阴厥且格,阳反上行,病口疮是也。或问口疮如何得之? 曰:经云,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盖小肠者,心之腑也,此举由邪热之端耳。心属君火,是五脏六腑之火主,故诸经之热皆应于心,心脉布舌上,若心火炎上,熏蒸于口,则为口舌生疮。脾脉布舌下,若脾热生痰,热涎相搏,从相火上炎,亦生疮者尤多。二者之病,诸寒凉剂皆可治。但有涎者,兼取其涎。然则有用理中汤加附子以治者,又何如? 曰: 夫火有虚实,因诸经元有热而动者谓之实,无热而动者谓之虚。实则正治,寒凉之剂是也,虚则从治,如此用温热是也。理中汤者,因胃虚谷少,则所胜肾水之气逆而承之,反为寒中,脾胃衰虚之火,被迫炎上作为口疮,故用参、术、甘草补其土,姜、附散其寒,则火得所助,接引其退舍矣。至《圣济总录》有谓元脏虚冷上攻口疮者,用巴戟、白芷、高良姜末,猪腰煨服。又有用丁香、胡椒、松脂、细辛末,苏木汤调涂疮上。及不任食者,用当归、附子、白蜜含咽者。有用生附涂脚心者。有用吴茱萸末,醋熬膏,入生地龙末,涂两足心者。若此之类,皆是治龙火。按寒水上迫,心肺之阳不得下降,故用温热之剂,或散于上,或散于下,或从阴随阳,所攸利者也。”

好么,上面这一大段饮用,估计没人愿意看,我在这里用一句话简单解释下,王肯堂将口疮划分为热证与寒证,就是他说的口疮有二——热证口疮,治法为“热则寒之”,以寒凉之剂则可治;而寒证之口疮却非寒凉之剂所可疗,“虚则从治,如此用温热是也”。

在中医发展史上,终于提出了“虚则从治,温热是也”的观点,同时列举了诸如“用巴戟、白芷、高良姜末,猪腰煨服”治疗元脏虚冷上攻口疮者等的虚热性口疮,拓展了口疮“以热治热”的法则与方法。

至此,理中汤“以热治热”治口疮的思想,透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火热口疮应热者凉之,为啥用理中汤以热制热?《伤寒论》这么说3

张景岳医案:理中汤治疗虚症口疮

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提到一则有关口疮的医案,其因泻伤阴,兼之辛辣遽入,而虚火上炎口疮,用参、术、姜、桂温脾等药增附子一钱五分,及姜、桂、肉果、人参、熟地之属而愈。

这则医案同样提及虚火口疮用理中汤法加减以治之,是对理中汤治疗口疮的再次验证。

火热口疮应热者凉之,为啥用理中汤以热制热?《伤寒论》这么说3

清代张璐:元藏虚冷足冷口疮用理中汤

晚号石顽老人的清朝大医学家张璐在期编撰的《张氏医通·七窍门下·口》中提到:“口疮,经云:膀胱遗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二经之火为病。皆当用寒凉施治。但有涎者,兼取其涎。若元藏虚冷,上攻头热,足冷口疮,用附子理中汤、连理汤。”

从张璐的论述张,我们可以看到,就是到了清朝时期,医学界对理中汤“以热治热”治疗口疮的认知,也是认同的。

那么当代中医界是如何看待用理中汤以热制热理念治疗顽固口疮的呢?

这就是明天要继续分享的内容,欢迎关注阅读。

本文参考文献/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2019年第2期《中医药学报》于小伏等文章《论理中汤“以热治热”治口疮》。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 收藏,转发,不知道怎么治疗痛风、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加入今日头条“笑口常开研习社”圈子,@中医科院博士寻求答案,我会每天给大家带来原创美文人文健康资讯,欢迎关注!

写作是一种修行,度己度人

有缘人可以打赏

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

要想走得远,就一群人走;

认知改变命运,圈层决定命运。

欢迎加入今日头条“笑口常开研习社”圈子。

获取更多干货资讯。#哆咖医生超能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